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建造航母那麼容易,美國158艘,英國91艘,而現在建造起來這麼難?

用戶3953476741898440


談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不少朋友說現在的航母太貴,技術太先進,製造太難,所以造不出那麼多航母。

然而,這是不成立的。

簡單的講,現在的航母比二戰時期的航母在技術水平上、製造難度上要高出1000倍。但是,從二戰到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生產力也遠遠超過了二戰時期的1000倍,只能更高。

如果美國現在造158艘航母,實際上要比二戰時期造158艘航母更容易。

錢,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其實是不存在的。錢,只是個虛擬的符號而已。

美國的政府收稅,拿出錢來買軍艦,這筆錢就流進了美國軍工企業的手裡。企業拿到錢,發工資,買原料,這筆錢就又流回到了美國社會、民間。對於美國整個國家而言,買航母並沒有花錢。這個錢只是起到了個流通、血液輸送營養的作用。

就像這幾天美國增發了4萬億美元的鈔票。如果拿這筆錢買航母,最貴的福特級,130億美元,可以買300艘。問題是買300艘能不打個大折扣嗎?6.5折?實際上這筆錢可以買500艘福特級航母。差錢嗎?花錢了嗎?

而美國去年的財政收入是6萬多億美元。中國去年財政收入也有2.7萬億美元。能組建多少航母艦隊,有興趣可以自己算算。

按能力來講,美國在二戰造了158艘航母,現在,他依舊能造158艘最先進的航母。二戰,他的戰鬥機造了幾萬架,現在F35是預計裝備2500架,但如果需要,它依然有能力把F22、F35造出2萬架、3萬架。

我國現在最先進的99坦克裝備了幾百輛,如果為大規模戰爭準備,也可以生產出2萬輛。還得外加5萬輛15式新坦克。

現在各國軍費的比例只佔政府收入的十幾、二十分之一。如果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國家把全部財力拿出來準備打仗,各國的軍費都能輕鬆翻20倍。美國的10艘航母翻20倍,就是200艘。

美國、英國為什麼造不出二戰時期那麼多的航母?答案也是有一個:沒那個需求。

軍事裝備都是:需求推動。

需要什麼,裝備什麼。需要多少,裝備多少。

美國只需要10艘航母,英國只需要2艘航母。我國目前對航母的需求也僅僅是先來兩艘基礎的,慢慢玩。

現在的世界,和平發展還是主旋律。大國雖然有爭執,但也不會走向極端。再加上有核武器鎮著,像一戰、二戰那樣的大國之間不計代價的性命相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大戰很難打起來。在這種局面下,各國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投入在軍事領域的資金比例不大。我國每年軍費只佔GDP的1點幾,美國這種霸權國家,他的軍費也只佔GDP的百分之三。韓國軍費佔GDP超過了百分之三,這就已經屬於比較罕見了。俄羅斯在敘利亞打仗,花費不小,但即便這樣,他的軍費也是在GDP的百分之二到四之間。

各國在軍備上都比較剋制,這也就避免了相互刺激。在此基礎上,美國的十艘航母、英國的兩艘航母是完全夠用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航母是十萬噸的大傢伙,彈射起飛並搭載固定翼預警機。我們的航母六萬多噸,滑躍起飛,不能搭載固定翼預警機。除此之外,印度有一艘二手航母,搭載的是米格29K小飛機,俄羅斯的航母趴在船塢裡出不來,法國有一艘4萬噸的航母,總出故障。不算英國,除此之外,世界上也沒有還算說得過去的航母了。說玄乎點,美國的一艘航母,如果覺得不保險,再加上一艘英國的航母,算上驅逐艦、核潛艇組成的艦隊,能在海上擊敗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海上聯軍。

隨著F35的服役,美國航母的優勢又飛躍了一大步。而且它有10艘航母,英國盟友有2艘。

美國10艘航母,英國2艘航母,對於英美兩國來講,已經是足足夠用了。現在10艘航母,美國是海上霸主,再造200艘不還是這麼回事嘛。

這裡面既有美國海軍強的因素,也有其他國家海軍太弱的因素。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即便是有錢、有實力的國家也不樂意把錢大把大把的花在軍備上,導致了沒人和美軍競爭,所以他也沒必要過度發展。

當今大國都不傻,不會玩同歸於盡的遊戲。現在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大國欺負小國。面對伊拉克、伊朗、敘利亞、朝鮮這些對手,美國出動2艘航母也足夠了。

二戰,美國被日本襲擊,然後爆發太平洋戰爭。這屬於國家之間的生死決鬥,所以都是使出全力的製造武器。如果現在美國重新面對這種局面,國家遭到進攻,軍隊被摧毀,他玩命發展軍事,依舊可以再造出150艘重型航母,幾萬架隱身戰機......我們國家也是一個道理,如果面對當年日本侵華的局面,生死決鬥,只要時間夠,一個月造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也沒有什麼難度。

現在的航母、戰機價格很昂貴,但這裡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家需要在和平時期養活這些軍工企業,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利潤。100億的利潤夠企業活了,買100架戰鬥機,要讓他賺100億,買1000架,其實還賺100億也行。打大規模戰爭,造10000架,賺100億也行。再說了,國家有難處的時候,你還好意思賺難多嗎?

如果敞開了造,這些高大上的武器會急劇的貶值。現在的F35和二戰時的野貓,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並沒有區別,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最昂貴的裝備。就像現在大家猜測殲20要1億美元1架。真打起仗來,大規模生產,2000萬美元1架是頂天了。美國要大規模生產航母,福特級也得打個對摺,65億美元。中國要生產類似的航母,還得再降一部分價,55億美元。

以美國6萬億、中國2.7萬億的財政收入,如果大力發展軍備,準備玩命PK一下,誰輸誰亡國的那種,都能生產出海量的航母、驅逐艦、隱身戰機......

問題是現在大家並不準備玩命,生產出200艘航母,2萬架F35、殲20......會嚴重的拖累經濟,擺在那也不當飯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航母的重要性也在降低。現在有核武器、彈道導彈、衛星、隱身武器,未來還會有空天戰機、定向能武器......航母已經不像二戰時期那麼關鍵。如果未來發生大國之間的決戰,航母並太可能大規模生產。但這個能力,美國有,中國再過幾年也會有。

有這個能力,但是不太需要。

美國2018年GDP20萬億美元,政府收入6萬億美元,軍費6000多億美元。

中國2018年GDP14萬億美元,政府收入2.7萬億美元,軍費1500億美元。

如果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日子不過了,經濟不發展了,老百姓勒緊褲腰帶,加班加點,全年無休,老少上陣,政府再發債券,能搞出多少軍費來?最低20倍,正常100倍。100倍的軍費就是100倍的產能。

有多少的武器,要看你有多大的需求。你有多大的需求,要看你受到了多大的刺激。


銳度何老師


二戰共有航母300艘左右,集中在美英日三國手裡,共被擊沉了40多艘。那時航母,無論從技術水平上,還是造價上,完全不能與當代航母相提並論。什麼運煤船改裝一下,就成了航母,所以航母與航母不一樣。

就是那時航母,也並不為大多數國家所擁有,工業實力不強,沒有強大的國力做支撐,根本發展不了航母。現在一樣,擁有10萬噸航母的國家只有一個,就是美國。

英國女王級航母下水之時,原國防大臣講得話,世上能造航母的國家,現在大約只剩下中美英三家。

其他如印度,即便以萬國配套,造起來也非常艱難,一艘4萬噸級航母造了13年,花費幾十億美元,何時建造完成,仍存在不確定性。

可能在美國人眼裡,4萬噸級如其“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都要比他國航母強些,但根本不會當做航母來使用,航母就是航母,核動力,電彈射,10萬噸,這才是航母。

航母作為海上進攻的利器,國家的重器,同時正是海上移動的高科技的城堡,正是國力和科技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非大國不能得之。同時航母建造,需要天長日久的時間積累,不是說造便能成的,不少國家以民船標準打造了多艘全是幾萬噸的航母,用起來也看似威風無限,但真要在高強度戰爭中去洗禮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如美國10萬噸的航母“福特”號,造價150億美金,要配齊艦載機,加上編隊艦艇,再加上終身使用費用,共要花費600億美元。莫說造的話,技術上難度有多高,僅建造資金,就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承受得了的。除了技術難,造價高,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作戰需求不一樣,美國造航母為了維護霸權需要,那麼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講,則沒有是一需要。

英法有維護其海外領地的需要,印度為了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日本為了緊跟美國印太戰略的步伐,都沒忘了發展航母。

對於需要亟待維護海洋權益的我國來說,航母發展不過剛剛開始,要打造“福特”級那樣大噸位同技術水平的航母,非常需要時間。


魂舞大漠


此航母非彼航母,回顧二戰期間別說是美國英國這些霸權主義國家,即便是日本在那個年代航母都不在少數。據資料顯示,單單是日本這個小國在當時就有25艘航母,可見在當時造一艘航母有多“簡單”。至於美國有158艘、英國有91艘更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

然而讓人納悶的是,到現如今美國作為超級大國也僅有12艘航母,而英國僅有一艘航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從二戰發展到現在,按道理說不應該有更多的航母嗎?還是我文中開頭那句話,如今的航母和二戰期間的航母有著明顯區別。回顧二戰,那個時候的航母不論是搭載的艦炮還是艦載機,何如今的科技化武器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甚至,其航母本身除了大之外,其抗打擊能力也就比普通船隻稍強一點。就拿美國的射手級航母/ARCHER來說,雖然叫航母但充其量就是由商船改造而成的。試問,這樣的“航母”能夠稱之為航母麼?

反觀當今世界上的核動力航母,拋開其他不說單單是核動力技術就能讓人歎為觀止,更不用說其他先進設備以及航母上搭載的艦載機。給大家簡單舉個例子,二戰期間的10艘航母在面對當今的一艘航母時,即便是二戰期間的航母火力全開也不會對如今的航母造成太大威脅。反之如果將角色轉變一下,如今的航母對10艘二戰期間的航母火力全開,相信在30分鐘內,那些航母將會全部沉海,而這就是當今航母的實力。

甚至,就拿最實際的案例來說,二戰期間的航母排水量最大也不過是2-3萬噸,想要達到4萬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現如今的航母動不動就超10萬噸,試問就這種情況兩者都不是一個檔次,還沒有讓其武器裝備進行比較。

顯然,在航母強大的同時,可想而知其製造過程有多難。其他國家不說,單單就印度10年造一艘航母最終還是問題頻出,可見在當代造一艘航母有多困難!


軍武視界


二戰時期的航母和現在的航母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二戰時期的航母排水量超過2萬噸都屬於重型航母了,像輕型航母、護航航母的排水量一般就在7000至10000噸之間。另外,二戰時期的航母搭載的是螺旋槳飛機,一架飛機的重量和一輛卡車差不多,你只要在船上給它鋪上一塊一百多米長的甲板跑道,它就可以飛起來了。所以啊,二戰時期的航母有很多都是拿民用貨船改裝的。改裝起來也很方便,上面鋪平了,能起飛飛機就可以了,下面是機庫和彈藥庫、油料庫及船員生活的地方,下面的動力系統。美國在二戰時期建造、改裝的185艘護航航母全部都是由C3貨船改裝的。另外,二戰時期的航母的飛行甲板不一定需要鋼板,就是找些硬的木板來也可以勝任。所以啊,連個木材加工廠都可以給你做飛行甲板。

但現在的航母可不行了。兩萬噸的航母才算是入門級的輕型航母。艦載機都是噴氣式的了。像我們的殲15,滿油滿彈,每架重達32噸。這個時候你弄木板來做飛行甲板根本不靈光,得需要用特種鋼材來做。它不但要能抵禦飛機發動機的上千度高溫燒灼,還要能抵禦戰機起降時強大的衝擊力。怎樣去研製、裁剪、焊接這樣的鋼板對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個大問題。

另外,造航母你必需要有大型的船塢或者船臺,沒有大型的船塢或者船臺,別說讓你建,讓你修你都修不了。你看看,去年俄羅斯的PT13船塢沉沒後,俄羅斯就沒辦法修理自己的“庫滋涅佐夫”號航母了。而這世界上擁有大型的船塢或者船臺的國家也不是很多。

光擁有大型的船塢或者船臺也並不等於說你就有建造航母的能力。你還需要大型的工程設備。如現在的航母都是採用分段建造,為了將這些巨大的零部件組建起來,就得需要大型或者超大型的構件運輸車輛,比方說咱們湖北萬山特種車輛製造廠建造的可以運載2500噸重的卡車,就讓很多國家頭暈。畢竟世界上能建造這種車輛的國家寥寥無幾。你需要有能將這上千噸構件吊起來的起重設備,才能將它們吊起來,組裝起來。比方說英國建造“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就需要從我們中國進口大型龍門吊了。

除了大型設備之外,你還需要給航母裝上一顆強勁的動力系統。你想想,要想將一般幾萬噸甚至十萬噸的航母在海上能跳出30節以上的速度,它必需需要有一顆強勁的動力動力系統。例如說咱們的QC13蒸汽輪機,20萬匹馬力,讓它賦予了“遼寧”號航母澎湃的動力,讓“遼寧”號航母最快能跳出35節的速度。

當然,建造航母你還需要有很多的錢,很多的科研院所及很多的配套工廠,還要有人能將這一分都統籌規劃起來,說白了就是要有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而這一切能拿得出來的寥寥無幾。


血染戰旗紅


航空母艦是一件大國重器,只有真正的大國,才能玩的轉航空母艦;這句話,放到二戰時,也是如此;二戰時期,全球範圍內,能夠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英國,美國和日本;這3個國家總共建造和改裝了200多艘航母,所以給人感覺,二戰時建造一艘航母怎麼那麼容易;

其實,對於當時來說,建造航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並不是什麼國家都能建造航母的,這可以從 當時擁有航母的國家數量上,就能看出,之所以二戰時,建造了那麼多航母,只是受到戰爭進程的影響,不得不加快航母的建造步伐罷了;

為了趕工期,當時有很多航母 是直接用巡洋艦或商船改裝出來的;匆匆的就上了戰場;所以,當時的航母與今天的航母比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現代航母,依然是海軍大國的標配,是海上進攻的利器,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產物,只有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一艘航母的建造;

就拿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一艘的造價,就高達60多億美元,要是加上各型武器裝備和艦載機的話,總費用,更是高達150億美元左右 ;還要為其 配套如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核潛艇等各型護航艦艇,來為其保駕護航;要是沒有配套艦艇的話,這艘航母是出不了遠洋的;

所以說,現代航母仍然是一件大國重器,只有真正的大國,才能玩的轉航空母艦,所以,在數量上自然就不會有很多 。

各人拙見!歡迎評論區交流看法或補充 謝謝!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你的一個點贊!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為什麼二戰時期航母製造起來好像特別容易,而現在卻特別難,主要有三個原因:

戰爭模式和常規模式

首先,二戰時期的航母也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擁有,除了美國、日本和英國這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擁有大量航母之外,其他國家並沒有製造出真正可以海上作戰的大型航母,就連德國這樣的世界頂級軍事強國也不例外。

美國、日本和英國三個國家都屬於是老牌的海軍強國,有著非常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海戰經驗,所以一到戰爭時期,往日積累的經驗和打造好的基礎就可以立馬派上用場,積極投入到國防軍事領域,不斷研究和製造新武器。

第二,一個國家在戰爭時期所能動員的各種國家和社會力量難以估量,當任意一國將自己的大部分資源運用到軍事方面的時候,其製造和研究速度是和平年代難以企及的一個概念。比如說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幾乎是將傾國之力全部運用到了軍事發展方面,所以在短時間達到了一個無敵的狀態,這就是二戰初期戰爭天平向法西斯集團傾斜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二戰時期製造航母比和平年代更容易的一個主要原因。



技術和材料上的巨大差距

最後一點:在二戰期間,雖然美國前後製造了155艘航母,而英國是91艘,日本較少——17艘,但是這些龐大的航空母艦中,正兒八經能稱得上標準狀況的卻是寥寥無幾。因為在二戰時期,為了能夠應對各大戰場的迫切需求,美國、英國和日本3個國家都曾對大型油輪進行過一定規模的改裝,從而快速製造出可以湊合使用的航空母艦。

這種大型油輪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艦,不管是甲板、武器、安全性能各方面都有點粗製濫造的嫌疑,特別容易毀壞、性能也差,哪個戰爭時期還可以用來應應急,但你要是在和平年代還用這種手段就真的讓世界各國笑掉大牙了。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的戰爭模式和常規模式是截然相反的一種狀態和效率,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航母要求的技術和材料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製造起來難度更大也是必然!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航空母艦的海上霸主地位確實是在二戰期間建立起來的,但是即便是在二戰中後期,航空母艦本身的技術含量、建造難度甚至噸位都無法與當時的主力戰列艦相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二戰時期大多數的航空母艦其實就是也給“皮薄餡大”的運輸艦而已,易於批量建造;現代航空母艦按照噸位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類,但即便是排水量3萬噸以下的輕型航母其技術難度、建造難度和資金投入都不是一般國家能夠負擔的。現代航空母艦的高門檻限制了規模,這樣也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19艘現役航空母艦的主要原因。

現役航母母艦一覽二戰時期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國的“白眼巨人號”航母,其最初設計是一艘客輪(因此,也有人認為第一艘真正的航母是日本的“鳳祥號”,“鳳祥號”是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母),由於工程暫停於1916年被英國皇家海軍購得,並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擁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艦,其滿載排水量只有14500噸左右,可以搭載20架左右的艦載機。從航母的誕生可以看出,早期的航空母艦其設計和建造難度比較小,即便到了二戰末期,在役的大部分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量與其他包括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相比都算上比較少的,如二戰末期美國設計、建造的最後一級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滿載排水量約33000噸,可以搭載約100架艦載機,其體型和建造成本都比同時期建造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低的多,因此“埃塞克斯級”航母建造了24艘,而“衣阿華級”戰列艦隻建造了4艘!客輪出身的“百眼巨人號”航母

改裝後的“埃塞克斯號”航母

二戰時期的航母之所以設計、建造難度比較低,核心原因是當時的艦載機基本都是螺旋槳式輕型飛行,飛行速度較慢、起飛重量也比較低,對於艦體結構的要求也比較低,從源頭上降低了航母設計、建造難度。而自從噴氣式艦載飛機出現後,由於飛行速度快、起飛重量也越來越大,對於艦體結構以及相關配套系統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航母本身的設計、建造要求也隨之提升,這也導致了現代航母不僅噸位越來越大,所需的配套設置愈加複雜,不斷提升的技術門檻在將絕大多數國家拒之門外的同時,也大幅限制了現代航母的裝備規模。

現代噴氣式艦載機對航母平臺的要求遠高於二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航母的技術門檻大幅提升

除了技術門檻的因素外,限制現代航母裝備規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需求不旺盛!二戰時期是全球範圍的全面戰爭,持續時間長、交戰範圍廣,幾乎所有的資源、資金以及工業製造產能都是為了軍工服務,在外部龐大的需求面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生產規模相對目前來說都是驚人的。而當前和平發展是全球的主體目標,儘管局部衝突不斷,但是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各國主要的目標還是發展本國經濟、提高民生條件,儘管也在持續發展軍工裝備,但是主要以提高技術性能為主,建造規模普遍較少,類似航空母艦這也的“吞金獸”的規模就更少了!

非戰爭時期對於大型裝備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

隨著武器裝備技術門檻的不斷提升,與二戰時期相比,不僅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裝備規模無法同日而語,包括高端的飛機、坦克、火炮甚至單兵裝備等的生產規模都在不斷下降。當然,影響武器裝備規模的不僅是技術門檻,更多的還是需求,雖然現代航空母艦、先進戰鬥機等裝不斷規模相對二戰時期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但是如果發生類似二戰的全面性戰爭,相信在外部需求的刺激下也會出現成百艘大型核動力航母、數以萬計的先進戰鬥機的情況。美國裝備1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如戰時需求規模肯定可以大幅擴大規模


威吶解析


二戰時期的航母遠沒有現代的航母複雜,首先來說,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都是活塞式艦載機,它們依靠螺旋槳起飛,其滑跑距離是很短的,而且螺旋槳戰機的體積也是很小的,正因如此,二戰時期的許多航母,例如日本的赤城,加賀,美國的埃塞克斯級等等,都能夠搭載近一百架各種戰機。舉個例子,二戰中美國海軍的護航航母大多是使用美軍的標準貨船船體改裝的,輕型航母則大多使用輕巡洋艦或重巡洋艦的艦體,而日本的許多航母則是使用潛水母艦,水上飛機母艦甚至是豪華客輪改裝的。

舉個例子,美國的博格級護航航母,就是使用C-3標準貨船的船體建造的,其船體,飛行甲板和指揮塔都沒有裝甲保護,全長僅有151.2米,滿載排水量也不過15390噸,這樣標準的船隻,與我們現代的許多商船的標準是差不多的,而在二戰中,美軍建造了130餘艘這樣的護航航母,二戰中許許多多的航母,其實都是這樣的小型航母。

拋開各國的小型航母,訓練航母和護航航母不談,咱們說說二戰中的大型航空母艦,首當其衝就是美國的埃塞克斯級了,這是二戰中最成功的的航母,在戰爭中共建造了17艘左右,戰後又完成了7艘,一直服役到了冷戰時期,而美國在二戰末期設計的中途島號,則一直服役到了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擴大了飛行甲板和斜角甲板,搭載上了噴氣式戰鬥機,其改裝後長達三百多米,滿載排水量提升到了65200噸,可見現代航母需要多大的艦體。

而現代的航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噸位也在不斷的擴大,二戰時期的航母滿載排水量也在兩三萬噸左右,而現代的航母動輒六七萬噸也只能算是中型航母,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排水量則在10萬噸左右,航母的長度也從二戰時期的兩百多米躍升到了400米左右。更重要的是技術標準也發生了改變,二戰時期,還沒有什麼超視距空戰等概念,成熟的機載雷達和導彈更是鳳毛麟角,而現代航母上,這些設備要複雜的多,現代航母上的光學助降裝置,阻攔裝置等等,其技術難度就是二戰時期想都不敢想的。

總的來說,二戰時期的航母,其實就是在艦體上增設機庫,鋪裝飛行甲板就行了,而現代的航母,發展出了斜角甲板,滑越甲板,彈射器,雷達,艦載防空導彈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艦載設備,同時艦載機也越來越大,現在美軍的主力戰機F-35,雖然是一款單發戰機,但是其空重已經與F-15戰鬥機不相上下了,而我國和俄羅斯則都採用蘇-33重型戰鬥機,這類型戰機都需要使用滑越甲板或者是彈射器等輔助起飛,更不用說美軍的E-2鷹眼預警機,C-2灰狗運輸機,A-5民團團員攻擊機等,最大起飛重量也在二三十噸左右,這樣的戰機放到二戰的航母上,是根本無法使用的,所以現代航母的體量是二戰航母的許多倍。總的來說,噴氣式戰機的出現,核動力的出現,雷達和導彈等的出現,都使得航母發生了飛躍的轉變,現代航母上,一個小小的阻攔索,其材料科學都是二戰時期無法攻克的。正因如此,現代的航母不是誰都能造的出來的。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其實,二戰時期可以製造航空母艦的國家和今天差不多,也都是美英等國。因為二戰時期航空母艦的噸位,技術,性能跟現在的航空母艦根本無法相比。此外,由於二戰時期艦載機的噸位較輕,以至於其起飛距離,比現在高達二三十噸的艦載機近的多。所以,二戰時期航母容易建造,而如今航母很難建造。

現在航空母艦的建造難點有三個:一,攔阻索的製造難度極大,二,航母所用鋼材的要求極高,三,航空母艦的造價維護成本不低。

關於航母攔阻索

由於艦載機在降落時,需要攔阻索將其在瞬間,從數百節的速度降至零。攔阻索就要承受數十噸的拉力,美國航母上的攔阻索最大可以承受87噸的拉力。一般來說,攔阻索要具有極強的耐腐蝕性能,極高的抗疲勞能力,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其實,攔阻索使用的鋼絲繩對韌性極限和屈服強度要求相當的高,只有屈服強度達到1500Mpa以上的才能夠使用。此外,鋼絲繩的延伸率不小於20%,衝擊韌性大於150焦/平方釐米,屈強比至少要保證0.85。



航空母艦所用的鋼材

二戰時期,艦載機的重量普遍偏小,最大起飛重量在3—5噸,起飛距離短。。而如今的艦載機重量普遍在20噸以上,起飛距離較長。艦載機的不同,對航母甲板的要求就不同。二戰時期的航母甲板只需要承受艦載的重量和降落時的衝擊力即可,同時,這些力也沒有如今的這麼大。所以,那時航母甲板所用的材料較好製造。


尤其是對航母甲板所用鋼材的性能要求極其嚴苛,因為甲板要承受艦載機降落時的巨大沖擊力,發動機尾焰的燒蝕,海洋環境下的腐蝕。所以說,這種鋼材必須具備高強度,耐腐蝕性,抗衝擊性,抗爆炸性,耐高溫性,可焊接性。現如今,世界上沒有多少個國家能夠製造出來。所以說,現在的航空母艦建造難度極大。

航空母艦的成本太高

因為在戰爭時期,武器的製造是不計成本的。而現在的和平年代,任何武器都要考慮成本。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造價高達15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配套的艦載機,武器彈藥,人員開支。早期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造價也是50億美元,當然了十幾年前的50億美元,可不是如今50億美元可比的。此外,航母還要進行維護保養,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經濟實力弱的國家根本玩不起。



嚴格意義上來說,二戰時期的大部分航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而是由戰艦改裝的。其噸位小,載機數量少,所以建造較為容易。別看二戰時期美英兩國的航母那麼多,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改裝的,真正建造的也沒多少。而如今的航母是真正的航空母艦,想要改裝是根本不可能的。(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不是所有航母都有十萬噸的。

護航航母

二戰時美國海軍把航空母艦分成艦隊航母和護航航母兩類。其中佔大多數的都是護航航母,也叫吉普航母。比如最出名的“卡薩布蘭卡”級,滿排才一萬噸左右的排水量,二三十架艦載機就成了,一年就能造出50艘,因為建造標準都是民船那套嘛。裝甲薄、航速低,乾點反潛啦,對地攻擊啦之類的雜活。正經的找日本聯合艦隊決戰可不敢靠它們,那會賠得連褲子都不剩的。這些薄皮小玩意在皮糙肉厚的戰列艦面前連一個回合都走不起,就更別提對壘敵方的大甲板航母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萊特灣大海戰中的護航航母,在慄田艦隊的追剿下“聖洛”號、“甘比爾灣”號護航航母幾下子就被轟沉了。要不是保駕的美軍驅逐艦捨命發動自殺式進攻,還得有更多的護航航母葬身魚腹。

但是這些玩意搞起反潛來可要專業高效得多。比如美國的“博格”級護航航母,標排1萬噸,滿排1萬五,載機也就不到三十架,但反潛的設備專業先進,例如HF/DF高頻無線電方向測定儀,可以截獲敵方潛艇之間或潛艇與基地之間的無線電波,從而準確測出潛艇位置,在獵潛戰中可先發制人。美國人造了45艘,給英國人34艘,自己留了11艘。所以英國人那91艘裡,這玩意佔了大頭,並在1943年5月中下旬激戰正酣的大西洋反潛戰中開始大放異彩:為ON-184船隊護航的“博格”號護航航母上的“復仇者”反潛機擊沉了U-569號潛艇,開創了護航航母艦載機擊沉潛艇的先例。5月下旬,英軍“射手”號護航航母搭載的“劍魚”反潛飛機又在為HX-239護航船隊護航中,首次使用機載火箭彈重創德軍一艘潛艇,德艇被迫上浮後又用高射炮負隅頑抗,結果另一架“野貓”戰鬥機趕來用機關炮猛烈射擊,德軍艇長和多名艇員被擊斃,餘部只得將重創潛艇自沉,然後投降。

艦隊航母

而夠檔次和日本航母對戰的都是艦隊航母,比如“埃塞克斯”級,排水量三萬噸,裝備了新型艦載機上百架的規模。這種的就少多了,美軍戰爭期間下餃子一樣可勁造也就15艘上了前線。也沒比今天的美軍艦母多出幾條來。不過畢竟是正經的艦隊航母,航速快、載機量大、對空火力猛、損管水平高。馬里亞納打火雞之類的大仗都靠著它們才打贏了,1944年先後擊沉了日本“飛鷹”號、“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瑞鶴”號航空母艦和“武藏”號戰列艦。1945年,埃塞克斯級的艦載機又擊沉了“海鷹”號航母和“榛名”號、“伊勢”號、“日向”號戰列艦。在最後的沖繩海戰中,日海軍僅存的“大和”號戰列艦也被埃塞克斯級的艦載機發現,最終把這條日海軍最後的心理寄託物送入海底。

現在的航空母艦造起來這麼困難是因為要求比二戰時高多了,艦載機起落、航母的航速、防空系統就夠麻煩的了。因為噴氣機的起降速度比螺旋槳飛機高得多,為了起飛噴氣機,需要彈射器,光這個就足夠難倒除了中美以外的所有國家;還要設計著陸攔阻裝置,各種著陸燈光、菲涅爾透鏡之類的設備也不是中等國家就能生產維護得起的。還有現代航母如果起降常規噴氣機,它的甲板就小不了,而且為了不影響同時起降,還要設計成斜角甲板。另外,為了保證足夠的艦載機起飛甲板風,航母還要有足夠功率,而一個蒸汽輪機機組的功率撐死也就7萬千瓦,驅動8萬噸的航母,功率至少需要4個汽輪機組。還有航母上的防空導彈、對空對海警戒雷達、電子戰設備……這些都不是中等國家隨隨便便承擔得起的。即便是大國,掏錢置辦這些也是要咬咬牙的。因為,建造是一回事,用起來的運維又是一回事,花銷比建造還多出一兩倍。

所以,和二戰不同,航母現在已經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就能建的了,必須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和科技實力才能玩得轉。這也是中國為什麼憋了這麼多年才開始建設自己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