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英國小說《刀鋒》的拉里:這才是正確打開靈魂伴侶的方式

生活中有一類人的行為實在令人困惑。

他們嘴巴說婚姻就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同時又要求相親對象要有房有車,有穩定收入,年薪不得低於多少萬。

既然要找靈魂伴侶,不是要側重於兩人思想和精神層面的交流,不計較物質生活的好壞嗎?難道是我的理解有誤?

也許不是。

英國小說《刀鋒》的拉里:這才是正確打開靈魂伴侶的方式

但是當我看完了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刀鋒》之後,我敢明確、大聲地答覆:肯定不是啊。

《刀鋒》將故事背景設在1920年左右,講述了美國青年拉里•達雷爾在世界第一次大戰中親眼目睹隊友的死亡過程,令他開始懷疑人生。退伍之後,拉里四處遊蕩,去巴黎流浪後踏上了尋找人生意義的旅程。

拜金女郎:伊莎貝爾

拉里的家庭背景很簡單,雙親已過世,留下了每年3000美元的遺產。他是靠著父親生前好友尼爾森醫生撫養長大成人的。十九歲時,拉里訂婚了,他的未婚妻叫伊莎貝爾。

拉里生活中最大的衝突,就是工作這件事上和伊莎貝爾意見不合。

當時,美國主流價值觀——男人存在的意義就是工作賺錢,男人賺錢天經地義,不言而喻。可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回來的拉里,他親眼目睹了隊友的死亡過程,他覺得這樣的人生沒有意義。他的內心十分的迷茫掙扎: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拉里想到消除內心迷茫的方法就是去巴黎,巴黎能撫平他的心亂,也許能看到前方的路。

當拉里要去巴黎流浪時,伊莎貝爾一家人都覺得他太不切實際了。伊莎貝爾真心愛拉里,她放手讓拉里去巴黎,期待拉里四處碰壁後,會回心轉意,回到芝加哥找工作。

可是,她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當伊莎貝爾去巴黎找到拉里,談論到他們婚後的生活時,拉里仍想著每年3000美元過活,簡樸的物質和富足的精神世界。但是,伊莎貝爾不這麼想,她說:“我想要生活,拉里。”

英國小說《刀鋒》的拉里:這才是正確打開靈魂伴侶的方式


伊莎貝爾的父親是外交官,已過世了,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她有兩個哥哥也是外交官,還有一個有錢的舅舅。她想要的生活是這樣:

“我想參加派對,我想去跳舞,我想打高爾夫、騎馬。”

“我想穿漂亮的衣服。”

“我不想乘坐有軌電車或者公共汽車四處跑,我想要有自己的汽車。”

伊莎貝爾想要的婚姻生活是拉里回到美國賺錢養家,一年比一年多,享受物質帶來的滿足和快樂。可是,這個對於尚未走出迷茫的拉里來說是“對靈魂的背叛”

兩人互不妥協,拉里和伊莎貝爾友好地分手了。沒多久,伊莎貝爾嫁給了證券商的兒子格雷,過著貴婦人的生活,而拉里踏上尋找人生意義的旅途。

十多年過去了,伊莎貝爾振振有詞地說:“當初我放棄拉里,唯一的理由就是我不想擋他的道。”

毛姆這個作者也不是省油的燈,直接懟她:“快行了吧,伊莎貝爾。

當初你放棄他就是為了一枚方形鑽戒和一件黑貂皮大衣。

客觀地講,伊莎貝爾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拜金女,她的出身富有,不想因為結婚而降低生活的水平。婚後多年,當丈夫格雷一家遭受1929年的股災而導致破產時,伊莎貝爾拿出自己的財產維持生計,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關心、支持格雷。

英國小說《刀鋒》的拉里:這才是正確打開靈魂伴侶的方式

伊莎貝爾的錯在於他的未婚夫是拉里,一個追求物質享受,一個追求精神生活的快樂,互相平行而無交集。

香港老電影《金枝玉葉》裡的張國榮扮演的家明和劉嘉玲扮演的玫瑰,家明想去非洲度假找靈感,玫瑰想去歐洲購物。起初家明妥協了,去了歐洲。可是每次度假都去歐洲,他慢慢地才思枯竭,鬱鬱寡歡。

拉里若是對伊莎貝爾妥協了,他就像家明一樣,抑鬱了,很有可能自殺了。畢竟,他是追求精神的樂趣遠遠大於物質的人。

墮落天使:索菲

拉里在探索人生意義的旅程路途中碰到很多女性,聰明的、能幹的、善良又美麗的都有,可是拉里說:“在我遇到過的女人當中,我唯一能夠與之結婚的就是可憐的索菲。”

索菲是窮人家的孩子,長得不漂亮卻有著一張有趣的臉。從經濟地位到長相,索菲比伊莎貝爾遜色多了。

小時候,拉里經常去她祖父家,兩人經常在大榆樹下一起讀詩。拉里真正愛上索菲,是他從印度回到巴黎,在一間下流的酒吧偶然遇見開始的。

英國小說《刀鋒》的拉里:這才是正確打開靈魂伴侶的方式

此時的索菲經歷了一段毀滅性的婚姻,她和丈夫瘋狂地愛著對方,結婚三四年有了孩子,兩人仍然像熱戀中情侶般的甜蜜。或許是老天嫉妒吧,幾個醉鬼開著一輛大汽車以每小時80英里的速度正面撞上了索菲一家人,丈夫和孩子當場死亡,只有索菲活了下來。

索菲受了極大的刺激,她開始酗酒,醉了之後哪個男人想跟她上床都可以了。這個影響了婆家的聲譽,給了她一筆錢送她到歐洲生活了。

索菲、伊莎貝爾和拉里都是小時候的玩伴,伊莎貝爾冷漠地說:“她要是垮掉了,那也是因為她本身就是個爛貨。”

本書作者毛姆不同意伊莎貝爾,他覺得“此前她一直在天堂中生活,失去天堂之後,她便無法忍受凡人的生活,於是絕望之下,一頭扎進了地獄”。

無論怎麼說,索菲就像一個墮落人間的天使,自暴自棄,亂搞男女關係、酗酒、吸毒等。這樣的索菲,拉里卻愛上了。

此時的拉里遊歷了多個國家,在印度呆了幾年學習冥想,他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內心平靜,助人為樂。

不出一週,拉里和索菲要結婚的消息就傳開了。

朋友們都認為拉里娶索菲是犧牲自己,拯救陷於深淵的索菲。其實不是!婚姻對拉里而言,不是靠物質就能維持,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

拉里讚美索菲寫的詩“聽覺敏銳,有節奏感。她對鄉下的聲音、景色、瀰漫在空氣中的奏的第一縷柔軟和雨後乾裂土地的氣息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

拉里認為索菲“既不蠢,也不幼稚,卻讓人感覺很純潔,靈魂異常的高尚。”

索菲終究沒有和拉里結成婚,因為伊莎貝爾設計了圈套害她酒癮再次發作而逃跑。過了一年多了,索菲被人割斷喉舌,光著身體拋入海中。警察找到了拉里和“我”去處理後事。


英國小說《刀鋒》的拉里:這才是正確打開靈魂伴侶的方式

即使索菲的死得這麼殘酷,拉里仍然說:“她有著可愛的靈魂,熱情、有志氣,為人慷慨大方。她的理想是高貴的。”

拉里對索菲的愛這麼專一、忠誠,的確是因為他在索菲的身上發現了隱藏著精神之美的種子。

西方人舉行教堂婚禮時,神父都會問:“無論疾病還是健康,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愛他,照顧他,尊重他,接納他,永遠對TA忠貞不渝直至生命盡頭?”這才是婚姻的真諦。

拉里不會因為索菲的墮落而看不到她的美,而是全然地接納她,尊重她,願意在婚後照顧她、愛她才結的婚,這才是正確的靈魂伴侶的打開方式。

縱覽《刀鋒》這本書,作者毛姆給伊莎貝爾安排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說明他老人家並不反對女性追求婚姻中的物質生活,他真正反對的是物質與精神世界的分裂,當你對婚姻還有物質上的要求,請不要說你在找一個靈魂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