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母則剛,爲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她做出了選擇,親眼看著戰敗的弟弟被亨利當做冒牌貨殺掉了。


提起英國的歷史,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玫瑰戰爭。

而一部八集的迷你劇《白公主》,就講述了隨著約克的伊麗莎白(亨利八世的母親)與亨利七世結合,玫瑰戰爭終於落下帷幕,都鐸(duo)王朝開始興起的故事。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簡單科普下:薔薇戰爭(又稱玫瑰戰爭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後裔:

三王子後人:蘭開斯特家族

四王子後人:約克家族

圍繞英格蘭王位進行的戰爭

劇中開頭,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終於打敗了約克家族的後人,得意的坐在王座上開始處理政事。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但是年輕的國王高興的太早了,約克家族的殘餘份子仍對他虎視眈眈。在母親瑪格麗特的建議下,他召見了約克的伊麗莎白。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伊麗莎白的出演者是朱迪·科默,她曾在《殺死伊芙》中完美的詮釋了:一個反社會、冷血變態的精分殺手談戀愛的殺手形象,明明是個邪惡份子,偏偏讓人討厭不起來。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伊麗莎白憤恨的看著這個殺死她戀人(理查三世)和家人的新任國王。(這個白眼要翻上天了)。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亨利母親的扮演者:米歇爾·菲爾利曾經在《權利的遊戲》中就出演羅柏·史塔克的母親。在這部劇裡她最愛說的話是“以上帝之名”,打著名號做盡壞事。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劇中亨利的表現,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一個寶媽男。凡事都要聽從母親的意見,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不負責的行為,這種寶媽男心中未必沒有主見,但是他們更樂於把事情甩鍋給自己的母親。

聽媽媽的話,只是他們自私、懦弱的擋箭牌而已。

但是人總要成長,在伊麗莎白的調教下,並且育有長子亞瑟後。亨利終於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這裡面最有爭議的一幕是:

伊麗莎白和僥倖逃脫追殺的親弟弟理查德的重逢,弟弟希望她向全國子民承認他約克王子的身份,弟弟向她承諾,絕對會善待她的孩子。

她做出了選擇,親眼看著戰敗的弟弟被亨利當做冒牌貨殺掉了。我記得當時評論下很多人罵女主渣,為了丈夫和王后的地位連親弟弟都加害。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如果那些人中有人當了母親,就不會說出這麼愚蠢的話了。

所謂為母則剛,即使理查德承諾過會善待她的孩子。

作為一名母親,她也不敢拿自己兒子的命來賭:

親弟弟會不會對擁有亨利一半血統的孩子下手,就像和商人談情誼,和殺手講慈悲,那才是真正的愚蠢。更何況戰爭已經結束,她的兒子註定是英格蘭未來的君王。

而寶媽男亨利終於看清了母親的為人。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伊麗莎白,由一個天真少女轉變為一個堅強勇敢的母親。

亨利七世,由一個軟弱糊塗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殺伐果斷的君王。

夫妻齊心,其利斷金。著名的都鐸王朝的興盛將由他們開始開啟。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為母則剛,為了兒子她還是放棄了弟弟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