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外墙绿植成荫,外型高端大气,建筑客家风格明显……如果不是走近查看,很难发现这么“高大上”的建筑是公厕。正如市民所感慨的那样:如今的公厕犹如星级酒店的卫生间一般,令人舒心、放心。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新建好的老城上西塘公厕。

小公厕,大民生。公共厕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也越来越关乎城市的形象。近年来,我市以创文为抓手,大力推进市区“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人性化设置,让市区公厕从昔日臭不可闻变成现今舒心如厕,从昔日众人“掩鼻而走”变成如今人人“点赞称好”。公厕已经成为河源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彰显了民生大情怀,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创文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

在中山广场旁边有一座名为“城市公舍”的公厕,远远望去黑瓦青砖、飞檐翘角,色彩明亮、风格独特,如果不走进去还以为这是一间咖啡馆。走进这间公厕,统一风格的公厕公示牌和保洁员岗位职责牌格外显眼,公厕内标识标牌清晰、设施非常齐全,不仅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还配置了一个爱心驿站,给附近群众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中山广场旁新建好的“城市公舍”(公共厕所),让市民舒心如厕。

“城市公舍”的保洁员黄雪燕和另外两名同事负责这间公厕的卫生保洁工作。“‘眼看干净、鼻闻不臭、舒心如厕’是对公厕保洁的基本要求,我们3个保洁员负责2个公厕,实行三班倒,公厕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都有保洁员在,保持公厕时刻干净整洁。”黄雪燕说,市民来这里上厕所后,执勤保洁员会及时进行清洁,绝对不会留下任何污迹。

正是有这样一支负责任的保洁员队伍,市区公厕方能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以前这里没有公厕,大家到这里散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现在这里不仅有了公厕,而且还配备了保洁员,环境很干净,太方便了。”市民叶女士感慨道。

小公厕擦亮城市文明“大窗口”

在河源,公厕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自开展创文工作以来,我市顺应民心民意对公共厕所进行了改造提质,通过收回社会化承包的公厕以及新建公厕,市区的公厕数量从28间上升到了如今的69间,公厕分布更加合理。在改造过程中,市区公厕设计注重采光、通风、排水,创新设计“春天绿”指示牌,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借助

APP和媒体平台发布公厕分布具体位置,增加女性蹲位,积极推广“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人性化服务设施。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公厕保洁员在做日常保洁工作。

公厕管理衡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为了改善公厕日常保洁工作,市区公厕管理实行“组合包干制”,不仅减少了公厕对保洁员的需求,保洁员工资待遇也有了实质性提升。该管理制度吸引了更多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保洁员,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如今,市区公厕保洁员队伍不仅视厕如家、勤勤恳恳,还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是一支品德高尚的雷锋式团队。他们不仅用勤劳工作换来了公厕的宜人环境,而且还积极指出并纠正市民的各种不文明行为,用平凡的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小小公厕,已经成为展示河源城市文明的“大窗口”。

积极创建“文明公厕”,引领文明新风尚

2018年起,市创文办组织评选“文明公厕”活动,市区金沟湾公厕、大同路公厕、新风北公厕、城市公舍获评市级“文明公厕”。金沟湾公厕就在市区新城汽车站附近,每天都有数百人到公厕方便,但那里是全市最干净的公共厕所之一,它的保洁员之一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杨梅。大同路公厕和新风北公厕实施了立体绿化,外墙上爬满绿色植物,入口处也是绿意盎然,还有各种鲜花绽放,俨然一个小公园。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市区新风路公厕实施立体绿化,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

据市公共卫生间管理中心主任朱锋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文明公厕创建工作,完善了一批公厕岗位职责牌和公厕指示牌,做到每500米范围内就有一个指示牌。“目前,市区公厕中有4间被评定为市级‘文明公厕’,我们将以这4间公厕为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力争把剩余的65间公厕也打造成为‘文明公厕’。”朱锋说道。

公厕改造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我市公厕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档次的提升,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创文所带来的生活便利。

记者:郝晓楠 摄影:肖斌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