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張士誠的結義兄弟,卻做了朱元璋的中書省平章政事,他是誰?

他是張士誠的結義兄弟,卻做了朱元璋的中書省平章政事,他是誰?

吳禎墓石武將,南京

大明北伐21.

大都督府僉事吳禎,日後的靖海侯,也是朱元璋初期的二十四將之一,剛剛自海路平定福建不久,皇帝朱元璋就委派吳禎帶上聖旨,前往關中,協助大將軍徐達攻取慶陽城。

大都督府僉事,也就是當時大明帝國最高軍事指揮部大都督府的副都督,吳禎最大的功勞就是在1357年到1367年十年間與他的哥哥吳良鎮守江陰防線,阻遏平江張士誠勢力的西進。這道江陰防線,有力地阻遏了張士誠通過南運河進入長江,繼而逆流而上進攻應天府(今南京)的企圖,是朱元璋堅實的水道防禦力量。它與另一道陸路防線——長興防線一起共同拱衛著當時朱元璋集團的統治核心應天府。這兩條防線都擔負了十年時間的防禦使命,使朱元璋放心南下浙東,西進江西及湖廣地區。

也就是說,吳禎是不可多得的防守型軍事人才。

朱元璋得知徐達久攻慶陽不下,就把吳禎派來了。這個能夠在江陰彈丸之地守禦十年之久,粉碎張士誠集團軍無數次軍事進攻及政治滲透的吳禎將軍,定然會給慶陽前線帶去寶貴的“反經驗”——如何守城,就會如何攻城。

果不其然,吳禎宣讀了朱元璋的聖旨後,就問起徐達前線的軍情。

徐達就把近兩個多月來,與張良臣的反覆拉鋸戰,以及王保保發起的多次外圍援救戰事簡要地說了一遍。

吳禎說:“剛才聖上有旨,道及攻克慶陽後的事宜,可見,聖上對奪取慶陽信心十足,毫不置疑。大將軍可要早日破敵。”

徐達笑道:“聖上明見萬里,洞察秋毫,慶陽必下。張良臣雖然負隅頑抗,我軍多次粉碎他的挑釁,也解決了王保保方面的多路援軍,現在張良臣黔驢技窮,應該在城內長嘆,惶惶不可終日了。”

吳禎問:“大人,聽聞王保保南下軍隊進駐環州外圍,不再前行,果有此事?”

徐達說:“正是。李德明等將軍在那邊防備著。”

吳禎指著身後一將,說:“大人,你看看,他就是聖上派來的。”

徐達早注意到吳禎後面站著一員大將,當然,徐達是認識他的。

誰啊?

李伯升!

這個李伯升不是別個,正是當年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多次交手,屢次擊敗朱元璋集團軍的張士誠的結拜兄弟!

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領兵二十萬,消滅張士誠勢力,他們在平江外圍發起多次攻堅戰,李伯升當時擔任張士誠的司徒(即最高軍事長官),屢戰不勝,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不得已投降了徐達。徐達攻破平江城後,馬上命李伯升前往張士誠府邸,勸說他的舊主歸降。豈料張士誠甚有骨氣,寧死不降,竟然懸樑自殺,幸得李伯升及時解救。雖然最後,張士誠還是沒有投降,欲絕食求死,朱元璋不勝其憤,下令處死張士誠。李伯升則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官封平章政事,開始為大明皇朝效力疆場。

他是張士誠的結義兄弟,卻做了朱元璋的中書省平章政事,他是誰?

《吾學編》,引自《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這次,吳禎把李伯升也帶來了。

李伯升連忙過來行禮,徐達笑道:“李平章,你來得好,環州防線,非你莫屬!”

“得令!”

“李平章先下去,休整一天,明天出發吧。”

李伯升領命而去。

李伯升走後,徐達和吳禎,還有馮宗異、耿炳文等人繼續議事。

吳禎說:“李伯升去環州,正是個好人選。”

馮宗異說:“是啊。他就是一面招牌,張士誠的結義兄弟都可以在我大明擔任平章政事一職,只是這一點,足以動搖胡虜軍心。”

徐達微笑,捋著鬍子。

他問吳禎:“國寶(吳禎原名吳國寶,吳禎是朱元璋賜名,慶陽之戰時,徐達還是親切地叫他為國寶),你當初防守江陰,經驗老到,張良臣如今龜縮在慶陽城內,如何剋制他呢?”

吳禎說:“慶陽有無水路入城?”

“有啊。張良臣還派人挖了幾條人工河道。”馮宗異說。

“好,今晚我就去探探路。”吳禎說。

原來,這個吳禎,真是個厲害的角色。

他不僅是個了得的水手,還擅長喬裝改扮去刺探軍情!

大將軍徐達道:“國寶,如今你貴為國家重臣,不可以身犯險。日前,慶陽城內小張元帥已經歸順了我軍,城內情況已經約莫明瞭,無需你去刺探軍情了。那太危險了。”

吳禎道:“大將軍,想當年,在定遠、滁州、和縣,聖上帶著咱們四處戰鬥,那時,我吳禎和兄長不是經常外出刺探軍情麼?”

耿炳文笑道:“國寶兄,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他伸手拍拍吳禎的肚子,繼續說,“你看看,你現在的肚子這麼大,還能暢遊潛水麼?”

吳禎大聲說:“有何不可?肚子大了,水性更好,沉不了!”說完哈哈大笑。

徐達也笑道:“如今,慶陽已經絕援,就等它絕糧了!國寶不用再去冒險了。”

這時候,一位大嗓門的將軍說話了:“慶陽那麼難攻麼?已經兩個多月了,不如今晚夜襲他們吧。”

他是張士誠的結義兄弟,卻做了朱元璋的中書省平章政事,他是誰?

明神機營戰士側面

大家一看,哦,原來就是雙刀王弼。

王弼,官封驍騎右衛親軍指揮使,日後的定遠侯,這次,吳禎也帶上他到前線助戰。

王弼驍勇善戰,元末天下大亂,他召集鄉里,在洪澤湖附近三臺山結寨自保。不久就帶著部隊歸順了朱元璋。那時候,朱元璋剛剛奪取了滁州縣城,四方英豪紛紛前來投奔,王弼就是其中的一支山寨兵的首領。由於他善使雙刀,人稱“雙刀王”。朱元璋把他收編在自己的侍衛軍(親軍)裡,還讓他擔任了小隊長。隨著朱元璋勢力的不斷擴張,雙刀王參與了許多戰役,戰功累積不少,到朱元璋改革軍制時,王弼就任為驍騎右衛親軍指揮使,負責保衛主上的工作。大明北伐,王弼隨軍征戰中原,也參加了山西太原戰役。稍後就回應天覆命,這次,他也跟隨吳禎,進入關中,協助大將軍攻取慶陽。

聽了王弼叫嚷,湯和瞥了他一眼,意思是說:“這裡還輪不到你說話。”

不錯,在徐達、湯和、吳禎、耿炳文面前(他們都是二十四將成員),的確是輪不到王弼說話的。可是,在當年平江戰役中,常遇春曾經對王弼說過這樣的話:“大家都說你勇猛無敵,你看能夠為我取敵軍上將首級麼?”王弼應聲而出,雙刀飛舞之際,張士誠的將士不敢接戰,紛紛敗退。常遇春乘機掩殺過去,張士誠部隊大敗而逃。王弼由是揚名軍中。

故此,徐達常遇春等人都沒有輕視過王弼,每每大戰,都會帶上這位“雙刀王”,“雙刀王”也沒有讓他的主將失望,只要有他出戰,沒有失利之戰果。

可是,湯和卻不如此認為。他覺得雙刀王就算是個厲害的勇將,也不過是個侍衛軍的頭目,在官階上差得遠了,根本不能和他這位朱皇帝的發小相提並論,故此,並不把王弼放在眼裡。

王弼是個粗人,哪裡領會得到湯和的意圖?見湯和看著他,還以為是鼓勵他出戰,於是又說:“大將軍,末將願意夜襲敵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