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關於這個問題,在世人看來商鞅死的太過冤枉,明明是國家的大功臣,然而卻僅僅因為被人誣陷,就慘遭五馬分屍之禍,一代變革大家,竟然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沒有來得及享受榮華富貴,就這樣慘遭君王遺棄,讓人可悲可嘆商鞅的遭遇。然而造成商鞅身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商鞅影視劇形象)

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歷史上最濃厚的一筆色彩,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如此成功的變革,哪怕是後世的李斯,張居正,王安石,都沒有達到商鞅這種變法程度,而商鞅的這種變法,也宣告著新貴族的秦國的漸漸崛起。商鞅被無故分屍,與其說是新繼位的國君對商鞅的不滿,倒不如說是新老貴族的第一次爭鋒。在這場變法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且聽我仔細分析。

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本來是衛國人,後來在魏國學習,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魏國有很大的可能性招攬到商鞅這樣一位變法奇才,然而因為魏王的狂妄自大,不相信年紀輕輕的商鞅有著讓人讚歎的才能,最終商鞅只能去了弱小的秦國,去尋找可以施展自己抱負的地方,而這一去,是商鞅向天下展示自己改革成果的成功之地,卻也是自己的身死之地,五馬分屍之痛,商鞅身消道隕,從此成為了法家歷史上的絕唱。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影視劇中的商鞅

商鞅為秦國立下大功,使秦國從天下欺秦變成了天下懼秦,使孱弱的秦軍變成了天下懼怕的虎狼之師,這樣一個有功之臣,為什麼新繼位的秦國國君卻痛下殺手,綜合各種原因,不過是一下幾個方面。

一:秦孝公厚愛,繼位國君地位不顯。

在秦國的整個變法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對組合,秦孝公與商鞅這樣一對君臣,兩個人互相信任,宛若一人,商鞅的新法,可以說是與世皆敵,換成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國君,都不可能成功,但恰恰是有著雄心壯志,廣發求賢令的秦孝公,“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為了國家強大,甚至可以共享秦國,再加上驚才豔豔的商鞅,這個殘破的秦國巨輪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商鞅與秦孝公商討改革)

於是從此之後,秦孝公隱居幕後,為商鞅保駕護航,商鞅開始施展自己的一系列變革方法,從此之後,在秦國的變法途中,人人都知道商鞅,而不知道在宮殿之內的秦君。更何況還有傳言說秦孝公死的時候想要把國君之位傳給商鞅。商鞅的地位威脅著新繼位的秦惠文王,所以商鞅也就成為了秦惠文王的眼中釘。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秦孝公與母親以及妹妹)

二:新仇舊恨,商鞅慘遭圍攻。

在商鞅的變法過程中,讓秦孝公答應了他的三個條件,其中有一條就是,“真法不避權貴。新法一旦推行,舉國唯法是從。即或宮室宗親,違法亦與庶民同罪”。也就是因為這個條件,在後來太子犯法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犯罪的時候,商鞅也毫不留情,狠狠的重罰了太子的老師,也就是當時的大將軍,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並且將太子流放民間,正是因為這件事,太子埋下了對商鞅的恨。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影視劇的商鞅以及太子)

縱使後來跟隨商鞅學習改革,但是仍有著對商鞅的怨恨,這也成了後來商鞅身死的原因之一。秦孝公逝世,太子繼位之後,商鞅沒有了秦孝公的保護,以公子虔為首的守舊勢力開始對商鞅進行誣陷攻擊,再加上秦惠文王本就痛恨商鞅,並且因為剛剛繼位,地位權利還沒有得到穩固,於是在這場守舊勢力與以商鞅為首的改革勢力鬥爭中,以商鞅五馬分屍而落下帷幕。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影視劇中守舊勢力代表甘龍)

這場鬥爭的結局就是為了穩固權力,秦惠文王在宮廷之中隱藏了五年,在這五年之內積蓄實力,圖謀發展,於是五年之後,在惠文王的堅持之下,改革繼續進行,並且一舉清除了國內的守舊勢力,秦國的改革從此沒有了阻力,開始了步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從此秦國成為了諸侯的心頭大患。

在商鞅的變法過程中,他是幸運的,有雄心壯志的秦孝公為他進行輔佐,商鞅變法成為了戰國曆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雖然最後商鞅被五馬分屍,但是他的改革卻在繼續,使秦國像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不停的進行征戰強大。他的事蹟一代代的流傳下來,鼓舞著後世的改革者!

秦國崛起路上,商鞅功不可沒,卻最終為何難逃五馬分屍之死?

(影視劇中的秦孝公與商鞅)

參考文獻:《史記·商君列傳》

《漢書·藝文志》

《太史公自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