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問問張人傑:深水區如何突圍,AI+汽車生態蝶變


大眾問問張人傑:深水區如何突圍,AI+汽車生態蝶變


大眾問問張人傑:深水區如何突圍,AI+汽車生態蝶變

張人傑認為,智能交互應做到主動式智能推送、實現人車情感交互、打通跨服務垂類,並且形成相關的服務閉環。

文 |安琪

新智駕按:10月26日至27日,2019第二屆全球智能駕駛峰會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智能駕駛產業峰會在蘇州高鐵新城正式舉行。峰會主要聚焦“自動駕駛的量產時代、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的共演之路、新型的車內交互探索”三大主題,共同探討了智能駕駛的未來發展方向。

本次峰會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主辦,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雷鋒網新智駕承辦,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智能駕駛技術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等單位協辦。來自主機廠、國內外一級供應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出行運營商等智能駕駛上下游企業,車路協同專家學者、代表企業等1500餘位業內人士蒞臨現場。

大會期間,大眾問問 CEO張人傑在現場發表了《

深水區突圍,AI+汽車生態蝶變》的演講。

儘管汽車智能網聯的發展已有十年,但其在商業價值實現的路上卻有不少挑戰:近年車市下行的衝擊、車載硬件性能不高、用戶體驗不夠、產業鏈龐雜等。

因此如果想讓智能網聯產業獲得商業價值,必須重構認知,實現價值創新。價值創新可以從技術創新入手,形成領域突破,逐步探尋新應用、新場景,最終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大眾問問正是以車載AI語音交互為技術創新,致力於車內智能交互。大眾問問CEO張人傑認為,智能交互是車載體驗提升的核心點。智能交互應做到主動式智能推送、實現人車情感交互、打通跨服務垂類,並且形成相關的服務閉環。

以下為張人傑的演講原文,新智駕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過去的100多年間,汽車基本上是以一種傳統的形態存在,最近幾年談及汽車時,業內多了很多新話題,其中一個就是AI。

AI本身不能創造價值,AI首先必須要賦能行業。對汽車產業來說,AI能做什麼?AI如何錦上添花是從業者要考慮的事情。

大眾問問是一個混合基因企業,由大眾中國和出門問問共同建立。大眾集團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汽車集團,每年的汽車銷售輛超過1000萬臺;而出門問問與人工智能有著淵源。因此大眾問問同時具備 OEM 整車廠和人工智能企業的基因。對大眾問問來說,更多的是探索如何用 AI 有效賦能汽車產業。

智能網聯產業已經發展了10年,從2009年到今年,大家還一直在說智能網聯產業元年,為什麼?因為過去十年業內雖然都在探索,但是行業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也有很多困惑:怎麼樣把“智能網聯”這個概念變成商業價值?怎麼幫助汽車廠商增加銷量,幫助車主提高用戶體驗,這是智能網聯產業需要思考的。

從最早的電話互聯,到手機互聯、車輛互聯、到未來的車路協同,以及以AI為特徵的車內人機交互,為什麼智能網聯這個產業始終很難產生盈利?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是成本,如果車賣不出去,車廠有錢投入這個產業嗎?顯然,答案是不可以。這兩年汽車行業遇到一些困難,汽車銷量出現下滑。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如果智能網聯產品不能增加對車廠的附加值,那麼基本不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從技術來看,目前車載硬件性能並不高。智能駕駛車輛上不太可能裝一個體積很大、散熱很厲害的硬件系統。我們需要一個高集成化,散熱控制功耗低而且能夠真正上車、實現商業化落地的產品。目前的技術實現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在用戶體驗上,現在都說汽車的 infotainment (編者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最後會被手機消滅掉。因為汽車硬件和手機硬件芯片是有差距的,現在最新的 infotainment 核心主芯片,性能相當於小米5水平。在硬件芯片性能比較低的情況下,如果奢望 infotainment 系統能提供非常好的汽車用戶體驗是不現實的。因此怎樣在車規級芯片的性能提升上、生產週期上跟上消費電子業的迭代發展,也是從業者需要考慮的。

最後是協同問題,因為汽車產業鏈非常複雜,涉及的廠商特別多,協同工作也容易出現問題。怎樣提供一個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實際上取決於所有合作伙伴的投入。

大眾問問認為,如果想在智能網聯產業獲得價值,就必須在以上幾點投入。因此不能簡單地做技術創新,而是要重構認知,實現價值創新。想從技術創新到價值創新,首先要了解哪些是可以加強或者可以改變的。

比如說城市政府部門扮演著協同者的角色,現在逐漸變成規劃引領者。從整個生態鏈來看,除了政府,傳統主機廠也在轉型,往出行服務商的方向發展。互聯網企業也想改變自己的基因,不滿足於只提供移動互聯網。因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生命週期非常短,因此需要找新的增長點比如汽車;還有一些獨立的智能網聯公司也在改變。

在萬眾創業的背景下,很多初創公司是首先是抓住某個需求,把需求放大,然後從技術上實現。智能網聯領域這樣的初創企業也很多。自動駕駛本身是一個技術壁壘很高的產業,但行業裡為什麼出現了這麼多企業?原因很簡單,因為基於一些通用平臺,很多企業都在做應用層的東西,實際上跟做手機APP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大眾問問來說,如果只是做應用層的東西,可能價值會大打折扣;如果能力不足以去做基礎層面的創新,那麼也無法產生價值。到底應該怎麼做?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從汽車技術來講,它首先是一個技術驅動到價值驅動的東西。技術驅動包括AI,AI基礎層無非是芯片,數據,雲計算,傳感器,IOT等等。在基礎層之上是技術層,必須形成某一個領域的突破,比如說語音技術,視覺技術,生物技術。

我始終認為,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集中,不能發散。很多AI企業說要賦能百業,賦能百業意味著對每一個行業都要很精通。但事實上每個人只能擅長於某個一小塊領域。要想做好垂直領域的整合,必須要專注於一個領域。大眾問問就是聚焦於汽車語音AI,以語音為入口做汽車生態內容的聚合。

新應用帶來新場景,最終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汽車也一樣,在新場景下必須要有新的商業模式。

大眾問問張人傑:深水區如何突圍,AI+汽車生態蝶變

智能交互是車內問題,也與車主更加相關。怎樣才能實現這種智能交互?過去與汽車交互,一般用喚醒詞。但是我們希望,未來的人車交互應該是主動的,可以根據特定的場景、用戶畫像進行智能推送,用服務找人,而不是人找服務。

第二個就是情感交互。情感交互實際上涉及到一個稱之為情感計算的學科。情感可以計算嗎?事實上是可以的。通過攝像頭、麥克風,去接收用戶的面部表情、聲音聲波,從分析判斷用戶當前的情緒狀態,進行相應的溝通。

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跨服務垂類。語音功能很早之前就可以實現,為什麼現在還要老生常談?歸根到底,現在的服務是跨領域服務,意味著語音服務需要打通全場景,實現跨服務垂類的打通。

同時,語音與在線服務要形成一個閉環。比如訂餐,過去要人工去餐廳預定,現在只要用語音交互就可以實現。實現閉環,首先要有一些方案和平臺。大眾問問現在在打造一箇中臺,包含技術中臺(完成技術輸入和輸出)和服務中臺(業務中臺)。業務中臺包括內容聚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以及特定場景下的輕量化解決方案。從系統視角來講,想要跟現在車聯網完全不一樣,必須要實現內容的聚合。

在做任何一個產業的時候,都可以從系統的視角來看問題,站在消費者思維角度,我們應該怎麼做?站在車廠的角度,我們怎麼做?站在出行服務商的角度我們怎麼做?這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視角。

車聯網產業要想實現商業價值,首先要改變的是服務模式,我們要提供的是類似於APPLE(蘋果)在電子消費領域的服務,提供從硬件、軟件到雲端的融合服務。大眾問問要做的智能汽車是一輛比現在iPhone手機還要智能、而且夠符合用戶使用的汽車,而不是一個簡單交通工具。

大眾問問的基因優勢在於,我們有車廠的基因,所以更懂車,同時又有人工智能的基因,所以有人工智能技術。此外大眾問問可以幫助用戶做深度定製化。

我們源於大眾,但不僅限於大眾。在產業鏈上,我們選擇整個行業裡優秀的車廠、一級供應商、內容服務商作為合作伙伴;在解決方案上,我們也增加了虛擬助手、定義了自己的平臺;在商業模式上,我們也希望改變過去傳統的基於授權、利潤分成的模式,可以思考怎樣實現內容和服務變現等。

對於商業模式來講,很重要的一點是,“量”是生命線的基礎。明年大眾問問將成為汽車行業裡,車載語音裝載量最多的企業。因為大眾汽車旗下多個主流車型都裝載了我們的技術。當裝載量達到一定級別之後,訓練的數據會完全不一樣,從量變引起質變。我們的一個概念是:語音就是服務,讓語音穿透系統中的每一個應用,讓語音滲透到系統中的每一個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