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金匱之盟”是備胎 宋太祖又幹了啥事 引發趙光義激烈反撲

為何說“金匱之盟”是備胎 宋太祖又幹了啥事 引發趙光義激烈反撲

宋太祖畫像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宋史》只有簡單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宋太祖之弟趙光義繼承皇位,違背了“父死子繼”的傳承原則,也讓後世猜測宋太祖之死與趙光義有關,而且《宋史》對太祖駕崩也只是一筆帶過,讓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趙光義的即位,官方說法是遵循杜太后“兄終弟及”的懿旨即位,也就是“金匱之盟”。也有說是趙光義篡位,在寢殿謀害了哥哥趙匡胤,甚至在民間傳出了“燭影斧聲”的說法。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有破綻和疑點,那麼真相到底如何,我們從宋太祖後期的一些反常舉動,或許可以推出大概真相。不過,這一切還得從“金匱之盟”說起。

一,“金匱之盟” 一個備胎而已

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危,問病床前的宋太祖:“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得到天下嗎?”宋太祖回答說:“這都是祖先的福氣和太后的恩澤。”但杜太后卻說:“不是這樣的,只因周帝年紀小,你才能奪取天下啊。如果周朝有年長的君王,你怎麼能得到江山?你百年之後,必須傳位於你弟弟趙光義,天下如此之大,政務繁重,國家有年長的君王繼承,才是社稷之福啊。”宋太祖是孝子,不好違背太后的意思,只好答應了杜太后,並讓趙普當著太后的面,將傳位於弟弟的詔書寫好,然後親手將其放入金盒中,由趙普交給宮女秘密收藏。

“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宋史·杜太后傳》

當時,宋太祖有兩個兒子,其中年齡較長的是趙德昭,也只有14歲;如果宋太祖突然遭遇不測,未成年的兒子即位,很有可能皇權旁落、重蹈後周皇室一樣的命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畢竟“帝位廢立、改朝換代”的事情,在五代十國時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宋太祖不會想不到這一層面,為了避免再此上演“黃袍加身”,宋太祖應該會遵守杜太后的懿旨寫好盟書;但是這個盟書生效的前提是太祖駕崩之時,皇子年幼,盟書才會生效;如若不然,那麼“金匱之盟”將永遠不會重見天日,皇位自然還是會由太祖的兒子繼承。

既然“兄終弟及”只是個備胎,那麼備胎也要提前準備好,趙光義隨即就被任命為開封府尹。這個任命也向文武百官釋放了很明顯的信號:趙光義將會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因為,五代、宋初,只有未來儲君才有資格擔任此職位,像周世宗、宋真宗在即位之前都擔任開封府尹的職位。也許之前趙光義沒想過要當皇帝,但

既然被任命為只有儲君才能擔任的開封府尹,那就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誘惑趙光義內心滋生出君臨天下的慾望,對皇帝寶座存有覬覦之心也許就從這一刻開始。

為何說“金匱之盟”是備胎 宋太祖又幹了啥事 引發趙光義激烈反撲

杜太后床前的“金匱之盟”

二,趙普罷相 晉王趙光義崛起

宋初,宋朝權力核心是由三人組成——宋太祖、宰相趙普、趙光義。而這三人中,宋太祖是主持大局的核心人物,趙普是參與決策的重要人物,而此時的趙光義還是個初登政壇的毛頭小子,無論是政治威望還是權力鬥爭的經驗,與趙普相差十萬八千里,前期也就是打打醬油、陪吃陪喝的份。

因此,在宋朝前期,趙普很受宋太祖信任,整個朝堂幾乎是趙普一手遮天,而且宋太祖與趙普的君臣關係也非常好。例如趙普每次下班回到家,都不敢輕易脫掉朝服,因為宋太祖隨時會造訪趙普家,要是脫掉了朝服,還得重新穿上。

正所謂恃寵而驕,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趙普也不例外。

趙普有一大缺點,就是愛財,有一次,吳越王錢俶派人給他送了“十罐海鮮”,這時已經是深夜,趙普心想這麼晚了,皇上應該不會來我家裡遛彎吧,正準備睡覺呢。這時,下人突然來報,皇帝來了。還沒等趙普回過神來,宋太祖已經進來了,趙普趕緊迎接宋太祖就座。宋太祖就看到了桌子上的罐子,就問是何物,趙普說是南越王派人送來的海鮮,宋太祖一聽是海鮮,就想嘗一嘗。這時趙普為難了,雖然送禮的人說是海鮮,但誰敢保證裡面不是其它貴重之物,但既然皇上發話了,只能硬著頭皮打開罐子,罐子一打開,哪是什麼海鮮,裡面都是金瓜子。趙普慌了,急忙叩首說:“如果知道是金瓜子,肯定不會收。”宋太祖嘆息說:“你不妨收了吧,吳越王的意思很明白,以為國家大事都由你做主,所以才送來這麼貴重的禮物。”說罷,宋太祖遂拂袖而去。

雖然“金瓜子之事”讓宋太祖對趙普不滿,但趙普還不至於失寵。但是後面又爆出幾件有關趙普以權謀私的案件,讓宋太祖非常不滿。如趙普用皇家菜地給自己蓋房子;下人打著自己的旗號私自販賣大木料等等,這使得宋太祖與趙普之間的君臣關係出現裂痕。

開寶六年(974年),趙普罷相,被貶出京城了。趙普看似是因為貪腐被貶黜,真實情況是趙普在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中落敗。因為自從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就開始不斷地培植勢力和黨羽,這就不可避免地觸犯趙普的利益。而趙普是“父死子繼”繼承製的堅定支持者,趙光義內心也明白,如果要想順利繼承皇位,就必須扳倒趙普。趙普之所以被爆出多個貪腐案,都是趙光義指使下面的人蒐羅趙普貪腐的證據和把柄,然後一舉扳倒趙普。幾年之後,趙光義成為皇帝,有一次跟自己的心腹聊天說:“若趙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

隨著趙普的倒臺,趙光義在朝中的勢力遍佈都是,特別是後來被封為晉王,位列宰相之上,羽翼漸豐,整個朝廷再也無人與之匹敵。

三,遷都洛陽 上演皇權爭奪戰

而這一切,宋太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隨著兒子們逐漸成年,宋太祖內心已經後悔傳位給弟弟的決定了,但又不能說出來,畢竟整個朝堂已經認定了趙光義是大宋王朝的接班人。當然,如果採取武力,相信很快就能把趙光義一黨剿滅,但宋太祖不想走到這一步,還是想依靠和平的方式剝奪趙光義的權力。

於是,宋太祖想到了遷都,如果把都城遷到洛陽或長安,那麼,繼續擔任開封府尹的趙光義無形中就遠離了政治中心,他培植的那些黨羽和勢力也將一夜之間失去價值。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終於下定決心,為兒子繼承皇位開始掃平障礙。三月,宋太祖臨幸洛陽,宣佈要遷都洛陽,不過遭到群臣們的反對。因為自從大臣們默認趙光義為大宋第二任皇帝,基本都倒向了趙光義,他們的榮華富貴取決於趙光義能否順利繼承皇位,所以,在對待遷都的態度上,暗中是與趙光義站在一起的。

他們反對的理由很牽強,什麼洛陽宮殿破敗、經濟水平差、天氣熱遷都不便等之類的,都一一被宋太祖駁回。這時候,“群臣莫敢諫”,為什麼都不敢說話了,因為大臣們都看明白了,這根本就不是遷都不遷都的事,而是大宋皇帝繼承權的爭奪戰。這時候亂說話,站錯隊伍,會掉腦袋的。

為何說“金匱之盟”是備胎 宋太祖又幹了啥事 引發趙光義激烈反撲

洛陽四周遍佈天險

最後晉王趙光義忍不住親自跳出來了,勸諫宋太祖,宋太祖說:“開封四周都是平原,一旦外敵入侵,將會無險可守。如果把洛陽或者長安作為京師,那麼京師將不用駐防那麼多兵馬,可以把軍隊調出到邊境地區防備外敵。”這個理由其實很充足,但趙光義表達了個意思:“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江山是否穩固,與君王的品德有關,與天險無關。

宋太祖一看弟弟唱起了儒家論調,也就把遷都之事從長計議。宋太祖事後對身邊的人說“晉王之言固善,今姑從之。”意思是遷都暫時擱置,以後有的是時間討論,但反正遷都的決定不會改變。

作為京師,如果沒有天險作為依仗,是很容易被敵人攻破的。雖然國家長治久安,與君王品德有關係,但自然天險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啊。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國富兵強,君王也有德,但如果沒有天險函谷關,秦國恐怕要被東方六國聯合給滅掉好幾回了。如果天險不重要,後來宋朝為何多次興兵想要奪回燕雲十六州呢?所以,趙光義“在德不在險”的這個論調有點耍流氓。

如果說宋太祖遷都僅僅是考慮到天險的原因,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宋太祖到達洛陽後,第一時間任命焦繼勳為彰德節度使,主管河南一切軍政大事。而焦繼勳是宋太祖幼子趙德芳的老丈人,如果把這次任命與遷都結合起來,相信朝中大臣不難猜測其中的玄機。洛陽乃河南的治所,焦繼勳在此經營十多年,根基深厚,到時候無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在洛陽即位,遠在開封的趙光義都鞭長莫及。

如果說遷都還不能完全說明宋太祖的真正用意,那麼再結合六年前宋太祖的另一個動作,就更加能說明情況。

開寶三年(970年),宋太祖將剛剛滿月的嫡長孫趙惟吉(趙德昭兒子)接入宮中,由宋太祖親自培養,三歲學射箭,五歲學詩書,而且還經常帶著幾歲的孫子打獵。趙匡胤帶上孫兒外出的時候,還專門給孫兒打造了一個縮小版的御輦,對外界傳遞的信號已經非常明朗,有點隔代培養接班人的意思,與數百年後康熙帝親自撫養乾隆很相似。如果不出意外,必然是趙德昭繼承皇位,然後傳位給趙惟吉。

四,太祖暴斃 真相到底如何

但人算不如天算,宋太祖從洛陽回到開封不久,突然暴斃。晉王趙光義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入宮掌控了大局。得到宋皇后首肯後,趙光義接管皇宮,當晚在宋太祖靈前匆忙即位,成為宋太宗。

宋太祖之死,疑點重重;“金匱之盟”是否真實的?大家之所以懷疑,主要是皇位繼承違背了“父死子繼”的傳統。另外,宋太宗即位後,沒有第一時間將盟約公之於眾,而是在幾年之後由重新被召回朝廷的趙普來公佈,這更被視為趙光義即位不合法性的重要證據之一。

關於這一疑點也很好解釋,因為當初知道盟約內情的人只有杜太后、宋太祖和趙普三人,杜太后和宋太祖已不在人世,唯一知道內情的趙普卻被趙光義打壓貶出了朝廷,既然沒有在朝中,自然也就沒有第一時間把盟約拿出來。既然趙光義已經即位,趙普覺得拿出來也沒必要了,或許是在等一個有利的時機再拿出來;趙光義即位後,一直被朝中大臣懷疑即位不合法,有時候宋太宗被弄的很狼狽。而這一切都被趙普看在眼裡,他需要宋太宗比較狼狽的情況下拿出來,與宋太宗進行利益的交換,以此來博取個人前途。

如果“金匱之盟”是不存在的,那麼宋太祖為何要把弟弟趙光義當作接班人培養呢?為何不給成年的兒子封王爵呢?根本原因是怕兒子的權勢過大,會與晉王趙光義爭奪權力,可能會引發流血衝突,無論哪一方失敗,都不是宋太祖所希望看到的。他還是想依靠自己的手段,以一種和平的方式迫使晉王趙光義放棄權力,再來一次“杯酒釋兵權”。於是,一天晚上,宋太祖召晉王趙光義入宮喝酒,兩人推杯換盞,期間好像還出現了爭吵,接著宋太祖入睡,還傳出了呼嚕聲,晉王趙光義亦離開了,而宋太祖就是在這一晚上莫名其妙的死去。

為何說“金匱之盟”是備胎 宋太祖又幹了啥事 引發趙光義激烈反撲

那麼,宋太祖是否真像民間傳說的那樣,被晉王砍死了呢?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晉王趙光義還沒這麼大的膽量,雖然趙光義權傾朝野,但宋太祖仍然是穩穩地掌控了整個局勢,皇權並未旁落。不過,宋太祖之死也並非與他全然無關,因為兩人喝酒的時候,出現了激烈的爭吵,極有可能是宋太祖被激怒,進而急火攻心或者腦中風死去。因為死去的宋太祖,身體都完好無缺,“燭影斧聲”的說法基本可以排除。

因此,“金匱之盟”是真的,但只是個備胎;後來宋太祖兒子都陸續成年了,已經不再需要這個備胎。宋太祖第一個動作是隔代培養接班人”了,此時,作為備胎的趙光義也已羽翼豐滿,宋太祖不想通過流血的方式剷除趙光義。於是也就有了第二個動作遷都洛陽”。這使得皇位繼承權的爭奪公開化。但沒想到的是宋太祖突然暴斃,一切還沒來得及付諸行動,進而被掌握局勢的晉王趙光義奪取了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