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如何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視覺中國/圖)

由於精準治療尚未全面普及,尤其是腫瘤用藥基因檢測尚未全面實施,中國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40%;而在有些發達國家,採用精準治療的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已經達到70%左右。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2019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開,會議邀請7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參會,其中有44位諾獎得主。今年的論壇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縱論科學發展與人類命運的緊密關係,探討科技的巔峰與未來的極限。

論壇的一個重要話題是如何戰勝癌症。在某種程度上,這個話題可以視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個延伸,因為該獎頒給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氧氣和適應氧氣供應的機理,通過這一機理,科學家可以研製治療癌症的藥物。

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者有三位,其中有兩位來上海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們是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威廉·凱林博士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格雷格·塞門扎。

儘管獲得了諾貝爾獎,凱林還是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他的妻子卡羅琳在42歲那年被診斷出乳腺癌,並於2015年因癌症不治去世。凱林也把這個遺憾告訴了全世界。

2019年10月7日當地時間凌晨4時50分,61歲的凱林接到了獲獎電話告知,當即就在妻子的遺像前拍了一張自拍照並向諾貝爾獎委員會發送了這張照片。凱林稱,拍這張照片就是想告訴全世界:我和我的妻子一起獲獎。同時,這張照片隨後也傳遍全世界。其實,所有人都瞭解了凱林的心聲:儘管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還是治不好妻子卡羅琳的癌症。正如醫生,無法挽救自己親人的生命,這是一種切膚之痛,人們也會感同身受,尤其是成千上萬的癌症病人和家庭。

不過,在此次會議上,凱林和塞門扎都表達了人類可以征服癌症的堅強信念。塞門扎稱,癌症在未來很可能被治癒,這也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凱林表達了相同的意見,“人類對癌症的攻克會是漸進式的,我希望20年後,我們能夠控制大部分的癌症。”

治癒癌症不只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也是所有患者的迫切願望。美國癌症學會的統計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難逃患癌的噩運,男性的終身患癌率高達39.3%,女性約為37.7%。即便自己不患癌,親朋好友也可能患癌。

治癒癌症需要時間,還需要探索有效的療法。根據細胞如何感知氧氣和適應氧氣供應,現在已經研製出了一些治療癌症的藥物,如貝伐珠單抗、索拉非尼,它們都屬於藥物化療,療效也正在進一步探索和改進。

不過,治癒癌症的希望也在於擴大和應用更多的療法。現在,癌症治療包括放療、化療、手術、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前三者是傳統療法,後兩者為新興療法。在此次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研究人員就探討了一些治療癌症的新方法和新藥物,除了貝伐珠單抗等藥物,也討論了免疫療法,如CAR-T技術,已經在治療血液腫瘤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的兩種相關藥物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而且,CAR-T技術也正在由治療血液腫瘤向治療實體腫瘤延伸拓展。

如今選擇更有效的方式治療癌症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這就是癌症的精準和個性化治療。這種療法有可能在未來較短的時間內彌補凱林和所有癌症患者的遺憾。今天的癌症治療要求精準化是基於每個人的基因都有差異這一事實,同樣是患肺癌,但由於基因組的差異,需要使用不同的藥物,才能讓藥物有效地作用於基因靶點,獲得更好的療效。

《NCCN(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絡)2016版癌症治療指南》顯示,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有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等靶向藥物的有效率為71.2%,高於傳統化療的無差別用藥的47.3%,同時對於EGFR基因未突變的患者有效率僅為1.1%。這證明,針對基因差異進行的精準治療與盲目用藥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要進行癌症的精確治療,事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才能明確每位患者的基因突變靶點,針對性地使用靶向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就像對敵人的陣地進行炮火打擊之前需要偵察其確切的位置和座標一樣。

然而,能夠治療更多患者的方法不只在於藥物和技術,也在於使用這些藥物和技術的配套政策。以中國為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基因檢測仍為自費項目,對於患者是較大的負擔。EGFR基因檢測每次檢查費用約三千多元,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全程治療中不止需要檢測一次EGFR,以觀察用藥療效和監測病情,因此花費較大。由於不能納入醫保,一些癌症病人放棄基因檢測,這也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對此,2018年國家衛健委就頒佈了《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8年版)》,明確指出:對於有明確靶點的藥物,須遵循基因檢測後方可使用的原則。幸運的是,從2019年6月15日起,北京首次將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其他一些一二線城市也有將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的。但是,目前北上廣的腫瘤基因檢測的檢測率只有40%-50%,二、三線城市檢測率更低,僅為20%-30%,原因在於檢測費用居高不下。如果更多的城市和地區將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癌症精準治療的效果才會體現出來。實際上,這不只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也是政策制定者和所有人都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精準醫療實施後,未來還可以採用智慧醫療。人工智能可以滲透到分子、解剖影像、大數據等多學科、多專業、多領域,並且集成交叉與跨界融合,由此能精準制定每個人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應當使用的設備、技術與策略。

在從精準醫療過渡到以“智療”為基礎的個性化治療後,癌症的治癒率才會提高。在美國,採用了精準治療的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已經達到70%,在中國由於精準治療尚未全面普及,尤其是腫瘤用藥基因檢測未能全面實施,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40%。

實施精準治療和未來的“智療”完全可以在未來實現凱林和塞門扎的癌症可以治癒的預測,也可以彌補凱林的遺憾,讓更多的人即便患癌也能完全康復。

南方週末特約撰稿 張田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