美文欣賞: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曾有個人搭起一座木屋,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如果今天身邊某個人,突然跑到深山老林,你一定不會理解。在當時,情況也一樣。

然而,多年以後,我們似乎對梭羅,對他的選擇能有另一層的理解。

他在此期間寫下的《瓦爾登湖》,成了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這本書教會我們: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物質上簡樸至極,精神上豐盈充實。

01

物質簡樸,過得不累

在北歐國家,放眼望去,沒有高樓大廈,人們穿著樸素,開著舊車,吃著簡單的食物。

晚上七點以後,街上靜悄悄的,少有燈紅酒綠,更沒有奢華的消費刺激人的神經,人們都在各自家裡陪伴家人。

瑞典有句老話說:“錢可以儲存,而時間不能儲存,你怎麼花時間,就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

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房子、車子、票子,而少有人貫注於孩子、妻子、園子。

其實,我們要學會降低對於物質不滿的慾望,迴歸生活的簡樸,迴歸安靜的心靈溫度。

生活是過日子,過日子要的不是太多的物質,而是要多一點品質。

在北歐,生活的簡樸是一種習慣: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多吃;錢不能沒有,但不必過多。

當生活節奏特別快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問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幸福,我們所有馬不停蹄的追求又究竟為了什麼?

我們其實很簡單,只是想要讓父母,伴侶,孩子過得好一點。

有位作家說:物質生活一旦簡單了,身邊的一切也會清晰地水落石出。

生活,真的不用追求太多,工作之餘,多和家人一起,一起做飯,做遊戲,講故事,享受陽光、露營、騎行帶來的快樂。

只有物質簡樸了,生活才能簡單,才不會感到疲累,才會幸福。

美文欣賞: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02

精神豐盈,活得舒心

馬未都曾說:中國曆朝歷代都有鮮明的個性,人們的生活喜好也各不相同。

他甚至形容魏晉時代,是精神上的奢靡。

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文人,這些人都是風流倜儻的,他們對生活的態度遠不像身前的漢代和身後的隋唐。

那個時代和現在很像,事物發展得太快,他們願意慢下來,專注於內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豐盈充實。

比如顧愷之的繪畫,王羲之的書法,劉勰的文學,更有山水詩人謝靈運,放蕩不羈竹林七賢,真正的隱士陶淵明。

人總是在問:如何才能擁有豐富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少關注物慾聲色,多接受藝術、文化和詩意的薰陶。

嚴歌苓說過,讀書使女人產生一種情調,這情調是獨立於她們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麗。

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這樣。

我們可以多讀書,最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讀;除了讀書,還可以進行旅行,走過的旅途,遇過的人文,看過的風景,都會讓人思維更開闊,性格更豁達;甚至可以看看電影,散散步,這都會收穫心靈的平靜。

其實,追求精神豐盈,就是擁有一份在生活之外的心境,做想做的事,平靜,恬淡。

你的精神世界愈趨向豐盈充實,你的生活便愈簡單,活得也愈舒心。

美文欣賞: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03

生活由心,自在安寧

作家林清玄曾說:“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年輕時林清玄工作很賣力,第六年就當了總編輯,同時在報紙上寫十八個專欄,主持節目,當電視公司的經理,還做了廣播節目《林清玄時間》,一時風頭無兩,成為大眾眼中成功的人。

他以為,成功應該很快樂,但事實不是,因為每天從早到晚要開七八個會,還要和很多不喜歡的人約會、應酬。

生命的時間和空間被擠壓,很難靜下來,也沒了幽默和浪漫,對曾嚮往的東西失去了興趣。

林清玄的選擇和哲學家梭羅一樣,辭掉了所有工作,到山上去閉關,去清修和思考。

三年後,他下山時路過一個水果攤,想買點水果,當時老闆不在,便在邊上等。這時有一個路人過來,問他水果怎麼賣,將他誤認為老闆......

這也許就是生命的境界吧。

當今社會,也有許多成功的人,他們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待在家裡,身上永遠貼著一個標籤:我是大老闆、我是學者、我是有錢人、我功成名就......

殊不知,越有涵養的、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往往越簡單、越隨和。

就像《瓦爾登湖》中寫的那樣:“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生活中人們總是為了金錢奔波、追逐、競爭,其實這樣的人生匆忙,很累。

我們何不也剔除掉身上太多臃餘的東西,簡簡單單,生活樸實,精神豐盈,追尋一份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美文欣賞: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莊子·天道》中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大道至簡,生活最好的狀態,也許就是物質上簡樸,精神上豐盈充實,一個人的精神層次越高,越懂得生命的真諦,所追求的也越素與簡。

惟願你生活安穩,擁有一顆寧靜富足、單純樸素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