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前言

英國正如其悠久的歷史一樣錯綜複雜,神秘悠遠。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不列顛半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及系列島嶼組成。而在封建社會,不存在聯合一說,那時只有佔領和臣服:但無疑英格蘭是眾多王國的中心。在英國封建社會的許多王朝中,如,諾曼王朝,金雀花(安茹)王朝等等,在眾多王朝中都鐸王朝無疑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王朝。都鐸王朝的歷史起源於紅白玫瑰戰爭,玫瑰戰爭也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不止是史學家,文學家也多有描寫。非常暢銷的小說《冰與火之歌》中也能看出玫瑰戰爭的影子。但是,古英國時人物的各種重名,以及各個家族交錯的聯姻,讓人讀起來,覺得英國史減重雲裡霧裡,疑問眾多。

玫瑰戰爭如其名一樣浪漫嗎?英法百年戰爭是造成金雀花王朝沒落的原因嗎?反覆拉鋸的蘭開斯特與約克家族,為何最終投降於亨利·都鐸帳下?都鐸家族的上位是運氣的膨脹還是實力的使然?先後迎娶六位妻子的亨利八世,真的是一個只要男嗣的渣男?都鐸家族出色的女人們在王權之下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瑪麗一世的血腥統治是性格使然?美貌的伊麗莎白為何終身不嫁?議會真的如它展示的那樣有用嗎?一切是否都只是一場權利的遊戲?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都澤王朝標誌圖案

我細讀完這段歷史後,無數像迷霧般的疑問卻突然地聚攏了,它們匯聚成了一個美麗而極具神秘的圖案,它是英國曆史上這段紛繁複雜的歲月的結晶——都澤王朝的標誌圖案。紅玫瑰花瓣包裹白玫瑰花瓣,既是融合,也是侵吞;支持著美麗的花朵的是帶刺枝幹,透露著孤傲與尖銳,殘留在細刺上的血痕毫不掩飾地向世人宣示著她的堅強。

下面,就讓我們慢慢地走近這朵奇特的帶刺玫瑰,從她談起,用她切入,來看清英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史詩、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都澤王朝。

一、染血的玫瑰

  • 1.玫瑰的起源

提起都鐸王朝,其家族歷史應追溯到金雀花王朝時代,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主愛德華三世開創了公爵時代(英格蘭原先只有伯爵):康沃爾、蘭開斯特、克拉倫斯三大公爵。後來的國王又冊封了我們所熟知的約克、格羅斯特,薩福克等公爵。

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個兒子約翰被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由於他出生在今天比利時的岡特,因此被稱為岡特的約翰,是紅玫瑰家族的始祖。而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個兒子埃德蒙,被稱之為蘭利的埃德蒙,當時埃德蒙為劍橋伯爵,後來才被封為第一代約克公爵,是白玫瑰家族的祖先。紅白玫瑰戰爭就是對這兩個家族爭奪王位的內戰的一個稱呼。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大公爵或許是愛德華三世為安排好幾個兒子的前程而設立的,卻沒有想到給自己的孫子:黑太子的次子——理查德二世,造成了極為難堪的境遇,他被攝政王架空王位。紅白玫瑰之爭就從這裡開始。

為了緩和政治矛盾,並加強自己成為英王的合法性,1486年1月18日,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亨利七世同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舉行了結婚典禮,他們原本就都是愛德華三世的後裔。亨利七世宣佈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併,平息了對其繼位的爭論,更以這場敵對家族之間的聯姻,結束了玫瑰戰爭。並將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合併組成都鐸王朝的王徽,紅白“都鐸玫瑰”。—— 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 《世界文明史》

  • 2.幸運兒亨利都鐸與倒黴蛋理查德三世

一旦有戰爭,議會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當時議會的主要作用是作為徵稅的工具。戰爭需要高昂的軍費開支,國王若是一個人決定是否進行戰爭,必然會受到民眾的非議,如在愛德華一世時,就曾創下在位35年間召開了52次議會的盛況。但是在理查德二世在位期間,議會被掌握在他的叔叔們——大公爵的手裡。可以這麼說,英法百年戰爭為英國大公爵勢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不和平卻合適的環境。在幾大公爵中最有實力血統也最高貴的兩大家族,自然對王位頗有野心。

但是何以最終王冠會掉落於這個威爾士小兒——亨利都鐸的頭頂呢?

理查德二世最終被廢黜,蘭開斯特家族在經歷了三任君主之後,政權落入約克家族手中,兩朵玫瑰的爭奪戰也正式開始。

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儘管成功上位,但是他的兒子卻沒有那麼幸運。在愛德華四世去世之後,小王子愛德華五世卻被王叔理查以愛德華四世與伊麗莎白王后婚姻不合法為由而廢黜。理查成功得到王位寶座,但這個得位不正,使得約克王朝危機四伏。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亨利·都鐸作為都鐸王朝的創始人,不得不說他實在是很幸運。雖然家世並不是很顯赫,但時勢造英雄。亨利·都鐸是其母親馬格麗特·博福特與第二任丈夫——亨利六世的弟弟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鐸所生。博福特家族是蘭開斯特家族第一大旁支,但是由於紅王后推翻愛德華四世復辟失敗,蘭開斯特家族的直系男嗣在戰爭中幾乎殆盡了,作為外孫,亨利·都鐸獲得了機會。亨利·都鐸雖然長期與母親骨肉分離,但叔叔賈思伯·都鐸卻一直保護著他,且由於各種利益勢力的拉扯,在流亡法國後,布列塔尼公爵弗朗西斯二世“熱情”地收留了叔侄倆。雖然生活在海外諸多不便,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而且在各種環境下也增長了亨利都鐸的能力,畢竟,愛德華四世的手伸不到法蘭西。藉助於母親在國內為自己周旋,後來又憑藉與約克的長公主伊麗莎白的聯姻,亨利·都鐸夢寐以償的順利登上了王位,是為亨利七世。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相比亨利·都鐸,理查德三世在上帝面前顯然站不穩腳跟。理查德三世在哥哥死後,將侄子關進倫敦塔,而兩位小王子的死亡,更是將他推上風口浪尖。他自己也識人不清,將他推上王位的白金漢公爵實則狼子野心,暗中聯合了博福特夫人和前王后伊麗莎白。儘管後來三人的聯合陰謀很快敗露,理查本來可以穩住自己的王位,但是其唯一的繼承人“米德漢姆的愛德華”卻去世了......

二、藍鬍子和亨利八世——真實的童話

《藍鬍子》的童話故事被收錄在《格林童話》中,是法國詩人夏爾佩羅所寫。故事說的是一位貴族先後娶了六任妻子,與最後一任妻子結婚後,有一天這位貴族告訴妻子自己要出一趟遠門,並把家裡所有的鑰匙都給了她,其中有一把金鑰匙,貴族警告她,千萬不能打開那扇門。貴族走後,耐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妻子還是打開了那扇門,發現了五具女人的屍體,血流了一地,妻子的過於驚慌,想起的人們對貴族前五任妻子去向的猜測,不小心把金鑰匙掉到了地上,沾上了血跡且無法擦除,最後,貴族回來之後發現了這個事情,就一氣之下把妻子殺掉了......

故事聽起來有些詭異,有些地方的書寫也並不合邏輯,但是我們不由巧妙地發現,這個故事的某些內容似乎與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八世的經歷很巧合。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在哥哥亞瑟死後成為了唯一的繼承人。他生活在一個較穩定的時代,父親已經將江山鞏固下來,為他剷除了約克家族的隱患,亨利八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婚姻,他一共結婚六次,除了最後一任皇后,其他幾位都不得善終。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如果只關注國王的婚姻,未免過於膚淺,但是由國王的婚姻事件所引發的宗教改革問題卻是真正令人矚目。為了與第一任妻子凱瑟琳——西班牙公主,也是曾經的長嫂結婚,亨利八世進行了宗教改革,不僅擺脫了教廷的控制,而且從事件中獲利頗多。亨利八世為什麼可以進行宗教改革?這是與當時處於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的環境密切相關。君主權力的提高使其希望擺脫教會的束縛,所謂為了愛情只是一個供世人談資的幌子罷了。

三、亨利王朝的女人們

  • 1.袖珍王太后瑪格麗特·博福特

這位著名的博福特家族的後人,其一生的經歷可謂是動盪不安。她出生時,剛逢兩大玫瑰家族開戰,一生結婚四次,但卻都是政治婚姻。在兒子亨利·都鐸出生後又一直忍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在國內一直忍辱負重,蟄伏多年,最終抓住機會將自己的兒子送上了王位。

或許這位王太后也曾經想問鼎王位,但是當時人們對於一個女王並不能太接受,而且這位王太后身形過於瘦小,與國家君主的光輝形象不相符,但是這位王太后在政治局裡摸爬滾打多年,在都鐸王朝建立之後,常與議會一起討論國家大事。

  • 2.二嫁王妃: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

為了鞏固英格蘭與西班牙的關係,亨利七世與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為長子亞瑟和西班牙的小公主凱瑟琳簽訂了婚約。這位公主嫁過來之後,威爾士親王亞瑟卻短命而亡,他死於一場熱病。寡婦凱瑟應該何去何從?當時正值亨利七世的妻子伊麗莎白皇后難產而亡,為了保住與西班牙的同盟,亨利七世曾向凱瑟琳求婚。最後,凱瑟琳卻與亨利七世的次子就是後來的亨利八世結婚,史學家傾向於凱瑟琳即將回國,為了挽留,他將凱瑟琳許配給了自己的次子——亨利八世。但是,文學家更傾向於兩人是因為相愛才在一起。

但是當時的聖經和宗教一致認為這是亂倫,弟弟娶自己的長嫂,實在是有違常倫。凱瑟琳與亨利八世的婚姻也因此引發了英國的宗教改革。

都鐸王朝是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年代,在這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英國的政治生活發生了深刻變革,它所表現出的鮮明特徵,使“都鐸體制”已作為一個專用名詞納入比較政治學的語彙。在這變革當中,議會的變化佔有突出地位,特別是由於都鐸王朝處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學者稱此次革命為“內戰”)的前夜,而這場革命在-定程度上又表現為議會與王權的衝突,所以歷代學者對都鐸議會都給予高度重視。—— 劉新平 《英國都鐸王朝議會史研究述評》

凱瑟琳為了與亨利八世結婚,稱自己未與亞瑟圓房,據說伊麗莎白皇后在彌留之際,曾經預言,如果亨利八世娶自己的長嫂,將會無後而終。果然,這位西班牙公主,只與亨利八世生了一位女兒瑪麗·都鐸。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 3.兩位女王:“血腥瑪麗”和“童貞女王”

亨利八世只有一個兒子,但是後來卻去世了,只剩下亨利八世的兩位公主繼續繼承大統,此時,人們不得不接受女王。

瑪麗·都鐸作為亨利八世的長女,身份是非常高貴的,但是與其高貴血統不相符合的是她的人生經歷:因為凱瑟琳遲遲未給亨利八世誕下男嗣,兩人的婚姻狀況很不好。父親與母親婚姻不和,瑪麗自然也被父親丟到一邊,之後的幾位繼母並不好相處。有一段時間,瑪麗竟然被指派去照顧小嬰兒——自己的妹妹伊麗莎白。童年的經歷使得她性格內斂外厲,多疑多忌。瑪麗女王並不無能,在即位的五年裡,她將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但是這位隨母親信仰天主教的女王,與當時英國興起的新教卻有些格格不入。為了復辟天主教,瑪麗女王與異教徒進行了持續鬥爭,因為她用火刑處死300位新教臣民,她被稱做“血腥瑪麗”。

從亨利七世到伊麗莎白一世,英國都鐸王朝的歷代國王的婚姻無不與政治有關,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民族國家的觀念對王室婚姻的影響是越來越深刻了。伊麗莎白女王的婚姻之所以久拖不決,民族國家的利益已漸漸引起國人的關注,國王不能捨民族與國家的利益於不顧而專視其家族利益為要了,這不能不說是主要原因。—— 百科資料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伊麗莎白一世帶領英國走向了海權時代,但這位女王上位後卻並不那麼的穩定。從她成為女王開始,英格蘭內外交困的處境,為這位新女王設立了一道大坎。當時國內因為稅收問題導致民眾起義,國外的法蘭西王國又虎視眈眈。然而,伊麗莎白勵精圖治,帶領英格蘭闖出了一片天下,為英國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儘管政治上成就斐然,美貌的伊麗莎白又名聲在外,但這位偉大的女王卻終身未嫁。儘管她的臣民一直要求女王尋找自己的愛情,但伊麗莎白卻一直在拖延搪塞。

伊麗莎白作為一個強國的君主,其身家委任早已不是一人之事,政治利益的糾葛錯綜複雜,實難取捨。


奇特玫瑰背後的端倪

蘭開斯特與約克兩大家族的族徽是“roses”,是古老的薔薇品種。戰爭最終以紅玫瑰的獲勝而告終,正如後來都鐸王朝的標誌,紅玫瑰包裹著白玫瑰,呈現出吞沒之勢。

然而這朵奇特玫瑰的寓意遠不只這些,正如人們往往會因為玫瑰花瓣的美麗而忽略了它所帶的尖刺,英國曆史走到了都澤王朝階段,這個被稱為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一些如尖刺般藏在封建繁榮下的端倪開始隱隱顯露: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第一是平民王后的出現,如白王后伊麗莎白。對於重視血統的英格蘭傳統來說,平民雖然可以成為國王的情婦,卻不能成為正室。因為各種政治聯姻是維繫特權和鞏固家族勢力的基礎,平民王后的出現也體現出王權的高貴性和階級性受時代觀念的影響趨於世俗化。

第二是由皇帝婚姻問題引起的宗教改革,在之前略有提及。當時羅馬教廷控制了英國1/3的土地,且向政府徵收十一稅。到了亨利八世時,教皇被法國國王控制,這意味著法國可能通過教廷干涉英國內政。當時英格蘭國內還有一個事件——圈地運動,圈地運動使得國內起義頻發。貴族圈地,最後也導致市民階層與商業資本的崛起,新的貴族的產生對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三是女王,即女性繼承人的出現。當然,法律早有規定,女性也可以繼承王位,但是至此以來,各位在任國王都努力誕下男嗣,女性繼承人一般都以政治聯姻方式送去國外或與國內貴族聯姻,鞏固王權。即使沒有男性繼承人也是由皇帝的弟弟的男嗣來繼承大統。女性繼承人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王權的旁落——許多事情議會可以直接出面而不需要男性國王拋頭露面,這也是議會權力擴大的體現。

玫瑰戰爭、真實童話、血腥瑪麗,英國封建歷史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

都澤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透過這三點,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端倪它叫做資本主義。如同尖刺隱藏在玫瑰花瓣的美麗之下,它隱藏在都澤王朝封建的繁榮之中,不易察覺,卻已經能令伸手觸碰者流血。

參考資料: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 《世界文明史》;劉新平《英國都鐸王朝議會史研究述評》;西蒙·沙瑪《英國史》

我用獨特的角度獨特的角度解讀歷史,看到不一樣的歲月,不一樣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