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拉丁漢語是未來的語言文字,你們認同嗎?

廣西經濟文化速遞


其實我覺得普通話才不合理,舉個例子,普通話同音字太多,單字的詞有時候說出來對方根本聽不明白在講什麼,還要附帶組個詞才能聽懂。而很多方言沒有這方面困擾。比如“機”和“雞”,別的地方怎麼講我不清楚,閩南語機讀gi 雞讀 gua 。再比如說“蛋”和“彈”,閩南語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音。我覺得普通話確實沒有地方話合理。同音字的太多。


苟文周


中國早前漢字拉丁化是漢字拼音化的一種具體形式。漢字拉丁化是設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漢字,最終廢除漢字。將漢字改造為字母文字,希望以此在短期內大幅增加中國廣大人民的識字率,同西方國家接軌。

早前學者(知識分子)設計的“拉丁漢字”與現今學者創造出的多功能“通音漢字”不一樣;未來的先進語言文字是“通音漢字”。

中文“通音漢字”是立體的、形象化的、表音表意化的、輸入法簡單化的、字詞句聯想記憶的、識讀寫事半功倍的、助力國家科學技術領域、不易忘字;字理字義穩定、前可追蹤溯源、後能與世界接軌、同步實用的語言通用文字。











先生劉興華


這取決於在未來,漢字是否還能為漢語服務。

這其實很好理解,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語言和文字是互相獨立的兩個概念。

人類的語言,自誕生起,就一直在演變,千百年來一直在不停地變化,你能直接感受的,就是比如英語。

你從現在許多英語單詞的書面文字拼寫就能看出,很多詞已經“文音”脫離,比如“make”一詞,e是不發音的,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古英語發音拼寫出來的結果,現代英語語音已經發生了變化。

漢語亦是如此。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都在不停地變化,就算今天我們有普通話的存在,也阻止不了漢語進一步的演化,因為就是普通話,也存在許多不穩定的成分,比如韻母ian的韻腹a,存在高化傾向,未來可能逐漸合併入in;輔音平翹對立,存在合併傾向;聲母是l的字,在一些特定的詞組當中,不排除在未來會顫起來轉變為閃音或者大舌顫音r的可能性,比如“過來”一詞,在語流中有些人會吞音變成“gulai”甚至“glai”,那如若是這種發音習慣逐漸穩定,l變成顫音r,使“過來guolai變成grai”也不是沒有可能;一些詞綴或者介詞比如“的得地”,存在元音脫落傾向,今天西北有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比如把“這是zhe shi”讀成“zhesh”,“什麼shen me”讀成“shme”。這種元音脫落過後,剩下的輔音併入其他音節構成複輔音音節的現象如果在未來的漢語中普遍發生,有可能徹底使漢語傳統的語音結構崩潰,進而帶來的是語法系統的變化。

這樣,如果漢字無法改進來記錄新式漢語,消亡也就成了必然。


吾王54963924


說這些話的人!比漢奸國賊更十惡不赦,漢奸國賊只能短時期傷害一些人的命,不能長期影響一個民族的整體發展思想和走向!這些想改變漢字的人,則是想誅整個民族國家的心,想從“基因”根子上消除華夏文化,達到文化殖民消滅瓦解一個民族,想徹徹底底挖斷消滅綿延幾千年不絕的華夏文明的根基,讓華夏族人變成行屍走肉,讓華夏族人變成活死人啊!

一些懦弱的酸儒從來不知道,國家強大的根本是槍桿子夠硬才行,不知道拳頭👊上的失敗必須從拳頭上找回來的道理,整天東拉西扯一些扯淡的不痛不癢的原因,來禍國殃民拐帶民意。

它們從來不知道一個民族創造出來的文字,是很適應那個民族的智慧思維方式,文字不只是一個符號,特別是漢字,沉澱在文字上的還有很多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祖先智慧思想和情商感覺!廢除一個民族長期使用的母語文字,會讓一個民族智商被整體閹割跳水,傷害是長期持續的,看看日本韓國越南對待漢字的態度,對比他們的國民整體智慧就知道了,反映在國家整天實力上的利害就更明顯!那些西方以前的殖民地國家,把自己的母語都改變成外語了,也沒有發達富強就是例子!國家發達富強的根本是內因,外因只是輔助補充而已,一個國家只要能一直保持領袖英明和武器裝備一直世界一流,那麼這個國家就會永遠發達富強!這兩方面做不好,其餘的手段都是無根之水,隔靴撓癢本末倒置的行為!


什麼樣皇帝什麼樣的國


胡說八道!

漢字是象形文字,雖歷篆、楷、繁、簡等歷史變遷,但基本形制一脈相承!漢字拉丁化字母化以後就不是漢字了!告訴你幾件事吧:

1、稱“漢字不滅,華夏必亡”的幾位老先生用中文時終其一生也只會寫漢字,後來他們都不吱聲了,他們翹辮子之後墓碑上留的還TMD是漢字(諷刺吧?)!

2、新中國建國後亦曾有人倡導所謂“拼音化是漢字改革的方向”,短暫討論後被學界和政府叫停,因為那樣只會割裂5000年的文化傳承,造成高麗式的文化斷層!

3、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興起,有人又以漢字不便人機對話(輸入)為由重拾漢字拼音化的舊論,不久王大教授研發出五筆輸入法,此論立刻被打臉!

4、漢字有音、形、義三維,它不僅是一種文字,更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複合思維方式和思維介質,是人類文字中獨有的可玩成藝術的文字,一眾洋猴的各種拼音文字都無法望其項背!


ithaca189


愚蠢的想法,漢字的博大精深是拉丁文可比的嗎?漢字是“三維”空間的創造,其它文字都是“一維”空間的平面創造。真是毀我中華文化的sB想法。


華林秀水


拉丁語、拉丁字母,拉丁文,原是古羅馬的語言和文字名稱。15世紀前的將近1000年時間裡,地中海周邊各地(官方)的書寫形式通用拉丁文。隨後,各地(國)逐漸停用,紛紛使用本族的書寫形式,但都吸收了拉丁文的大量成分,這樣,後來的人們就把地中海周邊的各種語言統稱拉丁語系,語族,將它們的書寫形式也統稱拉丁系統。事實上,15世紀前後,真正的拉丁語已經漸漸消失,到20世紀中,拉丁文也漸漸無人使用。

再科普一下書寫形式:

書寫形式,也稱文字。過去的歷史,相關常識已經有非常多的介紹,諸如書寫簡便,容易辨識,滿足閱讀習慣,外觀具有美感等等,熟悉語言和文字常識的人對這些都不陌生,用不著多介紹。

眾所周知,書寫形式是用於表達、展示、記錄語言的系統,語言則是表達人們的認識的系統。人類的認識是不斷增加的,特別是最近200多年,人們的認識不僅比過去幾十幾百萬的認識總數還多,而且增加速度一天比一天加快,用物理上的加速度來形容比較貼切。比如漢字,2500年前才4000多個,公元100年前後達到9000多個,翻了一倍。進入21世紀,9萬多個了。書寫形式要滿足人們認識的需要,就得不斷新創文字,否則滿足不了表達和記錄。

漢字這種書寫形式,起源於最早的象形表意符號形式。公元前1050年,人們發現古埃及、古蘇美爾的象形表意文字太複雜,書寫不夠簡便、辨識也不容易,就改用了字母書寫形式,這大約就是題主所稱的拉丁形式,但拉丁形式終究沒有得到繼續使用,證明它並非理想的書寫形式。

未來的漢字,本條號發佈的《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的認識是這樣的:

漢語漢字界至今還堅持表音與表意應當分開,其實是對語言和文字的嚴重無知。這個問題,公元前1050年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漢語漢字世界一直不予接受。

脫離語音的書寫形式並不利於認識、思考、傳播使用,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最愚蠢的形式。很簡單的道理,念稿子不讓人聽懂,念稿子做什麼?

通用口語文堅持語言、書寫形式必須是同一個系統,同一個發音指稱同一個意思,否則語言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

那麼,文字,隨著信息傳播的發達和人們認識的高速增加,書寫形式滿足不了表達和記錄的需要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到一定時候,人們的認識和表達達到一定程度,漢字這種表意符號就無法使用了。

怎樣的書寫形式能夠滿足記錄和表達的需要?書寫必須與人的發音一致,也就是像拉丁文那樣的表音、表意一體。無論人們的認識增加多少,使用不同的發音表達不同的意義幾乎是無限的。

以上,大約就是題主的所謂拉丁漢語的意思吧。

儘管漢語最終必然會選擇音義一體的書寫形式,但拉丁語、拉丁文的消失已經證明了它很不理想,漢語回過頭去撿這種被拋棄了將近1000的東西就令人費解,說難聽一點,撿垃圾也該撿可以回收的。漢語之外,世界上現在使用的83種套文字大都成功進行過音義一體的改造,可見這種改造並無什麼難度。當人們認識清楚了語言文字的真實面目,這種改造也就順理成章了。


通用口語文


民國和建國初期搞漢字拉丁化是讓更多的人會認字,解決文盲的問題,如今95%以上的人識字了,還去搞這什麼破爛,這是神經病才搞的事,要把教育搞得更好,最好就是搞好漢英雙語齊頭並進的雙語教育,讓國人能與外國人在商業和學術上更好的交流,中國的軟件上為什麼敵不過印度,就是因為語言環境不如印度,學好本國文化是讓我們不忘本,發揚傳統美德,學好英語是為了學好科學,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但這個拉丁漢字什麼東西,有什麼現實作用,無非是滿足自以為是的個別人的喜好。


乙天噴繪


我學過英語 日語 感覺只要社會不停進步 他們的語言就得不停地增加單詞 而且是大量的增加 羅裡吧嗦的,但漢語卻增加的很少很少,很多新事物基本可以靠組詞來解決。至少在表意這方面 個人還是很佩服漢語的。


用戶6266259305210


中華民族數千年生生不息,分久必合。與我們的象形文字緊密相聯。雖然我們有各地的方言和口音,但那是一個相同的字。字同意同,才能將各地人民融合成一個整體。你看歐洲那些國家分成那麼多小國,就是因為拼音文字造成各地發音不同,從而導致文字發生變異。最終形成不同國家。試圖把漢字拉丁化的人,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