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名将张玉之子张辅,曾被明仁宗朱高炽评为:"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张辅虽为一代武将却知书达礼,比朝内文官更甚。

回顾张辅的一生,可谓是荣袍加身,平步青云,为大明王朝的边疆安定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张辅

然而关于他的死亡,却是令人感到悲痛,名将之死,死于征战,但却是一场乌龙闹剧,一场无德无能的宦官引发的征战。

年少波折

张辅的父亲张玉原为元朝旧将,在元末历经苦难,元朝被明太祖朱元璋灭亡后,跟随元顺帝逃亡于大漠之中。

张辅于洪武八年出生,他的前十年在大漠中生活,习惯了逃亡生活,飘忽不定。

洪武十八年,张辅迎来了他的中原生活,张玉在这一年投降,归服于明朝。

归降后,张玉以自己优越的军事能力,使得大明王朝的战务连连胜利,他自己也因此平步青云。

洪武二十四年时,张玉被派遣驻守燕地,张辅再次跟随征战已久父亲,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他的第四子朱棣此时已为燕地的藩王,史称燕王。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朱棣

朱棣以出色的军事能力,杰出的军事才能,保卫着自己的祖国,而张玉以出色的能力得到了燕王的赏识。

随父靖难

然而,朱棣的志向并不在此,他身为第四子,帝王之位绝不可能传位于他,他不甘心,又无可奈何。

机会似乎来了,他的哥哥,即朱元璋长子朱标病逝后,但是出人意料,朱元璋爱屋及乌,将朱标年幼的孩子,即朱允炆封为皇太子。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朱允炆

朱棣此时已经被熊熊怒火包围,自己的能力并不能为父亲所青睐,年幼的朱允炆不可能成为一代帝王,唯有自己才能。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削藩之举,导致藩王人心惶惶。

最后将矛头对准了颇有能力跟兵将的叔叔,燕王朱棣。

建文元年,朱棣平定北平,挥师南下,帝王之争由此开始,史称"靖难之役"。

张玉作为朱棣的得力干将,拼尽全力为王夺位,可惜好景不长,建文二年,张玉不幸牺牲。

作为能将的儿子张辅,自然是虎父无犬子,张辅开始了自己的能力展示。

经过三年艰难的靖难迎来了它的结局,朱棣历经九死一生,攻破皇都防御,江山易主,宫殿着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张辅作为靖难之役的大功臣,受到了朱棣的重视,封官封爵,前途光明,因为父亲的牺牲,张辅又承袭父荣,加官进爵。

出征安南

朱棣继承帝王之位后,开始了自己的盛世治理,经过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但是,再清明的统治还是会得到侵扰。

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有多次较为值得提及的战役,而这些战役的参与者,基本上都包括了张辅,这个靖难功臣。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张辅

建文年时,安南旁系就杀害了正统,自己登基上位,照常对明朝进贡献礼,永乐年时,正统后辈请求明朝帮助,经过一系列发展演变,安南的君王杀害了正统后辈及明朝使者。

忍无可忍的朱棣决定派兵出征安南,他分别派兵三路,分道夹击。

张辅奉命为朱能军中副将,出征一个月后,年老的朱能不幸病逝征途,作为副将的张辅成为正将,统帅军队。

张辅没有令朱棣失望,作为名将张玉的儿子,他没有给父亲丢脸,他既有父亲的军事能力,又有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路平复安南,与另一队顺利会师,利用自己的才能破除险境,成功到达安南城都。

作为大象最多的国家,作战时也培养了一批大象成为抗敌力量。

面对高大无敌的大象,张辅没有畏惧,他将一张张画了老虎面孔的纸贴在马身上,出兵时驱逐马匹向前,大象群受到惊吓,加之火枪,不攻自破。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大象

而后张辅进攻都城,斩杀首领,获得胜利,但是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安抚百姓,招降兵将,乘胜追击安南国王。

此后又接连取得胜利,抓补了安南国王及他的家人,还使得安南归入明朝版图,举国欢庆。

张辅也因此封官加爵,平步青云。

但是好景不长,安南国王后辈安定后再次以下犯上作乱安南,张辅连连出征,平定后又起义,前前后后共出征四次,劳民伤财。

由此导致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张放弃出征安南,虽然张辅竭力争取,但是不得办法,安南终是独立于明朝。

随征漠北

张辅一生除了征战安南,展现自己的军事能力,受到帝王重视外,还在随朱棣征战漠北时展示。

明朝边疆注定不平静,因为元朝残余旧将的势力接连作乱。

身为重要的边疆领土,朱棣在为藩王时就多次出征保卫,登基后,无暇分身,导致边疆领土多次受侵扰。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朱棣

朱棣在派遣兵将多次出征未果后,在国家安定平静时,他决定亲率兵将出征。

张辅在随征漠北时多次出谋划策,英勇抗敌,为边疆领土平定做出杰出贡献,朱棣也更为赏识他。

朱棣在五次出征漠北后迎来了自己的死亡,永乐二十二年,死于征途回归时。

时为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

三辅帝王

作为朱棣的得力干将,朱高炽自然不敢轻视,在他即位后,极其重视这位名将。

洪熙元年时因为他的知书达礼被任命编修《太宗实录》。

按照封建王朝习俗,先帝死后丧期满后可改穿吉服,不必素服上朝,但是朱高炽孝顺,当他看到张辅穿着素服时便有了开篇的称赞,虽为武将却懂得礼仪,因此更加重视他。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叔叔朱高煦曾想重蹈覆辙,学习父亲靖难之役,拉拢张辅为内应,但张辅选择辅助帝王除去这个叛贼。

自此帝王器重这位两朝老将,命他辅佐在左右,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宣德十年时再次受命编修《宣宗实录》

朱高炽与朱瞻基并没有在位太久,张辅竭力全力侍奉左右,到正统年时已为四朝老臣。

名将之后,当为名将,张辅 一生征战且死于征战

朱瞻基

但是年岁已老的张辅没有为大明王朝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年幼的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太皇太后辅佐,内阁三老辅政,但不幸的是宦官王振得到朱祁镇信任。

在太皇太后死后,王振斗倒了内阁老臣,鱼肉百姓,权倾朝野。

时为边疆动乱,王振无德无能却劝帝王亲征,帝王信任他至极,张辅默不作声,随从出征。

那大漠,如同当年随从明成祖朱棣时的漠北,但是张辅却没有做到当年的英勇抗敌,最后在土木堡之役中死亡,导致朱祁镇被捕。

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回顾张辅的一生,为名将之后,当有名将之能,一生征战,受帝王重视。

但他却未能为大明王朝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力,在最后关头,只是默默随从而不做劝阻或建议,最后自己死于大漠,实为可叹可惜。

参考: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