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出動550萬兵力分三路對蘇聯進行閃擊作戰,對於這個突然的打擊,蘇軍剛開始顯得有些慌亂,以至西部特別軍區損失慘重,但在斯大林和朱可夫等蘇軍高級將領領導下,迅速在莫斯科戰役扭轉了被動局面。有人認為,對於德軍這次閃電進攻,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應當承擔一部分責任。那麼,朱可夫擔任這一職務時,有沒有針對德國可能發動的進攻制訂周密的作戰計劃和提出具體的防禦措施呢?

1940年底,蘇軍統帥部召開了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主要內容不僅把對德作戰提到議事日程,還對蘇軍排兵佈陣進行了重點安排

從諾門罕戰役戰場勝利歸來後,朱可夫被任命為蘇軍最大的軍區之一基輔軍區擔任司令員,當他把轄區內的情況統一摸排一遍後,根據當前歐洲戰場形勢寫了一份軍事報告,由於他剛從蘇日戰場勝利歸來,斯大林和統帥部理所當然對他高看一眼。

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朱可夫之所以要寫這樣一個報告,因為德軍閃擊波蘭以來,雖然蘇德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但兩國首腦心裡都清楚,這個條約只不過是個暫時的權宜之計,從實際行動上,雙方都在做著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準備。作為防禦西方來敵的前沿軍區,朱可夫對戰爭的嗅覺更加超前一些。

但是,蘇軍雖然已經把德軍當做假想敵,卻仍然停留在對蘇芬戰爭的總結教訓上,因為這場戰爭,蘇軍名義上贏了,實際上是付出了比預想多幾倍的代價才勉強取勝,而且象芬蘭這樣一個軍事弱國居然能抵抗那麼長時間上,讓蘇軍總參謀部很沒面子。在1940年夏天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斯大林已經動了要調整總參謀長人選的心思,由於對德情報判斷和紅軍改革等的影響,直到1940年底,他才下決心讓朱可夫進入總參謀部負責軍事工作。

實際上,德軍制訂巴巴羅薩計劃與蘇軍調整統帥部機構幾乎是在同一條軸線上,從這點足以說明雙方統帥都在暗中較勁。當1940年12月18日,德國元首簽訂第21號指令,命令德軍在1941年5月15日前做好所有進攻準備時,蘇軍統帥部也在緊鑼密鼓制訂防禦德軍進攻的方案。這個計劃藍本剛開始並不是由朱可夫負責,在他上任總參謀長以前,已經修訂過幾次了,但這個計劃從起草到完善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在防禦方向上選擇失策。

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斯大林認為,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完全是為烏克蘭的能源和糧食,因此蘇軍的主要防禦方向是烏克蘭而不是白俄羅斯,當朱可夫上任以後,雖然也發現了這個漏洞,但鑑於斯大林的權威,他並沒有做進一步的建議和修正,他自己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在這個防禦方案漏洞上沒有及時提醒的失職並沒有隱瞞。

面對方方面面傳遞來的德軍進攻消息,朱可伕力所能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對於擔任總參謀長一職,朱可夫從接任那天起就向斯大林表明瞭態度,他並不適合這個崗位,對於一個一直在基層部隊任職的將領來說,朱可夫更喜歡在軍區和戰士們在一起。但既然接了這副擔子,他也夜以繼日的操勞起來。

由於在制訂對德作戰計劃上,事先是由斯大林親自安排交由沙波什尼科夫、麥列茨科夫和瓦杜丁負責,朱可夫只能在原基礎上根據西部戰線實際進行按部就班的調整,在有限的時間裡,他還是按照自己在實戰中的經驗進行了周密部署。

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首先,朱可夫事先對德軍可能進攻的幾個軍區打了預防針,要求他們儘可能做好應急準備。由於蘇德簽有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又再三重申不能激怒德軍,朱可夫只能採取折中辦法,把德軍向蘇聯邊境集結寫成通知下發到各部隊,警告各軍區要做好可能的戰爭準備。應該說,如果是個負責任的軍事將領,對這個通知就要按戰備要求抓好落實,可惜,朱可夫剛上任不久,上下級關係和指揮順暢都需要磨合,他這條通知並沒引起下面高度重視。

其次,朱可夫發現西部各軍區兵力並不充裕,臨近西部邊境的波羅的海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基輔軍區和敖德薩軍區現有兵力有編無兵,必須在內地軍區調派兵力補充到這些軍區,但斯大林卻以大批量調動兵力容易給德軍造成口實,只給朱可夫調配了4個集團軍,並要他以野營訓練的形式加強偽裝和謹慎部署。

即便這樣,朱可夫還是制訂了一個補充計劃,主要目的就是為應對西部地區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而採取的應急預案,主要內容就是就近動員和宣佈戰爭狀態後能迅速從附近調集兵力馳援。

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再次,朱可夫重點強調了各軍區前線部隊的防禦戰鬥部署。按照戰時需求,他制訂了一個詳細的防禦計劃,內容細分到每個集團軍負責的區域和地段以及各師以及兵種任務。

以上這些措施對於德國入侵蘇聯後蘇軍的軍事部署發揮了很大的應急作用。但由於朱可夫當時過份強調防禦準備,致使大量後勤運輸物資集結在西部邊境,這給德軍閃擊戰後輕鬆獲得補給提供了方便,這個失誤是難免也是不可預知的。

戰爭打響前一刻,朱可夫一直在為組建裝甲部隊努力,德軍閃電行動開始後,朱可夫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

對於德軍下一步的行動,蘇軍從上到下都預感即將來臨,從世界各地傳來的信息五花八門,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慎重考慮蘇德關係,在他猶豫不決的過程中,朱可夫一直在為組建裝甲集團軍而努力,在他心裡,一戰以後世界軍事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依靠蘇軍現有的人海戰術並不能有效阻遏德軍的強大裝甲集團。

但是朱可夫的努力並沒得到斯大林認可,他提出組建20個裝甲集團軍,斯大林最終只同意組建9個。朱可夫只好儘自己所能將蘇軍步兵部隊在1941年4月前完成了戰時編制,這為蘇軍打擊德軍起了很大的作用。按朱可夫的要求,蘇軍步兵戰時編制一個師達到了14500人,包含3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1個反坦克營、1個工兵營和1個通信營及後勤分隊,在戰爭爆發前,各邊境軍區170個師當中有100個得到加強滿編,這與朱可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戰德軍閃擊蘇聯,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做了哪些防禦準備

很多人疑問,既然朱可夫早就洞察德軍要進攻蘇聯的動向,為何不下達蘇軍進入戰爭狀態命令呢?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一個國家進入戰爭狀態並不是哪個人可以輕易決定的,何況斯大林當時在蘇聯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當1941年6月21日蘇軍獲准德國入侵消息後,斯大林並沒有自作主張,而是召集蘇聯國防委員會所有成員會議後,才讓朱可夫下達作戰命令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作者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