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協議只差臨門一腳,印度又提出新要求,想趁機縮小對華逆差?

東盟峰會定於11月2日至4日召開,重頭戲就是16個國家能否就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達成一致。

RCEP協議只差臨門一腳,印度又提出新要求,想趁機縮小對華逆差?

好事多磨,就在有望取得突破之際,印度又習慣性拖後腿,提出額外要求。在10月初於曼谷舉行的RCEP會議上,印度方面突然提出了諸多超出預期的保護性措施,主要涉及自動觸發機制所覆蓋商品的原產地原則。本來這一問題在之前已經敲定,印方也已經同意,可在即將完成談判之際,印度卻搞了“突襲”,無疑令其他代表國家都感到憤怒。用一句話來形容:電線杆上插雞毛——好大的膽子。

印度這種保護主義的自私做法讓美國都忍無可忍。據俄媒11月1日報道,WTO專家組支持美國的主張,向印度發出“取消出口補貼”的建議。WTO發現,印度為該國數千家公司提供大約70億美元的補貼。美國在2018年3月就針對這種情況啟動了爭端處理程序,並在2019年5月提交WTO仲裁。可見,把“刀”架在印度脖子上的正是與莫迪擁抱和拉手的美國總統。

白宮方面正不斷加大對印度的處置力度。2018年初,美國就針對印度14%的對美出口商品提高關稅。作為全球第三大鋼鐵生產國,印度對美出口的鋼鐵產品中,大約70%已被加稅。2018年4月,白宮發起對印度的審查——懷疑印度已經不再符合普遍優惠制(GSP)的條件。2019年6月,美方把印度從“普惠制名單”裡除名,印度大約58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波及。而新德里則把美國對印度出口的水果和堅果作為報復目標。

美方最為不滿的地方在於,新德里方面沒有為美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提供平等機會和合理待遇,美國與印度之間的貿易是不公正的。歷任美國總統都想通過為印度提供貿易優惠來打開這個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並把印度納入規則的軌道,但收效寥寥。印度在貿易上對待美國的態度是陽奉陰違,搞出各種么蛾子,難怪會遭到白宮的懲治。這種不良習氣又延續到RCEP談判中。

RCEP協議只差臨門一腳,印度又提出新要求,想趁機縮小對華逆差?

長期以來,美國對印度的策略都是“控制+利用”,一方面要利用印度來撐開“印太戰略”的局面,搭建起一個“四方聯盟”的草臺班子,但對印度卻並不放心,視其為具有挑戰性的夥伴。美方的確一直在口頭上重視印度,還抬舉印度是所謂的“百年盟友”,實際上卻說一套做一套。譬如由美國主導的APEC體系,就一直拒絕納入印度。華盛頓擔心印度進入APEC之後打破平衡,稀釋美國的影響力。美印關係就是典型的“友好但缺實效”。

新德里長久以來都對加入多邊貿易體系的問題推三阻四、不情不願,而且要求享受特殊和差別待遇。不僅美國不滿,恐怕印度的主要貿易伙伴都對此不滿。別國沒有必要、更沒有義務幫助印度保護其落後的產業。

印度之所以表現得如此“不合群”和“不講理”,究其原因還是實力問題。一個沒有實現“全面工業化”、不具備完整產業體系的國家,只能靠特殊的手段來維持脆弱的貿易平衡。

RCEP協議只差臨門一腳,印度又提出新要求,想趁機縮小對華逆差?

2018年印度服務業佔GDP比重在50%左右,製造業只有15%。基礎設施短缺、製造業發展嚴重滯後,不僅令印度無法突破“7%以上高速發展持續時間不超過5年”的怪圈,而且令印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莫迪已經誇下海口,要讓GDP在2025年達到50000億美元,超越日本。不過現實比口號更加冷靜。印度8月30日公佈的2019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其GDP增長率只有5%,比第一季度的5.8%更加慘淡,這是連續第5個季度的下滑。現狀逼迫新德里貪愛小便宜。

印度人往往不願意腳踏實地,而選擇去借助一些“非常手段”。不僅在職場如此,在處理對外貿易關係時也是如此,令人生厭。

話說回來,印方在貿易方面一直不太順,不正是急需RCEP的時候嗎?如果被RCEP排除在外,印度商品的競爭力將進一步被削弱。新德里在此時又提出新的價碼,實在是不明智,而且有損印度的聲譽。當然,印度人從未改變某些陋習,在最後一刻提出新要求也可以說是預料中的風險。新德里似乎抱定“堤外損失堤內補”的念頭。

RCEP協議只差臨門一腳,印度又提出新要求,想趁機縮小對華逆差?

與莫迪關係最為要好的安倍在此時願意出頭當“和事佬”。印度最為擔心的就是未來在RCEP體系裡會導致對華逆差進一步擴大,影響其國家利益。RCEP談判在2012年以來一直進展緩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印度擔憂如潮水一般的物美價廉商品湧入本國市場,擠垮印度本土的相關產業。日本方面居中協調,一方面要說服東亞大國給予一定的保證,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印度在獲得讓步條件之後能夠信守承諾。

RCEP的達成只差臨門一腳,為了抵禦美國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無論如何也要儘早簽署。當一個GDP佔全球30%、人口占50%的自貿協定成功誕生,管它印度憋著什麼牛黃狗寶,都要乖乖趴在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