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盛魁

从河曲老家跨过黄河,奔走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我好像走进一座神奇美丽的历史博物馆。每一条河流都是解说员,她们在款款地诉说着山西人走西口的凄楚与悲酸。而每一道山沟,又像是一座收藏室,在那里依稀可见走西口人留下来的血泪与遗踪。一望无垠的沙漠上,撒落着走西口人的斑斑白骨;而凄凉悲壮的《走西口》,无时不回荡在茫茫的草原上。

走西口,那曾经是怎样壮观的一段历史啊!不用从赵武灵王身穿胡服、携箭骑马大破林胡楼烦时期说起了。也不用去翻捡秦将蒙恬统领大军北进阴山辟地千里的陈年旧事了。那时候几百万内地百姓被逼着捆着,穿越沙漠,去修筑赵长城和秦长城。工事完了,人也就死了、散了———那段历史离我们太远太远,我们听不见他们啼饥号喊的声音,也无法描摹出他们死囚般的凄惨情景了。我们还是从三百多年以前说起吧。那时候蒙古地界幅员辽阔,人烟稀少,依然是一派“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雄浑景象。要不是葛尔丹反叛,蒙民们或许就那般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了。可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胸腔里总是滚动着不安分的血液,他们不愿意接受满人的统治,就像野马不愿意被人羁绊一样。他们忍受不了单调艰难的日月。剽悍的蒙古骑兵终于怒喝一声,暴风般向中原袭来。塞外告急,惊动了康熙皇帝。玄烨龙颜大怒,亲率大军,第三次征讨不服管教的葛尔丹。这一次清兵一直打到宁夏去,把葛尔丹打得人仰马翻举手投降,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来。

康熙班师回朝时,给山西巡抚下了一道手谕,允许汉人进入蒙古地界垦荒种地。于是在十七世纪末期,拥挤的山西人终于有了施展身手的好去处。有那么多人走出家门,肩挑背驮,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漫漫西口路。别看他们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脑子里可是一点儿也不糊涂。明知道不是进京赶考,明知道不是去做官守边,但这些赤手空拳的农家汉子们,谁都在谋划着自己的锦绣前程。走西口的山西人,凭着顽强的生存信念,凭着祖传的坚忍勤苦,终于在茫茫荒原上落下脚跟。或开荒种地挖渠修堤,或拉船采药坐地经商,或者拉起骆驼,闯进后山草地和蒙古人做起买卖来。

这就有了奇迹般的“复盛公”。原先不过是两个祁县人经营的一所豆腐作坊罢了,竟然就发展成为票号钱庄遍布全国的著名商行。以至于慈禧太后和孔祥熙也不得不向山西老乡伸手借钱。

复盛公的气派实在是够大的了。可是我在西口外采访时,有好多山西人对我说,若论派头之大、业务之广、分号之多、钱财之巨,乔家的买卖根本比不上归化城的大盛魁。他们说那才叫规模浩大气魄宏伟!他们说乔家不过是在中国的地盘上折腾而已,而大盛魁却把买卖做到外国去了。大盛魁的钱财,大约能填满一条河!他们说。

大盛魁的鼻祖是祁县赵村的两位流浪汉。康熙解除禁令后,他们随着走西口的滚滚人流进入蒙古地界。不少人散落到人烟稀少的游牧区去了,这两位却是专往热闹的地方凑。那时候包头很小。于是他们就挤进归化城去了。他们操着一口祁县腔,广交蒙古朋友,四处打探消息,终于找到了发财的好机会。蒙古王爷住在京城,需要源源不断的银子,而他们的财富却像柴草一般堆在草原上。坐地经商固然获利不少,但如果能把京城、归化和后山草地、新疆沙俄连起来,那可就是天下第一号的买卖了!

两个流浪汉立即行动,拉两峰骆驼驮一些简单的行李和日常用品,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蒙古人聚集的地方去。一路上熟记王府和寺庙的地址,逐一拜见当地王爷和旗里的扎萨克。他们走进蒙古包,了解蒙族的民情风俗,记下来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物品,而且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他们活着,就不会对蒙古兄弟说一句假话……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规模就更大些。两三代人下来,便有了声名显赫的“大盛魁”。

大盛魁到底有多大呢?据史书记载,他们所经营的铺面,撒遍了蒙古新疆哈萨克车臣俄罗斯。他们所经营的商品,当时人称“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据说大盛魁在鼎盛时期,雇员达7000多人,养有十万峰骆驼,年贸易额一千多万两白银。

当时的归化城,最壮观的景象是送大盛魁的驼队上路。领队掌柜骑马走在最前面,其威风不亚于出征的皇帝。后面一链链骆驼紧紧相随,三千条护驼狗吠声一片。千担货物之外,还驮着账房、炊具、食物等路途中一应生活用品。驼队规模浩大,组织极为严密。掌柜的是总领,务必保证一路上人畜平安,不出意外。到了目的地,所有买卖都由他来定夺和决断。协助他的“大先生”,则负责盘点货物,记清账目。其余人等,一路上找水做饭,放牧守夜,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不得有丝毫疏忽与懈怠。

有一年驼队到达新疆后,得知有一种货物价高利大,立即在几条狗肚上栓了急件,着它们连夜赶回大库伦报信,结果发了一笔大财。为此大盛魁专门给狗设立了股子,且有一笔优厚的“狗食费”。

大盛魁的覆灭,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外蒙古一独立,即宣布封锁边界。大盛魁在外蒙的财产,一概予以没收。留在那里的商人和骆驼,以后也就没有踪影了。复盛公在祁县留下一座乔家大院,大盛魁给人们留下的,却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大盛魁在鼎盛时期只知道一味的赚银子,也不知道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以致现在的人们看他们是那样的遥远和缥缈。

多少年之后,人们都不知道大盛魁的始祖姓甚名谁。当晋商研究成了门热学之后,有人考证出大盛魁是山西太谷武家堡人王相卿在雍正初年创立的,不知根据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