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公辦中小學任教?還有這三步要走,很難

前不久,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結束,全國28個參加統考的省份,有共計590萬名報考人員,報名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有位剛剛參加完考試的考生問到:“如果很幸運地拿到了教師資格證,是不是就可以去公辦中小學任教,成為在編教師?”這不是部分考生的疑惑,也是很多社會人士的疑惑,相當多的人把擁有教師資格證的人稱之為“教師”,其實就是沒有搞清楚“教師資格證”和“教師”之間的區別。

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公辦中小學任教?還有這三步要走,很難

簡單地說,教師資格證是具備教師資格的證明,也就是“擁有教師資格證是當教師的前提”,無論是在民辦中小學任教,還是在公辦中小學任教,都必須要有相應層次的教師資格證。如果是專科學歷,只能申請初中、小學或幼兒園層次的教師資格(部分省份要求申請初中教師資格的人員具有本科學歷);如果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就可以申請基礎教育階段(含高中、中職等教育)所有層次的教師資格。

早前,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各地區自行組織,2011年改革後漸漸實行全國統考,至2019年,全國有28個省份參加全國統考,報考人數也達到了創紀錄的新高。與此同時,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的難度也隨之增大。有數據統計,改革前,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在70到73%之間,改革後,不少省份的筆試通過率僅在20%到30%之間。而拿到教師資格證,不僅要通過筆試,還要通過面試。因此今年的590萬考生中,註定只有少數“幸運兒”能最終拿到教師資格證。

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公辦中小學任教?還有這三步要走,很難

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到民辦學校或培訓機構應聘對應層次的教師職務,或許很快就能上崗,但如果想去公辦學校任教,成為在編教師,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從拿到教師資格證到成為在編教師,還有三步要走,而且每一步都很難。

第一步:報名參加當地人事部門組織的教師招錄考試筆試

公辦學校招錄教師是有標準化流程的,通常先是學校與教育主管部門會商招錄計劃,再將招錄計劃報給人事編制部門,經一級政府同意後,便向社會發布招考簡章。

符合學歷條件且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大學畢業生或社會人員,可以報考相應層級的教師崗位,這種考試我們一般稱之為“教師考編”或“教師招聘考試”。各地教師考編筆試的形式有區別,有的省份教師考編筆試是由各地市人事部門自行組織;有的省份教師考編筆試是由省人事部門統一組織,比如安徽省,近些年教師招聘考試筆試均為省級統考。

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公辦中小學任教?還有這三步要走,很難

教師考編筆試內容比較多,既有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又有專業課的相關知識,難度雖然各地不一,但通過筆試的人數普遍不多,部分地區教師考編筆試通過率比公務考試筆試通過率還低。

第二步:通過筆試後,參加當地人事和教育部門共同組織的面試(專業測試)

通過了筆試,算完成了教師考編的第一步,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是教育部門和人事部門共同組織的面試(專業測試)。以崗位數量與面試(專業測試)人數1:3的比例看,意味著通過教師考編的人數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機會進入公辦中小學任教。

教師考編面試(專業測試)的內容與公務員考試面試內容有很大不同,教師考編面試(專業測試)與上課有些相似,只不過大多是“無生上課”。這種形式的面試(專業測試),不僅需要面試者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面試者有很強的表現力、感染力,難度相當大。有不少筆試成績很好的考生,就是因為現場處理能力弱,而倒在了面試上。

有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公辦中小學任教?還有這三步要走,很難

第三步:體檢和考察

體檢和考察是由各地市、縣區相關部門組織實施。體檢這塊,各地參照的標準有所不同,比如安徽省教師招錄考試參考的體檢標準基本都是《關於修訂的通知》(教秘人【2004】56號)、《關於進一步做好教師資格認定體檢工作的通知》(皖教師【2011】1號),有些地區教師考編體檢會參考公務員招錄考試的體檢標準。

體檢沒問題,就進入考察階段,考察內容主要包括應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工作實績(學業成績)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況。考察組成員數量一般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考察中,考察組成員會廣泛聽取意見並查閱相關檔案資料,以做到全面、客觀、公正。

雖然教師招聘考試,各地大多按照1:1確定體檢和考察人員,但幾乎每個地區每年都會有人因體檢不合格或考察不合格而失去成為在編教師的資格。所以這一步仍然不能忽視。

順利走完以上這三步,當地教育部門就會在相關網站上公佈擬聘用人員名單,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能上崗,成為一名擁有編制的公辦中小學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