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恢的醫藥箱


足跡 | 鄧子恢的醫藥箱

鄧子恢使用過的醫藥箱原件照片

福建省漳浦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珍藏著一個古紅色的醫藥箱。醫藥箱為全木製,高37cm,寬28.5cm,長39.5cm,可同時盛放多種藥品。這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農業工作的卓越領導人,國務院原副總理鄧子恢使用過的醫藥箱。這隻穿越了86年曆史風煙的醫藥箱,承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記憶。

1929年3月,鄧子恢任中共閩西特委書記,領導地方武裝,配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入閩作戰。當時,由於時局複雜難料,朱毛紅軍揮戈西進去了贛南,鄧子恢及時將閩西地區敵情變化情況寫成書面報告派人星夜送到紅四軍前委毛澤東、朱德處,要求紅四軍再次入閩。後毛澤東、朱德根據當時敵情決定紅軍入閩開闢蘇區,鄧子恢組織工農暴動,配合朱毛部隊進入閩西。

1931年12月,受中共福建省委的委派,鄧子恢調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巡視員,指導漳浦、龍溪、雲霄、平和等縣土地革命和游擊隊。

1932年初,鄧子恢揹著醫藥箱,一身鄉村郎中的打扮,在漳浦西部的小山城、象牙莊及鄰縣的平和、南靖一帶,走村串戶,秘密發動群眾,創建農會,建立革命根據地。當時,他的行李存放於石榴鎮象牙莊浦尾自然村住處吳氏住宅內。

鄧子恢在漳浦,點燃山城烽火,籌組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並於1932年3月20日撰寫《關於漳浦小山城的調查報告》,詳細介紹組織農民抗捐及武裝鬥爭的情況。他與農民心連心,打成一片,不但會把脈問診,為人治病,還會診斷社會疾苦,開出革命鬥爭的良方,因而迅速開創出革命新局面。“我小時候高燒不退曾服過鄧子恢送的藥物,鄧子恢無償地為群眾治病送藥,卻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民眾對他印象很好,他的感召力特別強。”今年已90歲的老地下交通員吳水湧動情地回憶。

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一舉攻克福建漳州,取得重大勝利。同一天,毛澤東在漳州芝山紅樓接見鄧子恢和王佔春,聽取關於閩南革命鬥爭情況的彙報。毛澤東強調指出:這次紅軍打下漳州,並不是要長期佔領城市,當前的革命中心仍然在農村,必須抓緊時機,發動群眾,鞏固和發展以小山城、龍嶺為中心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鄧子恢在聽取指示後,認為在遠離漳浦縣城的西部靖和浦交界山區,是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他來到漳浦縣石榴鎮小山城村領導農民實行武裝抗捐鬥爭,在群眾中宣傳革命道理,建立象牙莊及周圍村莊的秘密農會,響應支持小山城武裝鬥爭。鄧子恢在回憶文章中寫道:“這個地方(指小山城村)地處南靖、平和、漳浦三縣交界,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創建赤色游擊區域的好地方。”在鬥爭策略上,他採取逐步引導農民從經濟鬥爭向政治鬥爭、武裝鬥爭、土地革命轉化。因而迅速創立一批鄉蘇維埃,在小山城村周邊的靖和浦邊界發展出一個具有4萬多人口的紅色區域,創建了以漳浦小山城村為中心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我父親吳春藤作為蘇區代表曾被毛澤東邀請參加開國大典,他在世時常說:‘後來的史實證明鄧子恢的戰略決策是符合當時中國革命實際,是完全正確的’。”石榴鎮車本村紅軍後代吳江青回憶。

新中國成立後,住宅主人將保留的鄧子恢用過的衣物箱和醫藥箱,作為革命文物送交中共漳浦縣委黨史研究室。

彈指一揮間,鄧子恢在漳浦的戰鬥歲月已過去86年,而他的醫藥箱卻依然保存完好。這隻醫藥箱裝著的不僅是他那顆醫治民眾疾苦的醫者仁心,更裝著他那顆點燃山城烽火、解放勞苦大眾的革命紅心。

版權聲明:轉載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