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很神祕?專家:將把成都變成智能的“未來之城”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範魚)10月30日報道區塊鏈作為時下關注的焦點,熱度不減。成都的區塊鏈發展如何?今日,記者採訪了西南地區首個區塊鏈研究所——成都區塊鏈研究所專家以及成都區塊鏈代表企業。他們就成都區塊鏈發展的現狀、優勢、未來進行了梳理,為記者描繪了一個正因區塊鏈技術,而變得更智能的“未來之城”。

概念/

實現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的技術

區塊鏈就如“一個多方參與的加密分佈式記賬本”。好比說,運用區塊鏈技術,你家的賬目將不再由你媽獨自掌控,而是在家庭成員達成了某種協議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如實的在賬本上記錄花銷,一旦記錄不可更改,且所有人都看得見。“去中心化”、“信息共享”、“信任系統”是區塊鏈的特徵。

電子科大區塊鏈研究所執行所長夏琦將區塊鏈比喻為“一面鏡子”。在區塊鏈技術之前,我們沒有看到完整真實世界的能力,你看到的可能是虛假的,可能是不要完全的,有缺失的。就像古代,人們通過銅鏡、水面來認識自己的樣貌,而這和真實的樣子卻有很大差異。其次,因為沒有哪個系統能夠實現多方參與的信任共識,即是反映出來了也沒人信,所以搭建信任體系很重要。

那麼,這項技術是如何發揮魔力的?這就要提到“區塊鏈+”。夏琦介紹,目前,區塊鏈在成都的應用場景主要在政務服務方面。

想必,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到政府部門辦事,需要多方開證明,來回奔走的窘境。而當區塊鏈遇上政務,N次的奔波就變成了“最多跑一次”。電子證照系統就是政務改革的成功探索。

例如,去房管局過戶房產需要帶結婚證,如果將民政局與房管局的信息共享,結果會怎樣?又例如,想去公積金中心提取公積金,卻需要先去房管局提取房屋證明。這都是費時費力的事情。

打通需要協同的各個部門之間的業務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做到業務協同,區塊鏈的神奇功能就顯現了出來。

夏琦說,未來,老百姓不需要向政府證明曾經辦理過什麼,有過什麼樣的記錄。“我只需要證明我是我,通過數據的聯通,政府應該比我更清楚。再也不會鬧出以前新聞中說的需要證明我媽是我媽的笑話。”

区块链很神秘?专家:将把成都变成智能的“未来之城”

現狀/

成都區塊鏈創業活躍度位列全國第六

據瞭解,在2018年中國區塊鏈創業活躍度城市排名中,成都居於西南區第一、全國第六,業務領域涉及金融、資產管理、能源、商貿、信息安全等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區塊鏈企業已近200家。

《成都市區塊鏈發展戰略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成都將努力建設全國區塊鏈產業生態創新示範區、國家區塊鏈產業集聚區,“中國區塊鏈創新之都”。

到2020年,把成都打造成國內一流、西部領先的區塊鏈產業高地,全市區塊鏈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和省級區塊鏈創新載體20個;區塊鏈企業研發投入佔比15%;建成國內區塊鏈技術人才高地,累計引進培養2萬人。

優勢/

成都擁有底層平臺技術優勢

電子科大區塊鏈研究所執行所長夏琦告訴記者,區塊鏈領域全國各個城市特長不同,成都的優勢就是區塊鏈底層平臺技術。

2017年,由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中心與成都積微物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菁蓉鎮雙創企業——迅鰩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共同發起單位的區塊鏈研究所在電子科技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西南地區首個區塊鏈研究所。

“我們需要自主、可控的底層區塊鏈技術,這就例如華為要製造屬於自己的系統一樣,不可能去運用國外的東西,是有風險的。”成都在此領域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掌握了核心技術。

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區塊鏈技術將無法發揮魔力。因此,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愈發重要。成都在金融領域的嘗試就是一個例子。

2018年5月,成都市政府和央行成都分行牽手,探索建設基於區塊鏈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這個細分領域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

夏琦介紹,該平臺由迅鰩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技術開發商,人行成都分行牽頭接入三種類型的銀行機構。目前平臺內測版本已經出來,預計在一個月之內將會對公眾開放。“這將成為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和國際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該平臺的出現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分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多個問題。

儘管目前在諸多領域區塊鏈技術仍舊處於探索階段。在一些點上的實踐猶如開路先鋒,正在推開新的大門。夏琦建議,成都應該快去響應,快速出臺地方標準、扶持政策、行業標準等一系列措施,做好政府引導。

未來/

實現信息共享得到城市管理最優解

十年前,誰能想到出門不需要帶現金?憑藉著4G、5G等技術支撐,電子支付、人臉識別的到來,把理想照進現實。而區塊鏈作為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正在帶領世界進入信任新時代。它打通了各領域的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得到城市管理的最優解。

如何建立“信任體系”保證大家記賬一致?技術上來說,只需要依靠系統裡面的“共識算法”。更大的挑戰則在技術之外,例如怎麼實現真正的多方記賬。現實情況是,許多場景中,參與者不願意、沒動力參與到這個分佈式記帳本。毫無保留一起記小本本,這需要勇氣。

訊鰩科技營銷總監阮亞芬為記者描繪了一個“未來之城”。

“試想如果教育、食品安全、康養、醫療等能與區塊鏈牽手,會發生什麼?”阮亞芬舉例,如果有一天,你擁有一套穿戴設備,它與手機的健康app實時相連。同時,這些數據基於區塊鏈平臺而共享。它能被多家機構所看到,不僅有醫院,或許還有醫保局、藥品生產商等。這意味著,當你生病住院,曾經所有健康狀況、病史,或在其他醫院的檢查結果都能在第一時間被掌握,以便更精準快捷的治療。再試想,這個健康app接入了學校端,學校不僅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健康大數據定製餐食,還能密切關注到身體狀況。

而這也許僅僅只是未來世界的冰山一角。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最優化不再是簡單的多個局部相加求和,而是通過過程的存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