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自營帶來業績高彈性,關注減值變化和定增進度

安信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買入。

事件:2019Q3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51億元(YoY+55%,中信+20%/國君+23%),歸母淨利潤73.9億元(YoY+106%,中信+44%/國君+19%);其中三季度營業收入74億元,同比+42%,歸母淨利潤18.6億元,同比+234%。前三季度加權ROE為6.09%(中信6.72%/國君5.19%)。

亮點總結:我們認為公司亮點有:(1)公司方向性投資較多導致自營業績彈性較大,在股市上漲的時候公司在頭部券商中自營彈性明顯,因此業績增速會高於其他頭部券商;(2)公司當前估值為1.31xBP以上,在行業中估值偏低。此外,由於公司業務結構較為重資產化,應注意市場下跌和資產減值對於公司業績的負面影響,定增短期內可能會導致每股收益攤薄。

經紀業務佔比低至11%。2019Q3公司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26.9億元,同比+12%(中信-2.5%/國君+28%),佔整體收入比為11%,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和其他頭部券商。

債券承銷表現突出,但IPO不及預期。2019Q3公司投行收入26億元,同比+35%(中信+23%/國君+18%)。據WIND統計,前三季度公司債券承銷規模為3117億元(YoY+90%),市場排名升至第5位,表現突出;但股權業務不及預期,股權承銷規模234億元,同比下降48%,其中IPO規模僅35億元,排名行業第13位,在科創板業務的佈局也弱於“三中一華”。

資管轉型在頭部券商中效果明顯。2019Q3公司資管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15%,在頭部券商中增速領先(中信-1%/國君+5.5%)。公司資管收入增速較高也得益於公司較早開展了資管業務的轉型,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投資收益是公司業績彈性高於同業的主要來源。2019Q3公司自營業務收入82億元,可比口徑同比+307%(中信+95%/國君+21%),是公司業績彈性高於同業的主要來源。公司自營資產達到2540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比增長46%。若公司200億定增順利落地,預計將增加FICC業務比重,進一步提升自營投資收益對於公司業績的影響。

壓縮股權質押規模致利息淨收入同比減少。2019Q3公司淨利息收入34億元,可比口徑同比-12.3%(中信-14%/國君+4.3%),主要與公司大幅壓縮股權質押餘額有關,因為公司三季度末買入返售資產餘額降至595億元,同比下降29%。三季度計提減值6.7億元,前三季度累計計提17億元,預計主要與股權質押和融資租賃等重資產業務減值有關。未來隨著定增落地,公司將有60億元投入到資本中介業務中,有望改善信用交易業務利息淨收入水平。

等待200億定增落地,重資產業務再增強佈局。2018年公司發佈200億定增計劃,但由於二級市場低迷和公司估值破淨,該項計劃未能如期推進。目前公司已完成對於證監會反饋意見的回覆,等待證監會的進一步反饋或正式批文。如果定增計劃順利落地,有助於公司在重資產業務上擴大布局,實現集團化、國際化、信息化戰略,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紅利。

投資建議:買入-A投資評級。我們認為公司享有龍頭集中紅利,融資類業務快速增長,自營業務帶來高彈性。預計公司2019-2021年的EPS為0.84元、0.97元和1.06元,上調6個月目標價為17.1元,對應2019年末1.4xPB。

風險提示:股市大幅下跌風險/重資產業務信用減值風險/政策變化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