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先於武昌起義的灌縣(都江堰市)辛亥革命烈士——張捷先

介紹先於武昌起義的灌縣(都江堰市)辛亥革命烈士——張捷先

 

(內容提要:辛亥革命在四川叫同志會暴動,都江堰市的前稱灌縣是首義之地。灌縣人打響辛亥革命的第一槍!)

現在都江堰市紅塔山下烈士陵園中,掩埋著100多位烈士。他們主要是人民共和國,革命和建設中犧牲的。幾十年來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景仰、崇拜、祭奠。其中之一的張捷先烈士,卻是辛亥革命中犧牲的。1951年9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廳追認他為革命烈士,為之頒發了第一號烈士證書。

張捷先(1872~1913)原名澤源,灌縣(都江堰市前稱下同)崇義鄉(現為崇義鎮)人,同盟會員,崇義袍哥仁字大爺。1911年辛亥革命時,他率領灌縣人,打響了中國反對滿清王朝的第一槍。

都江堰市崇義鎮位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佳魅力城市——都江堰市東面。東與郫縣新勝鎮、唐昌鎮接壤,距成都市25公里;西與都江堰市聚源鎮相連,至都江堰市區12公里;南接郫縣花園鎮,北與都江堰市天馬鎮為鄰;全鎮幅員面積4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總人口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萬多人;境內自流灌溉平疇沃野,鋼門窗工業發達。

關於四川的袍哥:清康熙初(1670年)鄭成功的部將陳近南,奉成功子鄭經之命入川,在四川雅州開精忠山。取《詩經》“同袍同仇”之意稱為袍哥。為警惕同人勿忘根本,內部又互稱“漢流”,與“滿清”相對立。凡入會者稱哥老弟,以示平等合作之精神,所以又叫哥老會、會黨。其宗旨為“反清復明”,為避免清政府鎮壓活動極其秘密。陳近南之後首領天佑洪率會眾攻重慶失敗,四川哥老會失去中心領導,行動分歧各行其是,開始了四川會黨山堂林立、公口遍地的局面。

孫中山先生論及參加辛亥革命的社會勢力時說:“綜計諸役,革命黨人以一往直前之氣,忘身殉國;其慷慨助餉,多在華僑;熱心宣傳,多為學界;衝鋒破敵,則在新軍與會黨。”在當年碧血橫飛的辛亥革命戰爭中,會黨確是勇敢奮鬥的力量。

灌縣崇義鄉哥老會盛行,1902年曾發生哥老會——義和團攻打該鄉法國天主教堂戰鬥。事前外籍傳教士和大多數教民,逃往彭縣白鹿山教堂。義和團攻佔平毀崇義鋪教堂,將教堂積存的租谷分給群眾,現在的教堂是後來重修的。

白鹿山教堂位於彭縣(現為彭州市)湔江7場之一的白鹿場,現時為白鹿古鎮。1860年法國傳教士洪廣化,帶著聖經和他法國式的浪漫來到了白鹿鎮。依山傍水選址建造修道院,其上書院為培養高級神哲人員的高級修院,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市相關文史資料載,1900年鬧義和團的時候。都江堰三處教堂,即太平街教堂、紫東街教堂、崇義鋪教堂的神職人員,都逃避到白鹿鎮的修道院。川西其他教堂的也跑到這裡,神職人員們都得到保全。這裡地形險要利於防守,普通民眾還不敢進犯。

“5.12”特大地震後,有法國的社團援助資金,幫助當地災後重建。經彭州市委、政府,和白鹿鎮黨委、政府籌劃。將白鹿古鎮打造成,法國歐式風情樣的街區。現在為四川省的十大古鎮之一,完全是一幅異國他鄉的景貌。全鎮設計與規劃,以法國普羅旺斯區小鎮為原型,同時結合白鹿古鎮地形地貌,是四川成都彭州的一處旅遊勝地。

……。

捷先幼隨祖父在家讀書、種田,先祖父乃前清貢生,因懷才不遇在家教學。捷先頗聰慧,曾求教於馬老先生(後為張捷先岳父)。長大務農,應文舉未中,後學醫為業。捷先為人豪爽,愛打抱不平深受鄉人敬重;隨宋書丞參加袍哥,為仁字號大爺。早年受家鄉義和團運動影響,信仰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關心國家民族命運。與郫縣張達三、崇寧縣(今唐昌鎮)高杏郵有“袍界三鉅子”之稱。

清末川西流傳著,“整爛就整爛,整爛上灌縣”的俗語。這是因為灌縣地近省城背靠山區迴旋廣闊,進可以直下成都退可以隱入深山,袍哥勢力大為藏龍臥虎之地。

1908年5月,捷先由楊靖中介紹加入同盟會,得以密傳《民報》、《復報》、《黃帝魂》等刊物。曾見到陳天華創辦的《遊學譯編》,其中有《民族主義之教育》一篇。文章提出:“與秘密社會為伍,轉移其舊思想而注之以新思想,轉移其舊手段而注入之以新手段”。於是聯合張達三、楊靖中等人發起成立“漢流改良自治會”。數月之間加入者達數萬人,成為同盟會在川西的外圍組織。其中收入同盟會員七百餘人,許多都是會黨首領兼同盟會員。張捷克先每趁崇義趕場天登臺演說,驚呼“大片國土竟屬外人勢力範圍,民眾生活日益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1908年10月,參加楊靖中、高杏郵所組織的,鳳凰山新軍起義未成功。為躲避清政府的搜捕,這年底張捷先以禁菸委員名義。赴懋功、五屯、汶川等地,向藏族哥老宣傳革命。捷先在川西藏區奔走,鼓動群眾聯絡各地會黨。為以後灌縣同志軍的興起,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期間與藏族哥老會首領瓦寺土司索代賡,卓克基土司索懷仁結為好友。使灌縣袍哥勢力深入藏區,團結藏羌各族兄弟。策動土司家族索代賡、索代興、索代康和索懷仁等參加革命。

滿清王朝加強在川軍力,錫良任川督時將舊有綠營軍,改為巡防軍三十營。趙爾豐督川時,增加為四十營共2萬多人。此外趙爾豐還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邊軍,傅華封部1萬多人。傅部曾經打到拉薩,搗毀試圖搞藏獨的團伙。後因英美等外國勢力干涉,奉清朝廷命退回,駐守在西藏和四川交界處。

1911年5月,清政府把川漢鐵路主權出賣給帝國主義,全川暴發轟轟烈烈的保路愛國運動。

6月初,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成立。張捷先任宣傳委員,奔走川西各縣宣傳組織保路鬥爭。

6月19日,灌縣保路同志會在縣北街小學宣告成立。捷先親自上街頭講演,慷慨激昂號召群眾參加保路運動。聯絡張熙、姚寶珊等建立灌縣保路同志軍,他變賣自家水田40畝充作軍餉。

8月初,捷先參加同盟會員龍鳴劍、王天傑、秦載賡等,約集會黨首領羅子舟、胡潭、孫澤沛、張達三、侯國治等,在資州羅泉井的秘密會議。決定將各路同志會改為同志軍,同盟會員王蘊滋被派為郫縣、崇寧、灌縣三縣聯絡員。在同志會成立之初,二張(張捷先、張達三)即從事起兵準備,他們號召各地哥老會支持同盟會。

羅泉井會議後,張捷先聯合灌縣哥老會大爺張熙、宋書丞、王品三、張應舉等。於8月20日用哥老會“做方手”的儀式,在灌縣城內火神廟(解放後曾為電影院)開會,組織灌縣同志軍。縣內十八個場鎮的袍哥公口,紛紛成立同志軍營盤,其頭目稱為“同志大王”。

9月1日,灌縣保路同志軍搗毀經徵分局,和一、二、三區警備分所,捕殺警丁、差役,實際上控自了灌縣。

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請願群眾的成都血腥慘案發生。消息傳來張捷先率灌縣同志軍,星夜東下開赴郫縣新場,準備向成都進軍。

9月8日,與高杏郵的崇寧縣同志軍、張達三的郫縣同志軍、彭縣劉蔭西的隊伍。以及蔣淳風從成都帶出的500學生軍,都在郫縣新場會合。

灌縣、郫縣、彭縣、崇寧縣的同志軍首領(均系袍哥大爺)即參加同志軍的哥老會。向來以“排滿興漢”宗旨,他們在群眾中以“漢界、漢流”自稱。因之對孫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非常擁護。這表明同盟會的政綱,特別是打倒清王朝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主張已為同志軍所接受。

上述各隊共同組成保路同志軍西路軍,因灌縣為主要力量,張捷先被推舉為西路大統領(當時稱為大總統)兼第二路統領(總統)。下轄五路:

第一路統領:張達三(郫縣)

第二路統領:張捷先(灌縣崇義)

第三路統領:張 熙(灌縣)

第四路統領:劉蔭西(彭縣、崇寧)

第五路統領:姚寶珊(灌縣)

先鋒隊:蔣淳風和500名學生軍。

這時的同志軍戰爭,既不是為建立太平天國的舊式農民政權,也不再充當封建帝制改朝換代的工具。而是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下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共和國而奮鬥。

9月9日,西路同志軍誓師東進前鋒抵達犀浦,與武器精良的趙爾豐巡防軍遭遇。先鋒學生軍在蔣淳風率領下,浴血奮戰全部壯烈犧牲。灌縣同志軍也傷亡80多人,捷先妻弟馬騰驤等陣亡。同志軍退守郫縣、崇寧縣,巡防軍也被打回省城。灌縣張熙乃招聚多人,集中縣治號為大營;各鄉亦自成隊,環駐城外相依角。

10月7日,捷先率同志軍進駐灌縣縣城。囚禁清知縣宣佈灌縣獨立,脫離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灌縣獨立吸引大量清軍西向,有力地策應了其他地方的同志軍活動。

18日攻入郫縣的清軍分兵犯灌縣,行至龍家灣金家河壩(現胥家路口原林機廠一帶),遭姚寶珊率領的灌縣同志軍阻擊。隱藏於蘆葦叢中的同志軍,用土槍土炮轟擊進犯清軍,……清軍退走。詩云:

金家壩上戰雲密,探報清軍來偷襲,

灌縣軍民忙聚集,背城越河打伏擊。

桑梓豈容人相逼,土槍土炮鬥強敵,

同志軍旗迎風展,保衛家鄉捍獨立。

前面路上塵土越,大隊清軍奔騰急,

毛髮長辮身後舞,鋼槍戰刀亮如雪。

遙望殷實灌縣城,目瞪口呆眼含血,

只要跨過蒲陽河,九條大街任殺劫。

忽然幾聲銅鑼急,蘆葦叢中響霹靂,

草叢冒出同志軍,槍打炮轟愈猛烈。

前隊清軍遭覆滅,中間救援來不及,

後隊連忙向後別,逃離戰場回巢穴。

金家壩上覆平息,河水嘩啦草搖曳,

機智勇敢灌縣人,百年青史留業績。

……。

趙爾豐復派新軍六十七標王鑄仁部西進!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捷先率領同志軍轉戰郫縣、崇寧、灌縣與清軍周旋。

11月7日,清軍發開花大炮,轟破縣城北門進而攻佔灌縣城。同志軍即退入山區,先守白沙、繼扼龍溪羊子嶺;後退漩口,入水磨、三江憑險對峙。

清軍分兵成都附近各縣,捷先聯合藏羌武裝,揮師出山一舉擊潰灌縣清軍。11月26日重新收復縣城,並乘勝東進再佔郫縣直指省城。

清王朝視四川為統治西南之根本,使盡渾身解數,調動鄂、湘、黔、陝、滇等省軍隊前來鎮壓四川革命。有“屠夫”惡名的川督趙爾豐擁兵反撲,與同志軍反覆較量。湖北端方氣勢洶洶帶鄂軍前來,清朝廷欽差岑春煊,口蜜腹劍暗藏殺機。

遍佈全川的同志軍的浴血奮戰,清軍“防內攻外,東馳西擊,刻無暇晷”,“顧此失彼,勢處兩難”,直至土崩瓦解。湖北新軍資州起義端方授首,趙爾豐坐困省城總督府。傅華封部被阻於雅安以西,先內亂後被繳械遣散。其他各省赴川清軍見勢不妙半途折回,滿清王朝在四川的統治徹底垮掉。這時武昌起義成功,四川趙爾豐下臺,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

12月18日,下臺總督趙爾豐策動“成都兵變”, 大漢四川軍政府瓦解。捷先率同志軍連夜進入省城,支持新軍首領尹昌衡捕殺趙爾豐。

1912年4月,成渝兩軍政府合併成立“四川軍政府”。

新軍將領彭光烈等、同盟會會員張瀾等、以及士紳徐炯等人,在北較場開會。大家公推尹昌衡為四川軍政府都督,羅綸為副都督重建軍政府。捷先表示“有功不居功,長揖歸田廬”,要辭官還鄉。

尹昌衡將各路同志軍改編為川軍第2鎮,彭光烈為統制,張捷先任參謀長,張達三、孫澤沛、吳慶熙、侯國治等分任標統。捷先還兼金堂、新都、廣漢、什邡四縣遊擊司令掌握當地剿匪部隊。這時會黨由秘密而公開,由受壓而掌權,尹昌衡、羅綸等又率先設立公口以作當權的憑藉,省城大街上“大漢公”、“大參公”、“大西公”等袍哥組織旗幟遍佈。

1913年袁世凱竊國稱帝,其爪牙胡景伊(胡文瀾)篡奪四川軍政大權。其事由是傅華封邊軍解體後,西藏農奴主的武裝力量,趁機向四川境內進發。川督尹昌衡率數千軍隊,定地數千裡,將藏軍驅趕出川邊。因昌衡外出作戰,川督一職空缺。在袁世凱的支持下,胡景伊繼任川督,執掌四川大權。

孫中山號召護法討袁,同盟會員熊克武在重慶舉起討袁義旗。捷先積極響應,與張達三等在成都共謀發動二次革命。待川東重慶方面的反袁軍,打到成都東簡陽一帶之時,在省城起兵迎接會師。其時張捷先手上有部隊,胡景伊用大量武力,控制張捷先所率領的軍隊。捷先的衛隊長李鳳鳴獲悉此事密報與張,捷先自認為光明正大彼不敢對我施壓,何況自己還握有武裝便泰然處之。

哪知胡景伊等人暗地密商,叫彭光烈偽造材料汙衊謀反。於1913年10月16日那天,派人通知張到成都皇城軍政府開會,所帶衛隊一律不準進去。皇城裡面刀槍林立,捷先進去即遭逮捕。胡宣佈的罪狀是“私通熊逆、暗放張尊,擾亂西川、圖謀不軌”。當即派人將捷先押到皇城求賢坊處斬!張捷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遇害時年僅41歲。烈士遺骨運回灌縣,初埋於老家崇義五里班故居之側。

重慶方面的反袁軍事活動也很快失敗。其時川軍共5個師,參加討袁作戰的只1個師。以1敵4可謂寡不敵眾,又用兵錯誤,犯了兵分兩路的大忌。起事部隊解散後,起事的骨幹有的被殺,如川東榮縣王天傑等;有的逃亡海外如熊克武、但懋辛等到了日本,吳玉章到了法國……。

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眼裡,農民只不過是他們奪取政權的工具。滿清王朝一倒,他們暫時地取得了某些統治權力後,便以為“素志已達”掉轉頭來拋棄農民。資產階級反對甚至鎮壓,農民繼續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辛亥革命時期在四川曇花一現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與農民的聯盟,被資產階級認友為敵、過河拆橋所破壞。

張捷先之死說明農民並沒有,從這一聯盟中找到解放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資產階級革命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權。失去農民的支持辛亥之後不久,政權統一到代表封建地主、買辦的舊軍人手中。胡景伊四川都督的職務,由袁世凱的親信陳宦取代。

……。

時間到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初,雖然百廢待舉蜀中父老鄉親,並沒有遺忘這位辛亥首義之士。民國初年因為打仗很多,有“小黃興”之稱的熊克武老人。流著眼淚向中共西南、四川和川西區領導,鄧小平、劉伯承、賀龍、李井泉等。介紹張捷先英勇獻身的事蹟,建議追認張為烈士!

史載:熊克武為四川辛亥革命的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劉伯承、賀龍兩大元帥,都曾經是其部下。劉伯承1923年8月,結識川籍共產主義者楊闇公、吳玉章,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10月起,隨吳玉章到上海、北京、廣州等地考察國民革命形勢和中國社會現狀,途中所見所聞,使他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1926年5月經楊闇公、吳玉章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賀龍於1924年建國川軍時代,為熊克武部下師長。同年建國川軍赴廣東拱衛孫中山的國民政府,賀龍主動要求留守川湘交界處,建國川軍的後方。1925年3月12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逝世,建國川軍被蔣介石瓦解。熊克武先被囚禁在虎門要塞,釋放後又去日本避難一些時候。抗戰期間回國為禦敵出謀劃策,解放戰爭期間反對蔣介石,後期為策動川康軍政民起義作出貢獻。

賀龍所部1926年由吳玉章(中共秘密黨員,國民政府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常委)收編為北伐軍。北伐戰爭期間功勳卓著,南昌起義、紅二方面軍、八路軍120師、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賀龍部都是主力。

算起來張捷先應該是現劉伯承、賀龍、吳玉章同時代的人。1951年9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廳追認他為革命烈士,為之頒發了第一號烈士證書。

1983年元月25日,灌縣人民政府將遺骨迎入縣烈士陵園。其輓聯是:

首義西川領軍東下,激戰犀浦獨立灌縣;退據水磨三江口,公不屈不撓促成辛亥大業。

追隨中山掌兵成都,二次革命劍指袁黨;血染皇城求賢坊,眾可歌可泣紀念百年英雄。

綜上所述:1911年辛亥革命,由張捷先等人在9月7日最先發起。張率領灌縣人9月8日,在郫縣會合其他同志軍;9月9日血戰犀浦,10月7日宣佈灌縣獨立。四川榮縣的吳玉章於9月25日宣佈獨立,同時與龍鳴劍等率同志軍向省城進發,10月初與清軍相持於威遠等地。

武昌起義暴發於10月10日,灌縣獨立稍遲於榮縣,但舉義比榮縣和武昌都早。實際上灌縣是辛亥革命中,打響反對滿清王朝第一槍的地方。正是:機智勇敢灌縣人,百年青史留業跡!(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