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汽车叫“啰喱”

抗日战争之前,潮汕的公路很少,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才建起从潮安城至汕头的护堤公路,行驶汽车,运载人货。沿途老百姓称汽车为“啰喱”(即英文的【

lorry】),乘汽车称为“搭啰喱”。


在潮汕,汽车叫“啰喱”


当时的汽车以木炭为燃料,在车厢前头的一侧装上一个圆筒形的铁柜装木炭燃烧推动车头机件运行。汽车的来往不仅给沿途老百姓的人货运输起了较方便的作用,对风俗也有所影响。比如作客或婚娶,可乘汽车而省去坐轿,也因而省去坐轿的一些礼俗。


在潮汕,汽车叫“啰喱”


护堤公路于1939年初夏(即汕头失陷前夕)自行破坏,把路基每隔十几丈就挖成两三丈长宽的深坑,只能让行人弯来曲去走,汽车不能直行。汕头失陷后,一些破坏的路段被日军强抓民兵修复,但也没有完全修好,日军汽车还要改道驶上韩江堤上。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公路才逐渐修复恢复汽车运行。解放后,潮汕的公路才逐步增多,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公路汽车已四通八达,老式烧木炭汽车早已被淘汰,代之为各种新型的汽车来往不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