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平涼日報 記者丁小鳳/文 姚志強/圖
柿子紅了 日子火了
本報記者 丁小鳳/文 姚志強/圖
時下,行走在涇川縣羅漢洞鄉挽頭坪村的鄉間小路上,漫山遍野的柿子密密麻麻地掛在枝頭,紅豔照人,從裡到外透著喜氣,映襯出山鄉特有的秋韻。
涇川縣栽培柿子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涇州志》記載:“明末清初,涇水北,始雲有柿”。羅漢洞鄉生長的零星柿子樹,推算栽植時間為明崇禎三年(1630年),至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
目前,羅漢洞鄉挽頭坪村以柿子產業為主導的田園綜合體建設目標,發展柿子園2200多畝,把旅遊與農業、生態、文化、扶貧、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積極探索“農業+旅遊”發展新模式,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挽頭坪村柿農在採摘柿子。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新概念。文件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羅漢洞鄉積極創新探索載體,在農業旅遊融合發展模式上做文章、下功夫,堅持原生態、原風格、原人文建設理念,依託柿子產業資源,以實地保護百年古柿樹為重點,結合漕頭景家、九天聖母挽頭等民間故事,充分融入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要素,高標準建設以柿集、柿莊、採摘園、同心亭、觀景臺、柿字文化長廊、柿餅加工廠、柿子文化廣場、生態屋、百年古柿林等景點為一體的柿子田園綜合體。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打造萬畝有機柿子種植為目標,申請通過國家商標局認證的“涇州羅漢洞”果品商標,緊密配合全縣柿子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保護申報工作,設計製作柿子柿餅產品包裝袋,大力創建涇州羅漢洞柿子特色品牌。
挽頭坪村村民張菊娥告訴記者:“家裡全是山地,栽植的柿子樹以前管理不好產量不高。這幾年,通過政府不斷培訓和扶持,柿子每年都結得很繁,鄉上還成立了柿餅加工廠,幫忙銷售,現在靠柿子能過上好日子。”
“以前每斤柿子只有兩到三毛錢,收入不好,我們也沒有信心。去年開始,技術員經常來給我們講解和指導修剪、施肥、管理技術,免費提供農資。還有柿餅加工廠,每斤柿子能賣到1元錢左右,今年可以收入7000元,種植柿子的效益比較好。挽頭坪村村民景粉粉說,最關鍵的是種柿子省勁,不用耗費多的力氣。
羅漢洞柿子個頭中等,產量高,果樹壽命長,耐溼熱,抗乾旱。這段時間,大批的客商紛至沓來,助力羅漢洞鄉柿子和柿餅走出大山,遠銷全國各地。
“挽頭坪這個地方的柿子不錯,個大色紅口感好。今年我是第一次來羅漢洞加工柿餅,縣鄉村幹部給予很大的幫助。我打算收購15萬斤柿子加工柿餅,柿餅估計每斤在20元左右。”陝西客商李潮說道,前段時間鄉上舉辦的柿子節幫助他拓寬了銷售渠道,做好的柿餅在晾曬臺就銷售一空,根本不愁賣。
2016年,為進一步提高柿子附加值,延伸產業發展鏈條,羅漢洞鄉積極發揮果品專業合作社和扶貧互助資金協會作用,在省證監局和中石油西北銷售公司的大力幫扶下,建辦柿餅晾曬棚161座,購買削皮設備1500臺,可晾曬柿餅200噸,增加收入200多萬元。今年,鄉上繼續爭取幫扶單位和項目扶持,新建柿餅晾曬棚3處45座,並與中石油西北銷售公司、富平永輝超市、來伊份公司建立了訂單鮮柿、柿餅銷售合作協議,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柿子產業真正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近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扶持下,投資化肥,地膜、農藥,加大了柿子園的標準化管理。通過兩屆柿子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大力宣傳了羅漢洞柿子的知名度。下一步,村上將繼續抓好萬畝柿子園標準化管理,抓好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進一步拓寬柿子產業的渠道,用柿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羅漢洞鄉挽頭坪村黨支部書記魏軍成告訴記者。
閱讀更多 善舉之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