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如果你家孩子被問到長大以後做什麼,答當科學家時,你會不會很開心,覺得孩子有出息。

不過,孩子長大是個大事情,你最好認識一下下面這個人,聽他講講故事。

他和斯蒂芬·霍金合寫過《時間簡史》《大設計》。

他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合作製作過遊戲。

他叫倫納德·蒙洛迪諾,霍金說他是“最會講故事”的物理學家。

他會講人類從直立學步到月球漫步的,跨越百萬年的長長的故事。他也會用短短的幾句話告訴你,讀罷故事,你可以得到什麼。

在所有你能從這段冒險中收穫的經驗教訓裡,最重要的或許是那些成功的科學家所展現的性格特徵:靈活多變和不墨守成規的思考方式,耐心的探索,對他人相信的東西缺乏忠誠,改變自己看法的價值,以及對於一定存在答案並且我們也將發現答案的信念。

這個故事是《思維簡史》。故事中群星閃耀,只為照亮你的天空,啟迪你的思維。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故事:思維簡史

01 永葆好奇之心,善於向世界提出問題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爸爸,你為什麼要上班?”

“老師,我們怎麼沒有小猴子一樣的尾巴?”

誰身邊有孩子,誰就會被無數奇怪的問題包圍。《十萬個為什麼》恐怕也無法將所有問題囊括其中。心理學家弗蘭克·洛裡默連續4天觀察一個4歲的小男孩,發現他的問題多達40個。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好奇:沒完沒了的問題

你可千萬別厭煩。在科學領域,提出正確的問題是一個人能擁有的最重要的天賦。

你若缺少耐心,說不定,就讓孩子泯滅了天賦,就毀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人的大腦消耗的能量,僅次於心臟。如果說心臟負責讓人活下來,那麼大腦則要解決人怎麼活的事,當然問題多。

問題多其實是熱愛生活、善於思考生活的表現。問題多的人一般都是願意努力、願意付出的人,他們一般也都能成為幸運的人。

查爾斯·達爾文在劍橋大學完成學位時,在178名學生中排名第10。這個排名還算不上出類拔萃,但劍橋大學植物學教授約翰·亨斯洛卻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潛力。亨斯洛一面說:“達爾文這個傢伙問題怎麼那麼多”,一面把乘坐貝格爾號出海環球旅行的唯一一個推薦指標給了達爾文。這次旅行讓達爾文對自然世界產生了新的理解。

亨斯洛沒有看走眼,達爾文對於事實和它們的意義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同一個研究主題上有著旺盛和持久的思考能量。所以,他會做出常人難以理喻的事。一次,他剝掉一塊老樹皮,看見2只罕見的甲蟲,於是一手抓了一隻。這時第3只甲蟲出現了,他可不忍心錯失新品種,便把右手抓的那隻塞進了嘴裡。

連甲蟲都吃得下去的達爾文,理所當然成了著名的生物學家。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鏡頭:聚焦什麼得到什麼

問常人所不能問,做常人所不能做,那些與眾不同的人,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做成別人做不成的事情。

馬雲上一次網,就發現了網絡的神奇之處和巨大能量,產生了它能為我們帶來什麼的疑問,從而創立了網上商業帝國,並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再也離不開它。

張小龍發現了社交領域的一塊巨大空白,產生了怎麼才能填補的困惑,於是創建了微信這個社交王國,亦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再也放不下它。

02 保持個人獨立,敢於對歷史權威質疑

石頭掉到地上,雨水落入大海,只是因為,土地和海洋是它們棲息的地方,它們要到達它們的目的地。

這種目的論,是馬克思眼中古希臘最博學的人亞里士多德,解釋世界的方法論。

這個方法論,在艾薩克·牛頓之前,一直統治著自然世界的思想。

我們都聽說過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故事可以引出牛頓與亞里士多德完全不同的解釋:石頭掉到地上,雨水落入大海,可不是因為它們要回家,而是因為萬有引力的存在。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蘋果:引發對基本規律的思考

英國內戰期間,包括牛頓在內的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會,對外公佈的會訓是:“不要把任何人的話當真理。”每個會員心裡都明白,任何人,更多地指向亞里士多德。超越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世界觀,是要取得進步需要跨出的重大一步。

除了物理學界,生物學界也發生著類似的事情。

亞里士多德認為所有生命體都是智慧之神設計出來的。並且,智慧之神偏愛人類,只有人類是正常的,其它生命體都是畸形的。更進一步,智慧之神尤愛男人,女人也是畸形的,或者是有缺陷的男性。

人類以外的生命體必須感謝達爾文。他著述《物種起源》,闡述自然進化理論,證明每個物種生而平等。至於男人和女人,當然只是性別不同,誰也不需要託付於誰。

達爾文和牛頓作出了一樣的貢獻,即使科學從宗教質疑和古希臘傳統中擺脫出來。

不一樣的是,後來牛頓遭到了和亞里士多德一樣的境遇,達爾文目前則還沒有。

後來的物理學家發現了用牛頓理論怎麼也無法解釋的原子現象。他們不無痛苦地意識到,只有推翻牛頓理論,才能找到合理解釋,就像當年牛頓不得不推翻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一樣。

以相對論為人們所熟知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非常明白,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都是對牛頓的挑戰,它們將終結牛頓式世界觀對科學界超過200年的塑造。

毫無疑問的是,今天的我們都要感謝後起之秀對傳統權威的質疑、挑戰和終結。他們破舊立新開啟了新的時代。我們能夠享受的全部科技便利都源自於此。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但請不要誤解,前人的智慧結晶,後人還是要認真紮實去學習和汲取的。誠如牛頓深知,中世紀那些思想家為他們這代人砌好了向上生長的地基。他說:“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頓的經歷告訴我們:當你覺得它是真理時,你就虛心地去學習它;當你發現它有漏洞時,你就大膽地去質疑它。

03 會和外界友好互動,更會迴歸內心專注做自己的事

1684年的一個夏天,牛頓與劍橋大學的同事、天文學家埃德蒙德·哈雷碰巧見面了。

若要理解這次見面對於科學進步的重大意義,我們得先知道牛頓之前的工作狀態。

牛頓曾經因為光學研究捲入了一場學術紛爭。對所有事情都小心謹慎的牛頓,對批評感到無比憤怒,他一氣之下斷絕了和科學界的聯繫,並把這種隔絕狀態保持了10年之久。

牛頓是一直致力於瞭解世界真相的。然而,過於封閉的牛頓似乎走入了旁門左道,痴迷上了對神學和鍊金術的研究。而且,他不願意把自己的任何觀點拿出來和大家討論。正確與否,全握在自己手裡。

是哈雷的一個問題,把孤獨的牛頓從迷失中拉了出來。

哈雷懷疑開普勒定律不只是描述行星軌道運行那麼簡單,它應該能反映一些更深層次的真相。誰能找到真相併證明真相呢?

牛頓接下了哈雷的問題榜,但他顯然比哈雷更為執著。牛頓在短時間內就寫出了短文《論天體在軌道上的運動》,哈雷激動萬分,想要在皇家學會發表這個具有革命性的論述方法。牛頓拒絕了,他給出的理由是:“我現在還在研究這個課題,在我發表我的論文之前,我很想知道它的根源。”

為了追根溯源,牛頓開始像機器一樣工作,吃飯和睡覺都常常被省略,鍊金實驗室的大門關上了,神學也被擱置在一邊。據說他的貓在此期間長得異常肥胖,因為它總能吃到牛頓留在盤子裡的食物。而牛頓的室友則稱,他經常在早上看到,牛頓還在他頭一天晚上待著的那個地方,依然還在解決同一個問題。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肥貓:吃了牛頓的食物,節省了牛頓的時間

其實,牛頓把每天工作18個小時、每週7天的習慣,堅持了許多年。

貓的身體變胖了,牛頓的思考變得更有力了。他最終找到了根源,9頁紙的《論天體在軌道上的運動》變成了3卷的《數學原理》。這是一本改變人類思想的書,牛頓用為數不多的幾個原理,解釋了無數真實世界裡的現象,當時風靡歐洲大陸。

試想,沒有和哈雷交流碰撞,牛頓能否從誤入歧途的泥潭中走出來?

試想,若是聽從哈雷的建議,急於發表《論天體在軌道上的運動》,還會不會有《數學原理》的出版?

是的,科學家無法在真空中生存。即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也需要和其他人進行互動來獲益。

是的,不能堅守自己的內心,不能專注於自己的領地,永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就像《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特介紹的,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們不會切斷和外界的聯繫,但一定會給自己單獨安排能高效工作的時間

: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榮格在瑞士一個名為柏林根的村莊,建了一座塔樓,專門用於在一定時間內獨自思考和工作;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每年都要安排2個“思考周”,躲進湖邊小屋,只讀書思考。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小屋:思考大世界

04 從不因失敗後退半步,始終如一追逐自己的目標

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還在學校唸書,特別迷戀有邁克爾·喬丹上場的NBA比賽,每每要逃課去看電視。我們總認為喬丹是神一般的存在,他能秒殺對手,他能絕地反擊,他創造了數不清的經典瞬間,是人們心中的英雄。

可是,喬丹是如此總結自己的:“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投丟了超過9000個球,輸掉了差不多300場比賽,有26次我被託付來完成制勝一球,但我投丟了。我在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就是我為什麼會成功。”

他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失敗,失敗激起了他成功的慾望,失敗讓他找到了成功的秘訣。

霍華德·加德納在《非凡頭腦》中總結,傑出的人有著“一種能夠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獨特才能”。其中暗藏著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使是事情發展不順利,也能擁有想要提升自己並堅持不懈的激情。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成長:最好的潛力股

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是科學界一個敗而不餒、終獲成功的例子。首先,他的原生家庭就充滿了不幸。他15歲時,父親去世。他母親對他表現出的智力充滿信心,歷盡艱辛帶他進入了聖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此後不久,他母親便到另一個世界找他的父親去了。

母親留下的遺言,成為了門捷列夫一生的信條。

戒除空想,專注工作,放棄空談。耐心尋找上帝和科學的真理。

門捷列夫取得執教資格後,被安排到一所遙遠的克里米亞高中任教。事實上,因為克里米亞位於戰區,那所高中早就關閉了。他毫不氣餒地回到家,在聖彼得堡大學找到了一份無薪的大學教師工作。當然,他是通過講課賺取小費謀生的。後來,他還謀得了那裡的教授一職。

學過化學的人都背誦過門捷列夫首創的元素週期表。不過,我們用著現成的元素週期表,卻不一定知道,這個現代化學的核心組織原理,經歷了一番怎樣艱難的誕生之旅。

對於元素該如何分組,順序該如何排列,剛開始時,門捷列夫感覺面對的是一堆亂麻,找不到頭緒。他甚至用和朋友玩“耐心紙牌”遊戲的思路,來試著做“化學耐心”的遊戲。

元素尚未完全發現、元素性質不甚明瞭、元素重量存在錯誤、運用方法不得竅門,所有這些問題,讓門捷列夫的任務顯得異常艱鉅。

靠著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的直覺和信念,門捷列夫通過重新制作拼圖的部分圖塊,以及完全製造其餘的圖塊,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拼圖。這張拼圖呈現在世人面前,人們在驚歎它的美麗時,很難想象成功的拼圖背後,還有無數張沒有拼成的。

總之,那些成功的方案遠遠沒有那些不成功的方案數量多。幸運的是,成功的方案總算脫穎而出了。

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說:“想有一個偉大的點子,那就多去想些點子。”好點子不會憑空產生,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的,它往往是從那些不好的甚至是錯誤的點子中孕育萌芽,經過實踐才成形出來的。

讀《思維簡史》,把“天才思維”裝進你的腦袋

點子:好點子會發光


文章作者簡介:李想國,跨行業職場人,願用正向深刻的觀點、溫暖心靈的文字,構築你我的理想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