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之37:第一滴血

美国越战纪念碑是一扇巨大的V型墙,上面刻着每一位阵亡军人的名字,计五万八千余人。这些名字中,第一个是Dale R Buis,他是第一位阵亡的美国军人。

------------------

1954~1958年,是越盟留守人员最为艰难的日子,在吴廷琰的严打之下损失惨重,但有一点:从最高层到最底层的指挥结构并没有被摧毁。这是他们从1958年开始复苏的基础。

而在被打压的同时,这些骨干所做的事情也相当有针对性。在农村,他们绑架、谋杀的对象基本有三类:

那些名声不好的工作人员,干掉,算是为民除害;那些名声好的工作人员,干掉,以免民心真的被争取过去了;老师、医生跟农艺师这类专业人员,干掉,阻止吴廷琰方面通过改善生活而赢得民心。

这手段确实够专业。

早在1956年春,黎笋就提出了恢复南方游击活动的建议,认为要消灭南越吴廷琰政权的话,与美国的直接对抗是无法避免的。但当时的两个盟友都不同意这策略,于是计划被搁置,南方游击队的行动未成规模。

之后不久,两个主要盟友之间产生分歧,黎笋的南进策略逐渐得到内部外部的支持,南越游击队开始试探性的活跃起来。但这只是原则性的支持,真正全面实施的话,前提条件一是要得到国际支持,二是对军队进行现代化训练。

1957年7月,朱笃一酒吧被机枪扫射造成17人死亡;9月,一名越南官员光天化日之下被枪杀,灭门;10月,西贡发生系列爆炸案。

这试探性的活动,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城市。

越南战争之37:第一滴血

1958年,第一书记邓春区土地分配失败引起越盟内部不满,黎笋因此得以上位。与此同时,吴廷琰在南越的大规模清洗造成留守骨干极度不安,于是向北求援,而黎笋出身南方局且身为鹰派头号人物,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同年,越共在湄公河三角洲东部建立指挥系统,法国观察家Bernard Fall注意到了越共的系列活动,认为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后的另一场战争实际已经开始。

1959年初,一场人民战争 的提议在越盟会议中通过,3月,获最高层会议通过。虽然自己同意了这方案,但胡志明的意见仍然比较保守,认为暴力活动只是万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5月开始,4000余名越盟成员先后通过长山山脉那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南下。8月,枪支通过小道运送。

根据南越提供给美国的数据,1958、59、60年,游击队绑架及谋杀的平民数量分别为429、576及1062人。从中可见,1960年的数字几乎翻倍,而这还只是官方的数字,根据当时的记者跟学者的统计,数字翻倍有余。

最终,在越盟的指导下,一个叫“南越人民解放武装力量”(People’s liberation Armed Forces of South Vietnam)的机构在1961年成立了,就是通常称的“越共”。当然“越共”这词是在之前的1957年就已经出现在了西贡的报纸上,中文是从越文而不是英文来的,越文是VIET CONG。

越共主要分为三部分:正规军、游击队以及类似于政府机构的用于管理占领区的一个东西,算是越共的公职人员吧。

在之后的整个越战中,北越都声称越共只是南方原生的反南越政府的武装,跟自己没关系。原因很简单:这直接违反自己签的日内瓦协议。

越南战争之37:第一滴血

越共与美军的正面对抗,发生在1959年。

作为顾问团的一员,37岁的少校Dale R Buis于1959年7月6日到达越南,之后驻西贡北部的边和顾问团营地。8日晚,他与其他四位顾问团成员在食堂里看电影。

这时,越共摸进营地,杀掉了两名南越守卫。

当时负责放映者是44岁的士官长奥夫南(Chester Ovnand),一盘胶片放完之后,他起身开灯,准备换下一盘。就在这时候,几支冲锋枪从窗口伸了进来,开始扫射。

身中数弹的奥夫南立刻关灯,冲上楼梯打开了室外的照明。与此同时,匍匐爬向厨房的Dale R Buis发现厨房门突然打开,立刻站起来冲了过去,但随即被身后的枪弹击中,当场死亡。

本来,厨房里的那名游击队员手里拿着点燃的炸药包正准备往里扔,是想要一举灭了这几个美国人,但被Dale R Buis这一吓,呆了几秒,结果炸药包在手里炸了。

这次袭击跟之前所有的武装行动都不同,是针对性地以美军顾问为目标。Dale R Buis 与Chester Ovnand的死亡,是20年越战中,美军流下的第一滴血。

前文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