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殺人男孩”、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最新消息

“大連殺人男孩”案件最新消息:收容教養三年。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目前法律框架內,對蔡某某最嚴厲的措施。

被害者家屬無法接受,更有萬人聯名要求嚴懲殺人犯的照片流出。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圍繞預防性侵制度、完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立案制度、防治校園欺凌、建立專門機構等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列席會議人員提出了相應的修改建議。花姐將持續關注後續動態。

只因“未成年”......

目前,依據我國刑法,未滿14週歲,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只因“未成年”,多少暴行和犯罪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戒。多少未成年人,仗恃現行法律的年齡“保護”,無需為後果負責。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介紹,“在廣州市,從2019年1月1日到8月31日,未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涉案,因為他年齡不到,實施了八類嚴重案件的,殺人、故意傷害、強姦、搶劫、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孩子,有57人,已滿14週歲未滿16週歲未成年人涉案人數達到256人,這兩類人群加起來已經有313人。”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去年發佈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校園暴力案雖然呈逐年下降趨勢,2015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1000多件,2016年、2017年分別同比下降16.51%和13.37%。但是,其中有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而且每一起個案都讓人揪心不已。

“大連殺人男孩”、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最新消息

截圖源自網絡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突出,校園暴力又是問題滋生高頻領域,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將迎修訂,是解決突出矛盾的必然選擇。

奔三的寶媽,不敢看《少年的你》

由周冬雨、易烊千璽兩位主演的《少年的你》,10月25日上映,截止花姐發稿已經突破6億票房,豆瓣評分穩居8.4。

儘管兩位主演演技炸裂,“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感情線更是惹人盈眶,花姐也不敢看《少年的你》。因為註定會淚奔,會揪心和憤怒。

校園暴力是全世界需面臨的問題,從小學中期到中學後期,是孩子暴力行為的一個高發期。很多人在知乎上關注和分享自己曾經被欺凌的經歷。有家長提問“孩子在學校被欺凌,我該怎麼辦?”

“大連殺人男孩”、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最新消息

圖片源自網絡

李玫瑾教授:學會自我保護是第一步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分享自己如何第一時間教孫女反擊保護自己,“揪著他的耳朵,兩邊拽,一拽,他一疼,他就把你放下了。”而她自己也因為父親教授了很多防身術,更有安全感地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期。

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需從小鍛煉出良好的體能,學會自我保護,有運動就會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負。

校園裡的“施暴者”類別多樣,有的是成績好的學生,有的是不學無術的學生,有的甚至是老師。但無論在哪個社會圈子,“施暴者”一般都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說,無論是良好的體能還是防身術,都是孩子自我保護、預防校園暴力的第一步。

孩子有力量的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需在規則內保護自己,不要傷到別人哪些地方,以防自己反成“施暴者”。同時也不能以大欺小,這是家教問題。

及時介入,你是孩子的“救命稻草”

知乎上,有的分享者表示曾經在遭受欺凌時告知父母,但父母因各方面原因不以為然,導致自己孤軍奮戰,陷入抑鬱難以自救的狀態。

幼師虐童事件屢屢發生,幾乎每一天就會爆出一宗相關新聞,觸目驚心。花姐一位朋友的女兒已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但她還是堅持自己帶孩子去上早教班,待孩子能向她清晰表述在幼兒園的一天,再送孩子上幼兒園。

為什麼反倒隨著孩子的成長,有些家長反而對孩子缺乏傾聽和關注?如果家長們都能關心、瞭解孩子每一天在學校的情況,接收、信任孩子的求救信號並深入瞭解,是不是就能與老師一起更早介入校園暴力事件,以降低事件的傷害影響?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家長的介入不一定能順利或圓滿解決問題,但對於正受欺凌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是這場漩渦的“救命稻草”,至關重要!

並不是每個“陳念”都會有“北野”守護,蔡某某也不止一個。法律制度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學校、老師需要建立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監督制度,但“養兒長憂九十九”,家庭始終是孩子肥沃的教育沼澤。

“大連殺人男孩”、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最新消息

【B.POP,關注童心,發現美好,傳播正能量。公眾號:波普花BP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