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盜類警情連年下降、零發案小區從2增至51個!這個郊區派出所有何妙招?

東方網記者李歡11月1日報道:上海郊區城鎮化的變遷一直在持續,寶山顧村地區正是這樣一個從農家農戶逐漸演變成為現代社區的郊區縮影。

在基礎建設不斷擴充、人口大量導入、治安環境也發生著轉變的過程中,如何保障市民的安全感滿意度是屬地顧村派出所近十年來不斷探索的舊課題,但對每一位民警而言,都是一個新課題。正如所長張華所說:公安改革的腳步再疾,步伐再大,最終都要腳踏實地地落在轄區平安和群眾滿意上。

改革為了便民:出入境、交警業務都能在派出所辦理


偷盜類警情連年下降、零發案小區從2增至51個!這個郊區派出所有何妙招?


10月20日上午,家住富聯路的居民張先生來到顧村派出所窗口辦理交通違法處理業務,算上排隊時間,整個流程不到半個小時就全部處理結束。“方便多了,省去了路上奔波的時間。”張先生告訴記者,以前他處理交通違法需要專門去到寶楊路的交警支隊違法處理窗口,窗口排隊等候人也多,最多的時候曾經排了4個小時。而如今,在家門口的派出所就能處理,便利了很多。

顧村派出所所長張華告訴記者,寶山地區的交通、出入境辦事窗口有“東密西疏”的特點,為了方便西片區的市民辦理業務,顧村派出所被作為試點單位率先開展“綜合窗口”改革。為了儘快實現“不找警種、不分區域、一次辦成、全市通辦”的建設要求,顧村派出所主動對接上級8個職能部門,完成了23項設備的佈局和調試。

8月的上海驕陽似火,所長張華帶領他的戰友們從室內走向室外,又從室外走進室內,反覆考證勘查,經過40天的不懈努力,最終整合成了4個公安綜合窗口,在完成48個下放項目的基礎上,主動承接交通非現場執法類違法審理項目,全部打破地域、部門界限,形成“一口受理”的工作模式,最終實現了“群眾辦事跑路最多隻一次”的工作目標。

“綜合窗口”不但改變了以往辦事要到不同警種窗口辦理的傳統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的派出所窗口,就能辦理戶政、治安、出入境、交警等“跨警種”綜合性業務,而且最大限度地為基層民警減負增效。

“交通違法處理是業務大頭,受近期‘清零行動’影響,派出所窗口單日最多處理了680起交通違法業務。平均每天350多筆,佔全部窗口業務的2/3。”張華透露,目前,家住附近的市民來窗口處理一起交通違法所的時間差不多15到20分鐘,比以前趕到交警窗口少跑10多公里,至少節省一小時。

智慧賦能,為了守護群眾的安全感


偷盜類警情連年下降、零發案小區從2增至51個!這個郊區派出所有何妙招?


偷盜類警情連年下降、零發案小區從2增至51個!這個郊區派出所有何妙招?


顧村派出所地處寶山西南域,曾經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基層派出所,案子少、警力不多。但房地產開發起來後,人口大量導入,顧村地區的治安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居民多了、矛盾多了、案件也多了。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智慧公安賦能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了顧村派出所86位民警必須面對和破解的新課題。

以綠洲花園小區為例,該小區於2006年建成,屬於典型的次新小區,小區安防設施多已破損老化,存在較明顯的安全隱患和漏洞,“盜三車”、入室盜竊等“民生類”案件逐年增多。同時,由於小區停車位不足,因此車輛佔用消防通道、堵門、堵路等停車矛盾也日益顯現。

社區民警曾多次與居委、物業協商,希望能啟用小區維修基金對內部道路、停車位和安防設施實施整體升級改造。但在意見徵詢環節,大部分居民升級改造意願並不明顯,因此想動用小區維修基金對安防設施實施升級的設想難以推行。

面對阻力,所長張華和戰友們迎難而上,他們一方面想方設法地爭取地方政府的財力支撐;另一方面一趟趟進社區、訪民情,瞭解群眾真實需要,大力宣傳智能安防設施升級改造的實際作用。最終,在顧村派出所的牽頭推動下,小區居委、物業和居民三方最終達成共識,同意將部分維修基金作為項目啟動資金,先行投入小區車位擴容、加裝高清監控和小區單行道改建工程,地方政府則繼續劃撥部分資金對小區安防設備實施智能化升級,從而達到小區整體升級改造的目的。

目前,綠洲花園小區不僅新增了電梯監控、樓道煙感報警裝置、高空拋物感知設備、消防通道停車地磁報警裝置、消防栓壓力報警裝置等一系列智能安防設備。還為小區獨居老人配備了“家庭八件套”報警裝置,真正做到了防範不留死角、惠民不留餘力。

配合顧村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的升級改造,轄區盜竊零發案小區從2017年的2個增加到了2018年的15個,再到目前的51個,轄區偷盜類警情在去年下降63%的基礎上,再度下降了45%,農村地區偷盜類警情降幅位列全區第二,智能安防小區更實現了全部零發案。

 為民解憂,這是“平安夢”的最終歸處


偷盜類警情連年下降、零發案小區從2增至51個!這個郊區派出所有何妙招?


公安改革的腳步再疾,步伐再大,最終都要腳踏實地地落在轄區平安和群眾滿意上,轄區裡的角角落落都牽著張華的心。

2018年,張華剛來到顧村派出所任所長時,經常聽到群眾提起寶綠路的交通頑疾。這是一條路幅不到5米、全長不足100米的鎮管道路,交警警力難以覆蓋到。人口大量倒入後,這條小路成為周邊小區居民出行和公交車的必經之路,加之沿街店鋪的生意日益興隆,這裡形成了一個常態化交通擁堵點。據統計,2018年全年,僅投訴寶綠路交通秩序類110警情多達百餘起,讓顧村派出所倍感壓力。有一位周姓老伯更是多次撥打市民熱線請求處理交通問題。

“派出所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有優勢,我們對情況比較瞭解,也能夠發動周邊群眾和居委會來一起參與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秩序。”張華覺得,作為屬地派出所應該跨前一步。

顧村派出所積極與當地鎮府職能部門協商,將寶綠路全線設為禁停路段,同時充分發揮綜合指揮室的警力調配優勢,不斷加大路段內的視頻巡邏頻次和現場執法力度,有效懲治、消除道路亂停車現象。

為了進一步化解停車難矛盾,切實解決周邊商鋪經營上的實際困難,顧村派出所大力挖掘寶綠路沿線的社會停車資源,引導鼓勵路口飯店錯峰開放內部停車場供有需要的居民使用。這樣在白天客流量不大的情況下,飯店停車場正好可以與周邊商鋪共享。如此疏堵結合既消除了亂停車現象,又解決了周邊商鋪的實際經營需求和停車難題,也從根本改變了寶綠路的交通面貌。

今年4月,周老伯再次撥打了市民熱線,不過這次,他是專程來電感謝的。“’死水’終於流通了。謝謝你們,民警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