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寄情於巴山夜雨,他的詩篇和其本人一樣最深情

唐代是一個文化領域異常繁榮昌盛的歷史時期,湧現了大量的流派各不相同的詩人代表,除了我們熟悉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大家之外,還有不少風格獨樹一幟的傑出詩人。

李商隱:寄情於巴山夜雨,他的詩篇和其本人一樣最深情

如果要說哪個詩人最擅長寫情,那麼一定要提及這樣一個人,那就是唐末的李商隱了。相信讀過他的詩歌的網友都會留下一個共同印象,那就是其詩作中涉及到的情感部分描寫特別細膩,通常會寄景於情,有著十分巧妙的意境。

李商隱:寄情於巴山夜雨,他的詩篇和其本人一樣最深情

據有關學者分析,李商隱是極少數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之一,因此留給後世的作品中,大都是詩風非常優美的作品,詩中的意境塑造得歷歷在目,讓人感同身受,回味無窮。

李商隱做過官,而且還收到過幾次提拔,因此常常會因公外出。工作上的繁忙併不會讓他忘記故人,他經常會在工作之餘寫一寫詩來填補空餘的生活。一個人在他鄉奔忙,會讓他時常想起曾經熟識的伊人,思念會使人成疾,在一個綿綿不絕的雨夜,於是他有了靈感便寫下了一首叫做《夜雨寄北》的詩作,流傳到後世一直被人回味無窮。

李商隱:寄情於巴山夜雨,他的詩篇和其本人一樣最深情

這首詩主要就是表達了詩人的思念感情,整體講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大致可以這樣理解:李商隱遠離家鄉之後,收到了故人的來信,信中詢問他什麼時候能夠回家。李商隱不能給出具體的日期,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事太忙脫不開身,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然後就是詩人自己感嘆身處的這個時節了,正值雨季,窗外的瓢潑大雨下個不停,他又回想起了和故人一起的時光。而且“剪西窗燭”是一個不錯的意境,表面上的意思是減掉熄滅的蠟燭燈芯重新點燃,可以引申為深夜秉燭長談,這個意境還是相對比較隱晦的。

從詩描寫的細節方面來看,這個“故人”應該是李商隱的妻子,因為詩句呈現出來的氛圍是相當纏綿悱惻的,詩人想要和妻子團聚但現實讓他無奈,只好寄情於這連綿不絕的巴山夜雨,希望在遠方的妻子能夠通過這同一片天下的雨水感受到自己對她的深深思念。

李商隱:寄情於巴山夜雨,他的詩篇和其本人一樣最深情

細心的網友一定也能發現,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巴山夜雨”一詞出現了兩次,承前啟後,讓人讀完這一整首詩腦海裡都會呈現出一片蜀中連綿大雨季節的景象,有相關部門做過統計,四川盆地地區降水的確是很頻繁的,據統計,夜間下雨就佔據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可見詩中的“巴山夜雨漲秋池”並非空穴來風。

李商隱的詩歌有不少都挺晦澀,但深情卻難以掩蓋,在看似普普通通的寄情於景手法中,卻蘊含著最真摯最熾烈的感情色彩,讓後世人記住了他的詩篇和他的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