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我又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的。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讓他們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能與社會融合的獨立人。在成長中,磕磕碰碰,跌倒犯錯,都是為了下一次成長做好準備。所以說,犯錯並不可怕,只要認真面對,就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更坦蕩、更高境界的人。

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幼小的心靈還不能接受自己犯了錯誤的事實。當家長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檢討和道歉時,孩子還會出現很大的牴觸和掙扎,這讓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

“我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

皓皓騎著小自行車在公園裡轉悠,不小心碰倒了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雖然孩子沒什麼事,但可能受了驚嚇,哭了起來。皓皓媽媽連聲說"對不起”,小女孩的媽媽倒是連連擺手說:“孩子沒受傷,不要緊,沒關係的。”

“快點跟小妹妹道歉!”媽媽命令皓皓。

“我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

“我又沒撞到她,是風把她的裙子吹起來,捲到我車輪裡,才把她帶倒的。”皓皓不服氣地說,“再說,小妹妹,你走路應該走在邊上,走在路中間多危險。”

“皓皓,你......"

媽媽話還沒說完,皓皓騎著自行車一溜煙跑了。

“我又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媽媽再三跟人家道歉後,氣沖沖地往家走:今天非要好好教訓一下皓皓,這孩子,闖禍了還不肯認錯!

走到樓下,恰好就碰見下班回來的爸爸。爸爸聽了媽媽的“控訴後”笑笑:“孩子還不是隨你?你每次不管對錯,不是也從來不跟我說對不起嗎? ”

媽媽聽後愣住了。是啊,每次和老公起衝突後,自己不也是驕橫、蠻不講理、不肯低頭嗎?無論對錯,都不肯道歉。

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就學了去。

媽媽是這樣言傳身教孩子的

回到家後,媽媽隻字不提剛剛的事。反而是皓皓一直小心翼地觀察媽媽的臉色。

“請幫我把冰箱裡的醬瓜拿來,好嗎?謝謝。”媽媽對爸爸說。

爸爸拿醬瓜的時候,不小心把一盒雞蛋碰掉了。要是在以前,媽媽肯定要指責爸爸,但這一次,媽媽反倒主動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把雞蛋放在冰箱外層,是我的錯。”

“我也有錯,我應該更小心些。”爸爸也趕緊認錯。

爸爸和媽媽相視而笑,皓皓愣愣地看著,看看媽媽,又看看爸爸,好像明白了什麼。

“我又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晚上睡覺的時候,皓皓突然對媽媽說:“白天我不小心撞了小妹妹,是我不對,我明天就跟她道歉去。”

媽媽開心地親親皓皓的額頭,說:“有錯就改、勇於承擔,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很多時候,孩子在做錯事之後,不肯認錯道歉。這固然跟孩子愛面子、倔強、不肯服軟的性格有關,但是父母的教育也脫不了干係。

當孩子犯了錯不肯道歉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確定孩子是否真的犯了錯,瞭解孩子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會直接影響孩子是否要去承認錯誤。

其次,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應該以冷靜寬容的心態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他為什麼這樣做?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錯事的原因。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情緒也得到安撫,自然就願意和家長一起去積極反思自己的行為。

等孩子表示認錯後,家長應該及時肯定他的進步,然後幫助孩子分析錯在什麼地方,指導孩子應該怎樣做,讓他從中接受教訓,為今後正確的行為打下基礎。

“我又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最後,孩子不肯道歉,大多是內心“公主病”或“王子病”在作祟,有時即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礙於面子不願意說“對不起”。這時如果大人“霸王硬上弓”,一定要讓孩子去道歉,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更加不願意去承認自己的錯誤。

因此,不如像皓皓的媽媽一樣,給孩子一個冷靜期,然後自己親身做示範,讓孩子明白:道歉並不丟人,相反,還能增進友誼、加深感情,給別人留下一個文明禮貌、知錯能改的好印象。

作者介紹:林下,行走江湖的讀書人與寫作者,科學育兒和教育心理學達人,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