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会选择调整到县直纯事业单位任职吗?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在事业单位参公后,只保留两种编制,一类参公编制、一类工勤编制,像管理岗。技术岗直接变成参公编制,工勤岗变工勤编制,变成参公编后,全部按照公务员规定进行管理,比如技术职称就不作数了,工资按职级来。

事业单位改革后,行政职能全部划归到行政机关承担,事业单位也就失去了参公依据,今后也不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行政执法单位稍微要特殊一点,明确依法保留在事业单位,不再参公,但新的修正方案,对行政执法公务员有新的表示。

乡镇公务员,会选择调整到县直纯事业单位任职吗?

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相比,除了其所在的机构为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外,其待遇和管理模式和公务员是一样的,可以按照公务员晋升方式提拔任用,也可以享受公车补贴,参与职级并行,并且可以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自由调任,没有身份方面的限制。因而,如果换个话题:乡镇公务员要不要选择调整到县直纯事业单位任职,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去,无论如何也要保留“公务员”的身份,哪怕是在乡镇工作。因为公务员的待遇和事业人员相差还是有些大,除了工资收入外,还不能享受职级并行、提前退休、公车补贴等实质性的福利与待遇。

从发展改革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将全部撤销,除行政执法外,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也就失去了参公管理的基础性依据。事业单位不再参公,原来参公的事业人员,除省考、群团、军转等六类人员外,其他参公人员将暂时保留身份与待遇,待人员转隶政策出台后解决身份待遇问题,个别省份已经出台了因参公影响职称晋升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职称待遇续评的制度与措施。由于行政编制短缺,且只减不增,除个别管理人员外,参公人员调整转换到公务员岗位的机会极少。由此可知,参公事业单位撤销,参公人员转换身份,分流到事业单位任职,基本上已经是大势所趋。即使是身份保留、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的省考、群团、军转等六类人员,其身份和前途命运也是无法保证的。

因此,如果将来参公身份无法保障,出于对工作环境的转变,和生活成本、家庭、子女等因素的考虑,提前一步调整到市直(县区)事业单位任职,也算是一种出路。常言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得必有失,事业单位改革今明两年都在风口浪尖,无论如何,事业人员对于自己前途提前规划,都是有益无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