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终统一天下,除了自身的发展之外,哪个国家对其帮助最大?

历史谈笑阁


这个问题,我们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如果从偶然性上看,那么对秦国帮助最大的是赵国,如果从必然性上看,韩国是必须要说的。

先说赵国吧,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子楚,秦孝文王之子)曾经在赵国当人质,没有被赵国人杀掉,还被吕不韦赠送宠姬,这才有了秦始皇。秦始皇本人出生在赵国,并且还曾经在赵国生长过几年,也没有被赵国人杀掉。假如任何一个赵国人当时狠心一些,就没有了秦始皇。

虽然说根据当时的形势,统一是大势所趋,迟早会实现。但是假如真的没有秦始皇个人的因素,就有可能会影响到秦统一的进程。因为我们看秦始皇的履历就会发现,秦始皇在前247年即位,为秦王,10年后,也就是前237年,驱逐了吕不韦,真正掌控了权力。第二年就出兵侵赵,开始了统一战争的步伐。由此可见,秦始皇个人是充满了野心和干劲,有迫切的灭亡诸侯的愿望。假如不是他,而是一个守文之君,或者能力不足的君主继位,那么还是很有可能导致秦统一的缓慢。



再来说韩国。为什么说韩国给秦国帮了忙呢?这是因为一个具体的人——郑国。此郑国不是国名,而是人名。郑国本来是韩国的间谍,他也是一个水利工程师。根据《史记·河渠书》的记载,随着秦国野心的膨胀,韩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延缓秦的脚步,韩国想了办法,派遣郑国到秦国去搞事儿。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秦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接受了郑国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开始修灌溉渠。可是修到一半,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了,秦国就想杀他。郑国说,你杀我也没用,不如好好把渠修完吧,好赖也能用对不对?秦国人觉得还真是,于是心大的秦国就继续修渠。

郑国曰: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郑国虽然本来“不怀好意”,但是业务水平过关。水渠修成之后,给秦国的土地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郑国渠位于关中偏北的地方,东西贯通,沟通泾河和洛河,它的存在,可以使得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得到灌溉,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这个来改善盐碱地的状况,提高收成。

难得的是,《史记》在这里提到了具体的数据,即灌溉盐碱地4万多顷,每亩地收获为一钟。关于这个问题,还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学术bug。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曾经专门讨论郑国渠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的计算。

也就是说,葛剑雄教授认为,郑国渠能够养活的人口是14.44万左右,功效并没有那么的大。

然而,实际上他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数学错误。1顷是100亩,我们可以按照葛教授的参数做一个计算。

40000(顷)×100×6.4=2560万(斛),并不是他算出来的260万斛。换言之,葛教授少加了一个0。。。如此一来,这些粮食能够养活的人口,至少有140万,而不是14万。

140万人,这个作用总是够大了吧?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郑国没有骗人,司马迁也没有骗人。


考古军中马前卒


个人认识是由余(西戎)。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