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43年奋战,破译钱学森密码,制成惯性导航系统强心脏

2017年12月6日,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永远的离开了祖国,享年89岁。然而,高院士甘愿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之光,仍将继续指引着无数祖国科研新力军勇往直前。

中国院士43年奋战,破译钱学森密码,制成惯性导航系统强心脏

激光陀螺,被喻为惯性导航系统的心脏,是导弹,飞机和海上舰船等装备实现精准制导定位的核心部件,而最早提出相关技术理念的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全球首台激光陀螺试验装置。当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物理教员的高伯龙已过而立之年。

中国院士43年奋战,破译钱学森密码,制成惯性导航系统强心脏

七十年代,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迁址长沙,并更名为国防科技大学。就在哈工学院南迁的第二年,因糟糕的身体状况无法再支撑自己继续科研事业的钱学森院士找到高伯龙,郑重其事的将两张写有激光陀螺相关技术原理的小纸片交到了他手上。自此,高伯龙的后半生就和激光陀螺紧密相连。

中国院士43年奋战,破译钱学森密码,制成惯性导航系统强心脏

研究初期,没有实验室,高伯龙团队就把废弃的食堂用作科研场地。没有足够的资金,团队就自己凑钱来买器材原料。大家这一干就是四十三年,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艰辛。实验室就是高伯龙的第二个家,几乎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高伯龙的哮喘,糖尿病越加严重,实验室有张桌子,摆满了高伯龙大大小小的药瓶。

中国院士43年奋战,破译钱学森密码,制成惯性导航系统强心脏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伯龙院士团队历经四十三年漫长攻坚,中国首款激光陀螺-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震撼问世,一举补齐了中国在该领域同美近二十年的差距。也向全世界宣告:继美、法、俄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