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個譯名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在我們鄰國日本,美國被譯作“米國”,至今仍在使用,被國人嘲笑很多年。其實“米國”譯名最早是中國翻譯,那我們之後為何棄之不用了呢?

4萬年前,印第安人祖先經亞洲到達美洲;1萬年前,愛斯基摩人跨越白令海峽首次定居北美;1000年前,白種維京人在北美東海岸登陸;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抵達美洲大陸,從此美洲與亞非歐大洲融為一體,人類進入新紀元;1607年,104名英國人在北美乞沙比克海灘建立第一個永久殖民地:詹姆士鎮;177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至今美國仍然是全球頭號強國。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圖: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殖民地

而隔著太平洋的中國,最早與美國接觸是在1784年8月28日(乾隆四十九年),即美國建國8年後。此時美國獨立不久,百廢待興,經濟陷入困境,急切希望與全世界做生意,而中國則被認為是全球最發達國家,因此美國派出第一艘海軍改裝商船,並命名為“中國皇后”號,滿載貨物漂洋過海駛向大清帝國。

“中國皇后”號,滿載人參、毛衣、皮革、胡椒等產品,於2月22日從美國紐約港出發,同年8月28日抵達廣州黃埔港。在中國休整4個月後,產品全部賣光,並從中國採購瓷器、茶葉、絲綢等特產裝船回國,次年5月11日回到紐約港,中美兩國第一次商業貿易歷時1年2個月。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圖: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復原圖

但當時的中國人,根本不知美國在哪,又是個怎樣的國家。美國商船聘用的翻譯,並不精通中文,中國懂英文的人,又不知美國到底如何,因此雙方都無法精準翻譯出美國國名。怎麼辦呢?於是大家就直接將“America”音譯成“咪唎堅國”,至於“United States”卻完全翻不出。但是“咪唎堅國”的名字實在太難記,只用作官方記錄,民間看到美國商船掛載的國旗星條旗,乾脆直接把美國叫“花旗國”,於是他們賣的人參稱之為“花旗參”。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圖:1784年時期的美國國旗

“咪唎堅國”的譯名,是雙方缺乏瞭解,時間又倉促之下誕生的,實際上也沒有沿用下去,除了“咪唎堅國”和“花旗國”之外,此後美國國名被翻譯成十幾個版本,比如:米利堅國、咩哩幹國、美理哥國、彌利堅國、育奈士迭國(United States直譯)等。

到了1833年,荷蘭傳教士郭實臘首次將美國全稱譯作:亞美利加兼合國。不過也沒能廣泛使用,此後又出現美理哥兼攝邦國、美理哥合省國。時間一晃到了1844年7月3日,這一天很多人都知道,是一個屈辱的日子,美國強迫中國簽訂了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望廈條約》中的兩國國名翻譯,清朝稱“中華大清國”,美國譯作“亞美理駕洲大合眾國”,“合眾國”之稱由此誕生。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圖:中美《望廈條約》

這個國名是由美國首個來華傳教士裨治文翻譯的,裨治文還翻譯過好幾個,都不甚滿意,《望廈條約》簽訂後,他又將美國國名重新譯作“大美聯邦”。1848年,“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徐繼畬,根據廣東人叫法習慣,改了具體的字,正式將美國譯作“米利堅合眾國”,簡稱“米利堅”,“米國”誕生於此。當然,這個“米國”並非“大米之國”,僅僅只是音譯。

1853年,美國用堅船利炮打開日本國門,強迫日本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日美和親條約》,史稱“黑船事件”。此後“米國”、“米利堅”之名也開始在日本叫開,並且沿用至今。因此中國是最早將美國譯作“米國”、“米利堅”的國家。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圖:黑船事件

那為何中國後來卻棄之不用,改“米利堅”為“美利堅”了呢?因為屈辱的晚清史,被列強按在地上摩擦,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蕩然無存,自卑心導致舉國對西方無限崇拜,知識分子尤甚。因此一切對西方不好的,都被糾正,國名也開始重新翻譯,把最好,最美的詞都給了西方國家,於是有了美利堅、法蘭西、德意志、英吉利、瑞典、瑞士、芬蘭等等國名。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圖:晚清百態

反觀日本,同樣被打開國門,但由於日本迅速強大,甚至和歐美並駕齊驅,所以別看日本“脫亞入歐”,實際上迅速強起來的日本人,骨子裡還是瞧不起西方的,因此日本並沒有更改國名,還是沿用了最初叫法。二戰勝利後,美國認為日本稱他為“米國”不雅觀,於是戰後規定,日本正式稱呼美國國名時,以假名來寫,如此就不會出現“米”字了,不過日本至今非官方仍然習慣寫漢字“米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