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約,為何1961年果阿戰爭被印度吊打時沒人幫忙?

王司徒軍武百科


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印度可以說是世界各國中地緣政治環境最優越的一個國家,沒有之一。

二戰後,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作為第三方勢力的不結盟運動領袖的印度是雙方爭取的對象,雙方都不想得罪印度以免印度倒向另一方;中蘇分裂後,作為牽制中國的力量,美蘇對印度也極盡拉攏之能事;現今,面對中國的發展,為了讓印度成為制約中國崛起的一股力量,各自打著小算盤的勢力對印度也是笑臉相迎,極力討好。阿三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1961年的果阿戰爭就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

果阿問題的由來

果阿、達曼、第烏島位於印度的西海岸,屬印度次大陸的一部分,是良好的海港(今為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面積3983平方公里,當時人口約65萬人。

在印度地圖上,果阿就是一個小點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了果阿,並在1565年將果阿城定為葡屬印度的首府。此後幾百年間,果阿一直是英法葡等殖民者激烈爭奪的地方,最終葡萄牙控制了果阿。17、18世紀,葡萄牙殖民者與英國爭奪印度失敗,僅保留果阿地區。

英國也不想斬盡殺絕,畢竟自己已經佔了印度的大頭,於是就把果阿給葡萄牙留下了,同時留下的還有法蘭西佔領的五座城市。英國和法蘭西、葡萄牙都是歐洲文明人,徹底撕破臉吃相太難看。

在果阿的葡萄牙人



二戰結束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紛紛興起。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雖然依靠不是流血犧牲換來的獨立,但印度也自認為是“趕走了英國殖民者”,於是自信大增,也對葡萄牙佔領的果阿提出了收復要求。1950年,印度政府正式要求葡萄牙把它在印度的屬地移交給印度,但是葡萄牙政府斷然拒絕了印度收回果阿的非法要求。

葡萄牙人修建的在亞洲最大的教堂



葡萄牙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堅持它在果阿的殖民統治,是因為它有美國和北約的支持。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的葡萄牙聲稱,果阿是“北約範圍之內的土地”,受到北約的“保護”。1951年,葡美兩國又簽訂了《互助和共同防禦條約》。之後,葡萄牙把它從美國得到的武器,源源不斷地運到果阿。美國則企圖利用這個條約,把果阿變成它的軍事基地。

印度和葡萄牙在果阿的角力

1954年印度趁著法蘭西在奠邊府焦頭爛額,收回法屬印度的五個不設防城市,1958年法國對此予以承認,三哥的信心更增強了。

對於果阿地區,葡萄牙因為有北約和美國的支持,態度強硬。於是,雙方都放出了大招。

印度政府在1955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派遣了 5000名沒有攜帶武器的志願人員進入了果阿、達曼和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鬥爭。葡萄牙當局用自動武器對志願人員進行了血腥的攻擊,結果打死打傷200多人。葡萄牙當局的暴行引起了印度人民的憤怒,許多城市舉行了罷工和示威。印度政府也宣佈同葡萄牙斷絕一切外交關係。印度人民爭取收回果阿的正義鬥爭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特別是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



眼看著印度跟蘇修越走越近,英美帝國主義坐不住了。1961年下半年,發生了三件事情,促使尼赫魯動武:  

第一是英國表示,葡萄牙老弟啊,你也太不知進退了,你看印度那麼大一塊地方我都讓他獨立了,你還佔著個果阿不肯放手,不仗義啊。  

第二是美國表示,我和葡萄牙的共同防禦條約,啊,這個,得補充一下,只針對葡萄牙的領土,不包括殖民地,我不幫葡萄牙共同防禦殖民地。  

三哥的第一代維克蘭特號航母



第三是印度海軍終於有了一艘航空母艦。這是原英國海軍尊嚴級“大力神”號,1944年開工建造,後因為二戰結束而一度中斷工程,1957年由印度購得後重新開工並進行現代化改造,1961年完工並命名“維克蘭特”號,隨即裝備印度海軍。

“維克蘭特”號標準排水量15700噸,滿載排水量19500噸,屬於一艘輕型艦隊航母,1961年的時候搭載英國“海鷹”戰鬥轟炸機和法國“貿易風”反潛機。航母雖然小,可葡萄牙還沒有航空母艦呢,即使葡萄牙海軍現在的那幾艘小軍艦,也開不到印度洋來,印度海軍佔據絕對優勢。

三哥的坦克部隊越過邊界衝向果阿



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不打一仗的道理。三哥對自己的百萬大軍的戰鬥力還是很有點兒自信的,畢竟曾經在英國主子的指揮下打過隆美爾,幹過小日本。而且,葡萄牙在果阿的軍隊一共才5000人,其中還有部分是警察部隊。沒有坦克,沒有飛機。

開赴前線的果阿士兵



果阿之戰

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3萬餘人,其中直接參戰的部隊1萬餘人,對果阿地區的葡軍發起了猛烈攻擊。參戰部隊包括印度第一個裝甲師的一個重型坦克營,裝備幾十輛M26“潘興”重型坦克。“維克蘭特”號也參戰了,印度本來是準備在葡萄牙大肆從本土增援的時候,用航母戰鬥群截斷果阿的海上通路,但後來葡萄牙並沒有派援軍,所以“維克蘭特”號最後是把艦載機飛到了陸上機場,和空軍飛機一起對果阿進行轟炸。

三哥在玩炮



印度先用空軍炸了一輪,然後幾十輛“潘興”重型坦克剛開過邊境不久,葡萄牙人就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印葡果阿戰爭結束。葡萄牙對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終結了。

這場不滿48小時的戰鬥的戰損結果是:印度軍隊22人陣亡,葡萄牙軍隊30人陣亡,3000人被俘。

投降後的果阿士兵



對印度軍隊在果阿取得的輕而易舉的勝利,新德里的報紙齊聲歡呼,稱之為“我們最得意的時刻”,大力讚揚印度軍隊在收復果阿所表現出來的“旺盛的戰鬥精神 ”。印度總理尼赫魯也為印度軍隊在果阿的“赫赫武功”而陶醉,他吹噓說:“我國武裝部隊第一次成為一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我是深知內情才說這番話的……”



第二年,信心爆棚,自認為軍力僅次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印度,在世界屋脊上被修理了一頓,國民自信心跌落谷底,成為印度人心中之殤。果阿的英雄,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黯然下臺。


我淡如菊


題主的問題是: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約,為何1961年果阿戰爭被印度吊打時沒人幫忙?

首先你要知道,北約是美國人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建立的組織,也就是說這是美國人稱霸的工具。

第二,葡萄牙400年前是一個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但是到1961年和印度發生戰爭的時候,早已經是脫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第三,1961年的印度是世界不結盟運動領袖,正是他最風光的時候,美蘇兩國都希和印度搞好關係,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葡萄牙攻打印度。

1,北約是美國稱霸全球的工具,不是葡萄牙人的!

北約成立於1949年的春天,發起國是美英法三大列強,簽署《北大西洋公約》的地點是美國華盛頓。北約建立的目的,是聯合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對抗蘇聯。

所以,美國在北約的影響力無處不在,因為這個組織就是他為了和蘇聯爭霸世界而形成的一個工具。

(1955年西德也加入了,於是蘇聯搞了個華約)

所以,北約內部成員雖說是盟友關係,一國遭到攻擊其他盟國有派兵支援的責任,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面臨華約攻擊的時候才會起作用!

不要說果阿戰爭中北約各國沒有派兵,就連馬島戰爭發生後,北約各國也沒有和英國一起打阿根廷。

說起來,英國和美國可是父子關係,而且還是北約的發起國。所以,葡萄牙這樣的國家沒有得到北約的軍事援助很正常。

2,葡萄牙價值低!

葡萄牙是大航海時代的發起者,依靠這個先發優勢著實風光了一陣子。16世紀的葡萄牙不僅擁有遠超本土面積的巴西、東帝汶、安哥拉、黃金海岸等殖民地,也曾經一度壟斷了東西方貿易。

(極盛時期的葡萄牙帝國)


比如,對果阿的佔領,讓葡萄牙利用這裡把大量香料運到西方,賺取了高額的利潤。對澳門的佔領,讓葡萄牙把大量瓷器運到西方掀起了西方貴族的瓷器熱。

但是,到1961年,這個帝國早已日落西山。

這樣的舊殖民帝國在美國人眼裡是沒什麼存在價值的。

當然,美國也不是一點表示沒有,對印度的這次行動,美國進行了譴責,甚至想減少對印度的援助!

2,印度的價值高!

美國雖然表達了譴責,但並沒有在對待印度的這次行動又什麼實際的制裁。

這是因為對美國來說印度的價值巨大,他不會為了維護葡萄牙在果阿的殖民地而得罪這個國家。

印度當時是不結盟運動領袖國家,在世界上有很強大的影響力。

(尼赫魯在不結盟國家中聲望極高)

假如美國對印度制裁,以當時的世界局勢保不準印度會完全倒向蘇聯。一旦印度這個人口數億,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倒向蘇聯,美國在印度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畢竟,當時蘇聯對印度出兵果阿是非常支持的,並且在聯合國動用否決權,否決了安理會決議中關於譴責印度入侵果阿的提案。

美國可以為了爭取埃及,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打壓英國,在果阿戰爭期間能譴責印度已經給足葡萄牙面子了,還要啥自行車!


這場戰爭其實規模並不大,當時在果阿地區葡萄牙共有4000多人,為了打敗這支軍隊,印度出動了4.5萬人,17艘軍艦(其中包括2艘輕型航母),42架戰鬥機。

(果阿戰爭中,印度軍方曾經使用這種戰鬥機進行作戰)

葡萄牙軍隊的抵抗也不強烈,在這場戰爭中葡萄牙共陣亡了30人,負傷57人,被俘3668人;印度軍隊22人陣亡,54人受傷!

經過這次戰爭,尼赫魯對印度軍隊的戰鬥力信心更足了,以為自己的軍隊已經屬於世界一流,然後在第二年招惹了北方的鄰居,然後被吊打,然後世界各國發現印度給真正的軍事強國提鞋都不配。

從此之後印度不結盟運動領袖的光輝形象就不存在了!


歷史風暴


果阿地區曾是葡萄牙在海外的一塊殖民地,位居印度西海岸。十六世紀時,葡萄牙人征服了果阿,並將這裡建設為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然而二戰結束以後,全球的民族獨立運動形成了勢不可擋的洪流,其中就包括果阿地區。二戰結束後,印度總理尼赫魯直截了當地要求葡萄牙當局將果阿地區還給印度,畢竟印度本土距離果阿近在咫尺,而葡萄牙卻遠在萬里之外。



可是葡萄牙卻狡辯那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非葡萄牙的殖民地區,言外之意就是不歸還果阿地區。同時,葡萄牙為了給自己壯膽,還搬出了“北約”組織這個大招牌。葡萄牙是北約國家之一,而北約國家有一條集體防衛原則,那就是當任何一個北約國家遭到侵略時,北約集團將提供武力庇護。


可是葡萄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印度真的在1961年12月18日發起了進攻果阿的戰爭。印軍數萬人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戰鬥,很快就從葡萄牙人手裡奪取了果阿。於是,葡萄牙人苦心經營了400多年的果阿就這樣被印度人拿走了。

在整個過程中,印度一直有蘇聯政府在背後撐腰,而葡萄牙卻沒有得到北約集團的實質性幫助,根本原因就是北約集團在南亞的力量很弱小,幹不過蘇聯人。同時,蘇聯還在聯合國動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了英、美等國起草的譴責印度使用武力和呼籲印度停火撤軍的提案。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在南亞地區的立足點僅僅有一個巴基斯坦,其他的地方要麼保持中立,要麼就是蘇聯人的勢力範圍(印度親蘇),所以北約集團對葡萄牙的果阿地區實在無能為力,更不可能提供武力支持。

到了後面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將要吞併巴基斯坦的時候,美國為了保住自己在南亞最後的立足點,迫不得已才臨時決定出兵。當時,美國人是通過抽調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部分兵力,千里迢迢才趕赴印度洋對印度沿海城市進行核威懾。因此,冷戰初期的北約集團在南亞的勢力還很弱,根本就無法阻止印度奪取果阿。


歷史的荒野


永遠是實力問題。60年代印度已經獨立了20年,國家有一定實力,尤其是軍隊數量很多。作為老牌的殖民國家,經過二戰,葡萄牙 西班牙等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在印度向葡萄牙下通牒 ,退出果阿等殖民地的時候,葡萄牙拒絕了 ,在印度向果阿進軍時,葡萄牙也做了抵抗,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很快失敗,選擇投降。

同時這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葡萄牙陸續放棄在非洲的殖民地,聯合國也有民族自決的議案。印度在世界上獲得巨大同情與支持,尤其是蘇聯給予巨大支持,這種情況下,北約難以有理由插手。


吳格浩


因為戰爭的性質不同。果阿之戰,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印度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戰。北約這個軍事集團雖然其宗旨是為北約成員國提供軍事保護,但前提是北約成員受到非北約國家的攻擊,北約才會行使保護該成員國的義務。並非北約成員國與非北約國家發生戰事,北約國家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哄而上。



二戰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形成了勢不可擋的潮流,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徹底崩潰,歐洲列強紛紛選擇了撤出。但是老殖民者葡萄牙卻選擇了頑抗,其獨裁者薩拉查甚至大放厥詞,稱葡萄牙永遠不會同意討論海外領地的自決問題。並狡辯稱,那些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當獨立後的印度向葡萄牙提出歸還果阿、達曼和第烏等葡屬殖民地的要求後,遭到了薩拉查斷然拒絕,他還公然宣稱,果阿是屬於北大西洋聯盟範圍內的土地。



葡萄牙的獨裁者還真就把北約給搬了出來。看不到和平收回果阿的希望,印度也就轉變了態度,決定使用武力奪回果阿。其實,印度決定對葡萄牙使用武力還是有考量的,當時不僅亞洲人民在反抗殖民統治,非洲的獨立運動也拉開了序幕。1961年2月,非洲葡屬殖民地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戰爭已經打響,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將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非洲。在亞洲方面,印度得到了包括蘇聯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堅決支持。


面對西方國家對印度的橫加指責,蘇聯宣稱,永遠同情為反對殖民主義而奮鬥的人們,並承認果阿是印度共和國的一部分。赫魯曉夫曾在接見印度國會議員講話時稱,雖然果阿在葡萄牙“手中已經有400百年,但不論經過多少年,賊髒仍然是賊髒,仍然要歸還原主……而且還要加上利息。”同時蘇聯還在聯合國據理力爭,動用了一票否決權,否決了英美等國起草的譴責印度使用武力和呼籲印度停火撤軍的草案。

有了蘇聯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印度收回果阿的決心和信心,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了30000軍隊,對據守果阿地區的葡萄牙守軍發動了進攻,在印度空軍和陸軍的聯合打擊下,5000葡軍潰不成軍。印軍僅用兩天時間,就收復了全部領土,俘虜了3000多名葡軍士兵,結束了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果阿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但葡萄牙並不承認果阿為印度的合法領土。



果阿、達曼、第烏位於印度西海岸,面積為3983平方公里,人口65萬,是印度的天然良港。1560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作為統治印度的據點。17世紀開始,英國人入侵印度,與葡萄牙殖民者發生戰爭,葡萄牙戰敗,被迫放棄了許多在印度的殖民地,但保留了果阿地區。雖然果阿人民為了擺脫殖民者的統治,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但都因為力量薄弱,未能將葡萄牙人趕出去。


上世紀50年代,隨著印度的獨立,殖民地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當時印度境內有兩個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一個是法國的5個不設防城市,法國人曾在這裡幫助過印度土王進行反英鬥爭。1954年,印度收回了法屬5個不設防城市。另一個就是葡萄牙殖者佔據的果阿。為了解放果阿,從1955年8月開始,印度政府分批派遣了大約5000名志願軍進入果阿地區,幫助當地人民的抵抗葡萄牙殖民者的鬥爭,但不斷遭到葡萄牙的武力鎮壓。

1961年,印度動用了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手段,爭取果阿的解放,但遭到了葡萄牙當局的冷漠拒絕。印度政府武力收回果阿後,1962年3月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果阿、達曼、第烏為印度聯邦直轄領土,從法律上確認了果阿地區的合法地位。後經印度政府的不斷努力,到了1974年葡萄牙終於承認果阿為印度領土。



試想,如果北約當時武力干涉印度與葡萄牙的果阿之爭,勢必會引起世界反殖民統治的人民的強烈反抗,把自己置於世界人民的對立面,同時恐怕還會引起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的介入,那樣的結果北約集團內部也會有清醒的認識,維持殖民統治畢竟是非正義之舉。


燕北林叢


果阿戰爭發生在一個很特定的時刻,就是全世界在掀起反殖民化的高潮,特別是非洲,一下子有大量的新國家產生。果阿,毫無疑問,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這個時候,印度發起果阿戰爭,要把果阿統一於印度,道義上是印度佔了上風,這一點葡萄牙很是無奈。

葡萄牙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正處於多事之秋,各種事情接踵而至,實際上葡萄牙對印度已經全無招架之力。

我們再來看北約,北約自然有一個共同防禦原則,但是問題在於他們的核心是在歐洲,全力與蘇聯集團展開對峙與競爭。同一時間,美蘇對峙已經到了高潮,對果阿其實是無力幫助。

北約他們也不想幫助,因為幫助葡萄牙守果阿,其實對他們的幫助很小,且喪失新生國家的支持,這一點也很關鍵。

(果阿還是很美的,直到今天,他在印度範圍內,也比較特別)


張傑談史


西方在印度的殖民歷程大致如下:

1498年,達·伽馬率船隊抵達印度西海岸。16世紀初,葡萄牙人佔據印西部和南部沿海幾個港口和島嶼(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收回),荷蘭、英國、法國等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三國(英國最早,於1600年)均在17世紀設立東印度公司從事殖民貿易,而英國人“笑到最後”。

1757年,普拉西一役成為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開端。1849年,英國勢力控制印度全境。1858年,東印度公司權力歸屬女王,英國將印度的領土劃為兩部分:英屬印度佔總面積的2/3和人口3/4,由英國人擔任總督直接管理,另一部分是560多個土邦,名義上由各土邦王公直接統治,政治權力實則掌控於英官員。“皇冠上的鑽石”既為大英帝國增添榮耀,又在貿易、人力提供強大支持,一戰和二戰中印度為英國分別提供100萬和200萬軍力,它從帝國屬地上升至“第二中心”。1947年8月14、15日,巴基斯坦、印度相繼獨立,英國在次大陸的殖民統治宣告終結。

葡萄牙在亞洲有三塊面積不大,但地位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果阿、中國澳門和亞大之交的東帝汶。1949年4月,葡成為北約創始成員國,但在果阿歸屬問題上,北約“無能為力”

一、1949年4月4日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初衷是“拉來美國人,摁住德國人、防備俄國人”,安全範圍在大西洋兩岸的歐洲與北美。憲章包括:成員國集體自衛權,活動範圍僅限於成員國領土範圍,不帶有任何其他政治任務等。

二、上世紀60年代伊始,全球民族解放、爭取獨立、反對殖民運動風起雲湧,1961年印度收復果阿等地恰逢其時。北約對成員國域外“領土”沒有保護的先例,彼時它也自顧不暇,歐洲範圍內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立,根本不可能出兵幫忙。

三、上世紀80年代英國阿根廷馬島之戰性質與印度收復果阿相似,北約同樣無心無力,英國憑藉自家力量和美法暗助等以奪島。


ruixuezhaofeng


首先看看果阿地理位置,是在印度西海岸中部一個港口吧,在這裡先說下,凡是葡萄牙,荷蘭這些小國家,他們所佔領的殖民地大多是港口,為什麼?國家小兵力少,只好佔領一個港口專門搞海上貿易,符合國家利益。

再看看北約的成立。可以說北約的成立是美蘇冷戰的產物,是美蘇兩大陣營集團鬥法的平臺,當時蘇聯那邊還有一個華約啊。葡萄牙雖為老牌殖民帝國,但經歷過一戰二戰後國力更是衰落,在北約組織裡邊更是人輕言微啊。果阿那裡不是美蘇鬥法的前沿陣地,地位不算重要,美國為首的北約犯不著為這件事唧唧歪歪。

第三個,我們要看到,印度為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二戰後全世界的反殖民統治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葡萄牙在果阿的統治勢力,就是強弩之末,西方的政治精英應該知道,印度民族獨立的趨勢,果阿被印度拿下是板上釘釘。


毛驢縣令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是一個集體防禦條約,防禦範圍是歐洲和北美,也就是這些成員國的本土,而不包括殖民地。而果阿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印度而不在北大西洋,所以不屬於條約管轄的區域。所以北約不會出兵幫助葡萄牙。同樣,英阿馬島戰爭時,北約出兵也沒有幫英國。


謙謙君子7361


主要是蘇聯對印度收回果阿的堅決支持。蘇聯宣稱永遠同情為反對殖民主義而奮鬥的人們,並承認果阿是印度共和國的一部分。而且在西方國家對印度橫加指責之際,蘇聯更是站在了力挺印度的最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