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詩聖手李商隱的情詩與殘荷

情詩聖手李商隱的情詩與殘荷

愛情、戰爭和死亡是人類文學史上三個最重要的主題。作為人類最美好的一種情感,愛情成為文學亙古不變的主題,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在世界經典小說中,愛情小說最暢銷,尤其是情詩喜歡的人最多~~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成為每個人心中不可抹除的文化記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涌現出了大批詩人,詩的國度裡群星燦爛,李白杜甫白居易他們是唐詩當中的標杆人物,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唐朝一樣,大伽雲集,留下這麼多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如雷貫耳的詩篇。唐詩是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在廣為流傳。在唐代,詩歌還是詩人們鮮活的而生動的形象,每一首唐詩都是唐代詩人自由個性的展露。有藐視世俗,抱負滿懷,有桀驁不馴,肆意反抗,也有飲酒賦詩,縱情歡樂~

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名家輩出,唐詩數量約有五萬多首。《唐詩三百首》共收錄318首。杜甫(39首)、李白(33首)、王維(29首)、李商隱居第四位(24首)、孟浩然(15首)、白居易(6首)~《唐詩三百首》中最長的詩是白居易的《長恨歌》~~

唐詩被引用最多的詩句,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李商隱的詩無論數量與質量,在唐人中都是堪稱一流的,名篇佳句甚多,無論如何排能進前五,在那個寫詩大咖輩出的年代著實不易……

宋詞浩如煙海,大約有2萬餘首,詞人層出不窮。在靡靡之風中仍舊不乏剛直,在柔婉哀怨之餘也帶有些許灑脫,一字一句表達著歌唱著那個不完美的時代。它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它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

首先是《虞美人》,用這個詞牌名最火的一位詩李煜,說起詞就避不開蘇軾,李清照, 李煜。毫無疑問這三個人是詞界的泰山北斗,說是巔峰也不足為奇。豪放婉約派大師雲集,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辛棄疾……

國內情詩名句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無以奉上來了解下中國最美的情詩名句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卓文君

長相思,摧心肝——李白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知不知——佚名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

李商隱的愛情詩

如果要說起唐宋詩裡誰的情詩寫得最好?可能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一致,那便是晚唐朝時期的李商隱,他的情詩照耀了千年滄桑,照耀了萬代紅塵男女的青春記憶,李商隱除了是愛情詩大師,還有一個外號情詩聖手~~

李商隱平生存詩600餘首,其中最美的是他的情詩,十幾首《無題詩》讓他成為晚唐名副其實的情聖。無論是少年時為初戀寫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還是中年時為妻子寫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都堪稱驚豔之作。

“我死以後,希望能投胎成為你的兒子”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之口,王級別的人物,竟然對一個知名度遠不如他的人說出這樣一句話,可見白居易是欣賞這個人,而這個人就是李商隱。白居易死後,李商隱還真生了個兒子。為了了卻前輩的遺願,李商隱特意給兒子起了個叫做白佬的名字。

李商隱的詩有一種抓心的美。這種美,說不出的,道不明,但是能強烈地感受到。是溫婉的柔情?是憂傷的情緒?是沉鬱的寡歡?還是無限的惆悵~~

未曾讀過李商隱的人,不足以談愛情~以下是篩選的李商隱經典名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直到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人暖玉生煙”

李商隱的《無題》詩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第四冊,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首愛情詩。有一些詩詞,總能在風月的長河中,傳誦了千年,感動著讀者。再美的風景,都不及你詩中的情深,摘二首李商隱的詩來分享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千古名句不知道衝擊了多少人的靈魂,在他們心靈深處留下一道劃痕,愛情,一個永恆的話題,當我們墜入愛河之中,就如同春蠶,蠟燭一樣,一心一意,一片痴心~~這句原先的意思並不是讚美老師的,而是歌頌愛情的。以春蠶之絲和蠟炬之淚這兩個象徵性意象,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引發了人們對這兩句詩的多角度聯想,常用來形容教師奉獻清貧寂寞的偉大的無私的精神,與原詩的本義已經相差很遠了。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語言晦澀難懂,更要命的是,弄清楚了每個字詞的意思,依然不明白李商隱到底想表達什麼,一生經歷坎坷,有難言之痛,墮入權力遊戲,在夾縫中艱難度日~不僅是愛情,還是人生!

荷花

世上沒有一種植物,能撼動荷花的地位,能像荷花一樣深受文人墨客的寵愛, 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古人對荷花的喜愛也不輸於梅、蘭、竹、菊,歷代文人留下了無數經典詩句。

荷花的美,在花心,在花枝,在花根,也在花葉裡~荷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而荷花的觀賞性更是讓人陶醉,有純潔的白蓮,也有充滿生命活力的紅蓮,它們都是在中國傳統中充滿意趣的。荷花聖潔淨的聖物,在人們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國畫中荷花有很多寓意象徵,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稱。

並蒂蓮是花中珍品,集蓮荷之精華於一身,尤能引人入勝。人們便視並蒂蓮為吉祥、喜慶的徵兆,善良、美麗的化身。是荷花中的極品,象徵著百年好合、永結同心、相依相守、不離不棄~ 花開兩朵,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徵。更有白頭偕老、百年好合的祝福意義,因而作為婚禮上的裝飾物也非常的合適。並蒂蓮被譽為愛情的象徵,諭意夫妻恩愛,美滿幸福。並象徵男女愛情纏綿,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荷花全身都是寶,荷花、荷葉本身就可入菜,而且還有意想不到的初夏食療功效。荷花:用於觀賞。蓮子:食用或藥用。蓮藕:食用。蓮梗:藥用。

古往今來,詩人以“荷花”為創作了無數名篇(均為摘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杜甫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李白

殘荷

花無百日紅,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法則,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殘荷之美,不是衰敗,而是新生。寒冬時節,萬物凋零,殘荷之美,無與倫比~

殘荷是生命的記錄,如詩如畫,生命盡頭呈現的依舊是美和精緻,與哀傷無關~生命的輪迴不屈不撓,不懼狂風暴雨、天寒地凍,殘荷之美無關顏色,展現生命中的風骨和堅韌,這就是生命的力量,領悟這殘缺之美,甚至超出了所謂的完美無缺。清美的傲骨,殘缺的韻意,在初冬的水面無意雕琢卻成了一處風景。閱過雷電,漓過風雨,扛過酷暑,趟過泥濘~有了風雨銷蝕的冬日,才有了殘荷折戟沉沙後風韻猶存的氣節~

李商隱的詠荷

李商隱的筆挖掘出荷花與眾不同的氣質,荷花中有李商隱揮之不去的傷,詠荷背後的深情,但願你能懂~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荷葉初生時,春恨已生。荷葉枯時,秋恨又成。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荷花,花一樣的名字,該是怎樣的一位佳人,擄走了唐詩情聖的李商隱心。李商隱不到20歲的時候,認識了荷花,那是他家鄉的一個女孩,兩人感情穩定,你非我不娶,我非你不嫁,可是當他快要赴考試的時候,荷花卻生了重病,終告不治. 既相遇,又別離,人不死,情難滅~

愛情最美的承諾,顯然自認為自己是荷葉,而妻子就是那荷花。他們兩個人彼此相守,那是世間最為美麗的愛情,那是相濡以沫的愛情。

《贈荷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李商隱新婚寫給妻子的唐詩,寫荷花卻驚豔千年,是愛情最美的承諾。李商隱的心目中,“荷花”,正是王家七小姐的化身。李商隱、王氏的婚戀,與荷花倒是結下了不解之緣。美好不永,卻是一生的喜愛。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每一個人能夠找到自己所喜愛的。

自是出於對荷花、荷葉的喜愛。在他心中荷花勝過所有的花,而對於荷花的枯萎凋零,也是最讓他悲傷的。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特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一個深秋的夜晚,李商隱寄宿在一位駱姓人家的園亭裡,寂寥中懷念起遠方的朋友,聽著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的沙沙聲,寫下了這首富於情韻的小詩。黃昏暗,秋霜飛,枯荷殘,秋雨來……彷彿一副晚秋雨景的工筆國畫,怎一個“冷悽悽”了得。如此具有詩意的場景,滿含的都是詩人對友人最深切的思念~~

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下了這句名垂千古的金句“留得枯荷聽雨聲”,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絃?穿越千年時光隧道,越過無數歷史的塵埃,今天讀來依然那麼令人怦然所動~~

殘荷是生命的記錄,如詩如畫,生命盡頭呈現的依舊是美感和精緻,與哀傷無關。生命的輪迴不屈不撓,不懼狂風暴雨、天寒地凍,寒露已逝,殘荷優雅、堅韌,別具一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