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收入劃分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本報記者 王靜宇

國務院近日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保持增值稅“五五分享”比例穩定,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這些措施有利於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係,支持地方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緩解財政運行困難。

《方案》明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之舉,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是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重要保障。要通過《方案》的貫徹實施工作,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為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創造條件,確保讓企業和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留抵退稅政策調整減輕地方負擔

增值稅是中國第一大稅種,2018年國內增值稅收入30753.32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當年全部稅收的比重為38.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之前,作為分享稅,增值稅由中央與地方按照75∶25的比例劃分。2016年5月1日,中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國務院同年發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確定中央分享增值稅的50%、地方按稅收繳納地分享增值稅的50%。過渡期暫定2-3年。

過渡期到期後,《方案》穩定了分成比例,中央與地方各得一半。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說,這樣可以明顯改善地方政府的收入預期。增值稅分成,成為地方政府的可預期收入,不再是短期安排。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留抵退稅政策調整會鼓勵企業擴大支出。《方案》提出,“為緩解部分地區留抵退稅壓力,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為先負擔15%,其餘35%暫由企業所在地一併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佔比均衡分擔,墊付多於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由於增值稅留抵會出現擠佔企業資金問題,實施留抵退稅的初衷是降低佔用企業資金,鼓勵企業擴大再生產。因此,本次留抵退稅政策調整,通過中央承擔部分退稅額,降低地方負擔,減少佔用企業資金,這將推動企業進一步擴大支出,擴大再生產。

楊暢認為,留抵退稅政策調整減輕地方負擔,加劇地方分化。短期來看,留抵退稅壓力越大的地區,往往是總部越多的地區、擴大支出和再生產積極性越強的區域。本次政策調整,也將得到更多好處。

“地方收支修復後,將增強地方應對財政收支波動的能力。今年以來,地方財政壓力相對較大,較多省區市出現了財政收入負增長,其中存在土地出讓因素的影響。本次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減輕了地方支出壓力,增加了地方收入,地方財政壓力能夠減輕,有利於地方政府進一步堅持‘房住不炒’,應對財政收支的波動,降低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楊暢說。

消費稅政策調整提高地方徵收能力

消費稅原本是中央稅。針對消費稅,《方案》明確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

相應的改革舉措為,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按照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要求,在徵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產環節徵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楊暢表示,消費稅徵收環節變化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落實。《方案》提出,“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徵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先對高檔手錶、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等條件成熟的品目實施改革,再結合消費稅立法對其他具備條件的品目實施改革試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汙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本次消費稅調整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落地。

“消費稅會導致行業進一步分化。消費稅品目較多,重點在於菸酒油。由於消費稅品目存在品牌控制力度的差異,消費稅徵收環節的轉移,將導致行業出現進一步分化,在生產、經銷、消費三個環節中,越強勢的品牌,越有能力控制稅收增加額度的環節分配。”楊暢說。

楊暢認為,消費稅政策調整會增加地方收入,提高地方徵收能力。文件提出,“改革調整的存量部分核定基數,由地方上繳中央,增量部分原則上將歸屬地方,確保中央與地方既有財力格局穩定”,消費稅在生產端增收難度相對較低,而批發尤其是零售環節徵收難度相對較高,環節轉移後,對地方徵管力度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這是深化消費稅的改革,由生產環節逐步調整為消費環節徵收,有利於補充地方稅收收入來源,完善地方稅收體系建設,進而為消費稅立法做準備。

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動力。央地收入劃分處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深水區,此次方案出臺釋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信號。但財稅體制改革還遠遠未至終局,如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率、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等,都是未來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