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火藍刀鋒”:海島雖然離大陸很遠,但我們背後是祖國,腳下是熱土,堅守在這裡是軍人的使命

——訪海軍某部四級軍士長、潁泉區聞集鎮孔廟村田超

今年34歲的田超是海軍某部四級軍士長。不善言談,說起話來還略帶靦腆的他卻是一名真正的“火藍刀鋒”。

田超是潁泉區聞集鎮孔廟村人,從小就很嚮往軍營生活。“我從報紙電視裡看到軍人就覺得很帥,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田超告訴記者,小時候對軍人的憧憬大多來自文學和影視作品,當他2004年進入部隊以後,才理解“軍人”二字的真正含義。

新時代的“火藍刀鋒”:海島雖然離大陸很遠,但我們背後是祖國,腳下是熱土,堅守在這裡是軍人的使命

田超所在的陸戰某旅是一支海軍尖刀部隊,對官兵的軍事素質要求很高。懷揣著“軍旅夢”的他在進入部隊之初就定下了目標——要成為一柄鋒利的“尖刀”。通過一段時間高標準、嚴要求的刻苦訓練,田超的軍事素質和軍事能力不斷提升。“那時候,野外集訓、射擊、戰術行進,狙擊、爆破……每一項技能,我都反覆練習,努力鍛鍊自己適應緊張、複雜、困難、惡劣、危險環境的應變能力。”田超說。

很快,田超成為戰士中的佼佼者,每年都會參與部隊的多項重大軍事演習和軍事任務。在全旅組織的群眾性大比武上,他參加了8×100米游泳項目,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先後參加中俄聯合軍演、南海紅藍對抗軍事演習、遠洋航海訓練……每次演習都是一次淬火重生。

突出的表現並沒有讓田超驕傲自滿。幾年前,他服從組織安排來到南沙某部,該駐地遠離祖國大陸,海島上自然氣候環境惡劣,站在太陽底下兩小時就能曬脫一層皮。日近黃昏時,潮氣瀰漫上來,令人渾身不舒服,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稍不注意就可能患上風溼、關節炎等疾病。但田超認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軍人本色。

新時代的“火藍刀鋒”:海島雖然離大陸很遠,但我們背後是祖國,腳下是熱土,堅守在這裡是軍人的使命

因地理位置獨特,南海戰略地位特殊且重要。“這裡雖然離大陸很遠,但我們背後是祖國,腳下是熱土,堅守在這裡是我們軍人的使命。”田超告訴記者,在島上,他每天早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戰友們一起升國旗,無論颳風下雨,從未間斷。“看到國旗就不覺得孤獨。這份信念堅定了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駐紮海島、重複枯燥工作的意志,並督促我們努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部隊常態化組織南海紅藍對抗軍事演習。演習期間,田超一直充當訓練骨幹、士官參謀的角色,他發揮自己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訓練骨幹的優勢,不分晝夜帶領分隊戰士研判情況、研磨戰法,擬定方案、制定戰術,反覆操演。

“覺得累的時候,我和戰友會相互勉勵,並告誡自己‘平時不多吃苦,戰時只能流血’。”在田超看來,使命任務艱鉅,苦點累點沒什麼,但祖國海疆一寸也不能丟。田超的刻苦鑽研得到了回報,因方案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為順利完成任務貢獻了重要力量,他和戰友多次受到上級的肯定,他本人先後8次被評選為“優秀士官”,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二級技術能手”,數次被評為優秀班長。

新時代的“火藍刀鋒”:海島雖然離大陸很遠,但我們背後是祖國,腳下是熱土,堅守在這裡是軍人的使命

鐵血漢子也有柔情一面。工作環境再惡劣,軍事訓練再艱苦,每當和家人聊起部隊生活,田超都說“挺好的,不要擔心”。“常年駐守海島,對自己的小家庭虧欠了很多。”田超說,結婚後,他和妻子一直聚少離多,女兒出生後也沒有陪伴她成長;父母年事已高,身體大不如從前,也不能在家盡孝……每每想起這些,他心中便充滿了歉疚。

“在海島待得越久,就越能體會到保家衛國的責任。沒有國哪有家,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田超說,他會把對親人的愛和思念轉化為建功立業的強大動力、轉化為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繼續堅守崗位,守護祖國萬里海疆。

記者 楊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