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如何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视觉中国/图)

由于精准治疗尚未全面普及,尤其是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尚未全面实施,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40%;而在有些发达国家,采用精准治疗的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已经达到70%左右。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2019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7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参会,其中有44位诺奖得主。今年的论坛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纵论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关系,探讨科技的巅峰与未来的极限。

论坛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如何战胜癌症。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话题可以视为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个延伸,因为该奖颁给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氧气和适应氧气供应的机理,通过这一机理,科学家可以研制治疗癌症的药物。

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奖者有三位,其中有两位来上海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他们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威廉·凯林博士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格雷格·塞门扎。

尽管获得了诺贝尔奖,凯林还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的妻子卡罗琳在42岁那年被诊断出乳腺癌,并于2015年因癌症不治去世。凯林也把这个遗憾告诉了全世界。

2019年10月7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50分,61岁的凯林接到了获奖电话告知,当即就在妻子的遗像前拍了一张自拍照并向诺贝尔奖委员会发送了这张照片。凯林称,拍这张照片就是想告诉全世界:我和我的妻子一起获奖。同时,这张照片随后也传遍全世界。其实,所有人都了解了凯林的心声:尽管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还是治不好妻子卡罗琳的癌症。正如医生,无法挽救自己亲人的生命,这是一种切肤之痛,人们也会感同身受,尤其是成千上万的癌症病人和家庭。

不过,在此次会议上,凯林和塞门扎都表达了人类可以征服癌症的坚强信念。塞门扎称,癌症在未来很可能被治愈,这也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凯林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人类对癌症的攻克会是渐进式的,我希望20年后,我们能够控制大部分的癌症。”

治愈癌症不只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也是所有患者的迫切愿望。美国癌症学会的统计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难逃患癌的噩运,男性的终身患癌率高达39.3%,女性约为37.7%。即便自己不患癌,亲朋好友也可能患癌。

治愈癌症需要时间,还需要探索有效的疗法。根据细胞如何感知氧气和适应氧气供应,现在已经研制出了一些治疗癌症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它们都属于药物化疗,疗效也正在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不过,治愈癌症的希望也在于扩大和应用更多的疗法。现在,癌症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前三者是传统疗法,后两者为新兴疗法。在此次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研究人员就探讨了一些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和新药物,除了贝伐珠单抗等药物,也讨论了免疫疗法,如CAR-T技术,已经在治疗血液肿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的两种相关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而且,CAR-T技术也正在由治疗血液肿瘤向治疗实体肿瘤延伸拓展。

如今选择更有效的方式治疗癌症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癌症的精准和个性化治疗。这种疗法有可能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弥补凯林和所有癌症患者的遗憾。今天的癌症治疗要求精准化是基于每个人的基因都有差异这一事实,同样是患肺癌,但由于基因组的差异,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才能让药物有效地作用于基因靶点,获得更好的疗效。

《NCCN(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2016版癌症治疗指南》显示,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的有效率为71.2%,高于传统化疗的无差别用药的47.3%,同时对于EGFR基因未突变的患者有效率仅为1.1%。这证明,针对基因差异进行的精准治疗与盲目用药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要进行癌症的精确治疗,事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才能明确每位患者的基因突变靶点,针对性地使用靶向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像对敌人的阵地进行炮火打击之前需要侦察其确切的位置和坐标一样。

然而,能够治疗更多患者的方法不只在于药物和技术,也在于使用这些药物和技术的配套政策。以中国为例,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基因检测仍为自费项目,对于患者是较大的负担。EGFR基因检测每次检查费用约三千多元,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全程治疗中不止需要检测一次EGFR,以观察用药疗效和监测病情,因此花费较大。由于不能纳入医保,一些癌症病人放弃基因检测,这也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2018年国家卫健委就颁布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明确指出: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幸运的是,从2019年6月15日起,北京首次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报销比例高达90%。其他一些一二线城市也有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的。但是,目前北上广的肿瘤基因检测的检测率只有40%-50%,二、三线城市检测率更低,仅为20%-30%,原因在于检测费用居高不下。如果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癌症精准治疗的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实际上,这不只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也是政策制定者和所有人都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精准医疗实施后,未来还可以采用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可以渗透到分子、解剖影像、大数据等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并且集成交叉与跨界融合,由此能精准制定每个人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应当使用的设备、技术与策略。

在从精准医疗过渡到以“智疗”为基础的个性化治疗后,癌症的治愈率才会提高。在美国,采用了精准治疗的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已经达到70%,在中国由于精准治疗尚未全面普及,尤其是肿瘤用药基因检测未能全面实施,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40%。

实施精准治疗和未来的“智疗”完全可以在未来实现凯林和塞门扎的癌症可以治愈的预测,也可以弥补凯林的遗憾,让更多的人即便患癌也能完全康复。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田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