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成了一道難題——株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系列報道之一

【編者按】爬樓難,老人爬樓更難。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樓房加裝電梯,成為諸多居民的一件“心頭事”。2019年,株洲在全省率先全面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不過,目前來看,這項沉甸甸的民生工程有喜有憂:一方面,上百臺裝好的電梯切實解決了上萬戶居民的“上樓難”問題;另一方面,在業主協商、分配出資、後期運維等討論中,觀望、反對、擔憂又反覆無常的情緒也從未停止。今日起,株洲日報推出系列報道,探訪成效,關注困局,並與讀者一同尋求解決之道。

上楼,成了一道难题——株洲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系列报道之一

這是一個由車庫改成的兩居室,溼冷、晦暗,牆上的節能燈開起來似乎比門外上午10點的日光更亮。71歲的孟春華兩口子就住在這裡,或者說暫住——他們本來的家在同一棟單元樓的五樓。

因患有關節炎,孟春華的右膝時常腫脹,丈夫心臟也不好,上樓成了“高危”動作。兩人合計後買下一樓車庫暫住,沒想到一住就是幾年。

“上不得樓啊。”孟春華長嘆,“哪怕從樓上拿一張椅子下來都要請人。”

在天元區友誼新村二、三、四單元樓,這不是孤例。三個單元近30戶,60歲以上的老人佔了半數。同樣住在5樓的龍桂華今年68歲,他說自己當兵出身,練過體格,但上樓這事,“65歲之前勉強能行,之後完全不行了。”

也是因為上樓難,龍桂華樓下一戶幾年前已經搬走。龍桂華也想效仿,但看著鄰居搬走後空閒的房子租售長期無人問津,“沒有電梯誰來這住?”他收回心思。

加裝電梯的呼聲,當然不限於天元區。事實上,天元區反倒是呼聲最弱的。

在剛結束的老舊小區摸底中,市住建局摸查的初步(不完整)數據顯示,目前城區範圍內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有810個,涉及145229戶居民。石峰區、蘆淞區、荷塘區老舊小區個數都超過了200個,天元區因開發建設年代相對較晚,只有113個。

石峰區、蘆淞區分佈著大量的老舊廠礦生活區。在走訪過程中,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與居民交談,一些無聲的細節都在訴說“上樓難”的困擾:白天,有些居民們的大門經常開著,老人坐在輪椅上在門口透透氣。有些單元樓一樓大門的樓梯間裡,堆滿了嬰兒車、兒童滑板車甚至輪椅。

“六層樓要爬十多分鐘,身心俱疲。”

“我們老人在老房子裡住慣了,沒錢買新房,就算買新房也住不慣。”

“不給孩子添麻煩,獨居,沒想到上樓卻成了孩子早晚惦記的事情。”

……

雖然沒有直接數據顯示株洲到底有多少老人住在多少老舊小區裡,但是,另一組數據或許能從側面提供參考:市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株洲市人口變化情況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全市老齡化程度加深,60週歲及以上人口77.59萬人,佔總人口的19.3%,其中,65歲以上人口52.56萬人,佔總人口的13.07%。

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5月開啟第一批申請受理,龍桂華是他所在的單元樓的牽頭人,再過些日子,加裝電梯就要開工了,他很期待。

“年紀大了,還能趕上好政策改善生活環境,肯定要支持,這是為自己謀福利。”龍桂華說,在業主協商環節,三個單元只花了只一週時間就徵得所有業主簽字,說明大家確實很是期盼電梯。

然而,他並不知道,他們只花了一個禮拜就搞定的事,是目前橫亙在加裝電梯這項工作中的“最難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