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劉學智:以“反替代”效應促進豬肉市場供需平衡

作者:連平,著名經濟學家、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金融40人論壇常務理事。

連平、劉學智:以“反替代”效應促進豬肉市場供需平衡

連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劉學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類食品,近期豬肉價格快速上漲是當前CPI波動的主要原因。因此,保障豬肉供應、促進豬肉市場供需平衡,不但是穩定物價波動的關鍵,而且還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舉措。當前豬肉價格快速上漲主因,是非洲豬瘟疫情與豬肉價格上行週期疊加導致市場供求關係嚴重失衡。恢復豬肉市場供需平衡需要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相結合,同時有必要及時靈活運用“反替代”效應。

從短期來看,重點在於彌補豬肉批發和零售缺口。解決供不應求問題,是短期內穩定豬肉價格的關鍵。由於生豬補欄、出欄到形成供給需要一段時間,短期內保障市場穩定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一是加大儲備肉的市場投放。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中央和地方儲備肉體系,有較大規模的豬肉儲備,能夠起到應急供應和一定程度的市場調控作用。特別是在春節、國慶等重大國家節假日期間,有必要加大儲備肉的投放,確保豬肉市場供應充足。二是加大豬肉進口。雖然進口豬肉佔我國豬肉消費的比重較小,但短期內加大進口量有助於緩解階段性供需矛盾。近幾個月我國豬肉進口量大幅增長,9月份進口了16.18萬噸,同比增加71.6%,未來還應進一步拓展貨源,切實加大進口力度。由於短期內我國豬生產難以快速全面地恢復,進口豬肉快速增長態勢應至少延續到明年一季度。三是加大補貼和保障措施。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有的養殖戶出現嚴重損失,應加大對受損者的補貼力度。四是加強對流通、銷售環節的保障力度。豬肉價格快速上漲難免會出現囤積炒作、串通哄抬價格的投機行為,應加大對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努力穩定市場價格。地方政府可以運用財政資源積極干預市場,在重要的市場開設平價肉攤,以平抑市場價格的過度上漲

長期政策的重點在於促進生豬養殖恢復。面對生豬存欄量持續下行的狀況,加大養殖規模才是解決豬肉供需結構不平衡的關鍵。非洲豬瘟疫情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為了保障豬肉長期穩定供給,需要加大對疫情的監測和防控。加大豬瘟疫情補貼和保險投入,打消生豬養殖企業後顧之憂,保持良好的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在養豬用地、資金支出、人才保障等方面給予養殖主體充分支持,大力恢復生豬養殖的積極性。客觀評估和權衡生豬養殖、環保汙染、土地佔用等利弊,放寬對中小養殖戶和散戶養殖限制政策,鼓勵特色養殖、高品質養殖。

發揮“反替代”效應抑制肉類食品價格上漲。豬肉價格持續上升後,與牛羊肉價格的差距不斷縮小。當前豬肉零售價格略低於牛肉、羊肉價格,當豬肉價格達到或者明顯高於牛羊肉價格的時候,必將引起消費偏好的轉變,對豬肉的需求將會減少,而對牛羊肉的需求則會增加。相比較而言,全球豬肉生產數量較小,難以實現大規模進口,相應地市場調節效果則較為有限。而在全球尋找牛肉進口源卻較為容易,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進口。因此,在豬肉十分短缺的情況下,可以多途徑尤其是擴大牛肉進口來加大替代產品供給。這既有助於抑制肉類替代食品的價格上漲,還有助於對豬肉價格波動形成“反替代”效應。據世界銀行數據,2019年9月末,國際市場牛肉價格每公斤為4.6美元,約合人民幣32.5元,已經低於國內豬肉價格。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鑑於豬肉價格會進一步上漲,大量進口牛肉就成為可能。目前國內進口牛肉價格大幅高於豬肉價格,主要是因為關稅等其他稅費水平較高。要發揮好“反替代”效應,有必要儘快大幅調降進口關稅和削減其他相關稅費,從而大幅降低進口牛肉的成本,促使市場形成牛肉價格明顯低於豬肉價格的格局。從總體上看,當前應及時加大牛肉、羊肉、禽肉等替代產品的生產、進口和供應,積極引導消費需求轉變,將有助於明顯緩解豬肉供給短缺問題,發揮抑制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