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原為陰島,後改紅島——紅島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原為陰島,後改紅島——紅島

紅島區位圖

【地名由來】

齊魯地名探究——原為陰島,後改紅島——紅島

陰島老地圖

紅島原來叫陰島

“陰島”即現在的紅島,之所以稱為陰島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該島位於膠州灣北部,古為獨立的島,相對於陸地,陰島位於水之南,水之南為陰;二是島上經常雲霧籠罩,天陰地暗,故名為“陰”。

史料記載,在100多年前,紅島曾是膠州灣內的一大孤島,到了近代,與海洋相連成為半島。因島形狀像蓮花,也曾有"蓮花島"的稱號。

至今,在紅島還風行一個官方傳說,秦始皇為求長命百歲藥,於某年巡遊膠州灣時,遠遠地望見了紅島,就問左右的隨從這個島叫什麼名字。一名大臣回應說這個島還不知名字,秦始皇便說:"環海之島,碧波藍天,山海相連,綠樹蔥蔥,真乃乘蔭歇涼之勝地也。"隨從天子身旁的李斯了秦始皇的話,即時接口說:"既是乘蔭歇涼之勝地,就為此島取名為蔭島若何?"秦始皇准奏。從此,蔭島的名字便撒播下去,後待遇鈔繕利便,把"蔭"寫成"陰",稱"陰島"。

但文史專家魯海以為,陰島的得名實踐是由於這個島位於膠州灣的北部,本來與陸地是隔開的,相關於陸地,陰島恰恰位於水的南面,由於水的南面屬陰,以是稱陰島;尚有一種說紀律是,因為這個島往往雲霧籠罩,天陰地暗,故喻為陰島。

1913年紅島北部鹽田與上馬之間填海築成土堤,後來鹽田逐步擴大,紅島與陸路完全連接,成為一個半島。

上世紀60年代,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時期,陰島改為紅島。

據《河套街道志》,在20世紀60年代,青島的不少地名、路名、廠名或店名因為一致要求被更改。"陰島"的名字,在那時被視為"暗淡之島",認為有反動的狐疑,因此,在1966年8月前後,陰島所在地的陰島公社被更名為紅島公社。

改革開放後,昔時被更改的路名都獲得了復原,但紅島為什麼沒有再復原"陰島"的名字?根據檔案記錄,1981年,青島曾將亂改的地名統一進行妥善處置,在復原"陰島"地名時,由於外地幹部人民對此反應強烈,那時該島所屬的嶗山縣政府便向市當局請示,申請保管"紅島"地名,獲得了市當局的准予。

齊魯地名探究——原為陰島,後改紅島——紅島

市南區紅島路

相應的,在第二年青島市政府對立更改郊區內局部路名時,陰島路更名為"紅島路"。

紅島,現指青島市紅島經濟區或紅島街道辦事處,原名陰島,1967年1月更名為紅島。紅島原是膠州灣內一個島嶼,1913年紅島北部填海築堤,以後與陸路完全連接,成為一個半島。1994年劃歸青島市城陽區為紅島鎮,2001年改為紅島街道辦事處,2012年7月紅島經濟區成立,範圍延伸擴大,現為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膠州灣北部片區所在地的一部分。

【歷史沿革】

原屬不其縣,後隸屬;

1961年,紅島鄉劃歸管轄;

1994年,紅島鎮劃歸;

2001年,城陽區紅島鎮改為;

2012年7月,成立,範圍包括原城陽區的紅島街道、、青島國家高新區、青島出口加工區四部分。

【尋歡紅島】

紅島蛤蜊聞名青島,來青島喝青啤吃海鮮決不能少了一盤紅島蛤蜊,或原味,或辣炒,經濟實惠又回味無窮。

齊魯地名探究——原為陰島,後改紅島——紅島

紅島蛤蜊

地處膠州灣東北部,由於周邊海域水質優良,特殊的泥質灘塗,且微生物豐富,因此比較適合蛤蜊生長。此外,紅島蛤蜊因生長週期較短(通常在一年半左右),因此皮薄、肉嫩、味道鮮美。據介紹,紅島主要生產的,佔青島市場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齊魯地名探究——原為陰島,後改紅島——紅島

辣炒蛤蜊

青島人都有這樣的飲食習慣,哈啤酒,吃蛤 gá 蜊 là.但青島的蛤蜊唯有的蛤蜊最為鮮美,肥大.紅島鎮以出產各種貝類,尤其是蛤蜊和海蜊子聞名,是我市目前最大的雜色蛤生產基地。紅島從浙江、福建等地引進了"南方沙"等新品種,鎮貝類協會加強了對蛤蜊合理密植、輪養、間苗等養殖技術的培訓指導。漁民們普遍採取了三分放養、三分空灘、三分其它貝類的輪養模式,使水中生物餌料充足,給蛤蜊的自然繁殖創造了空間,蛤蜊灘上生出許多自然蛤蜊苗。每年到5月開始,紅島都要舉行每年一屆的蛤蜊節,帶著孩子,拿著小桶小鏟子來體驗挖蛤蜊,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