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漸隱的國粹

2016年穀歌開發的人工智能AlphaGo 4:1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韓國頂級九段選手李世石,引發了世界的關注。為何這場比賽之所以會收到世界性廣泛的關注,跟「圍棋」這一代表人類幾千年來來最複雜、最智慧的博弈類遊戲緊密相關。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中國古時稱"弈",是中國"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我們經常在古詩或者史記中記載,「圍棋」是中國博弈文化和思想文明的重要體現。古往今來,都備受仁人志士的喜愛。

「圍棋」漸隱的國粹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奕旨》說: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下有戰國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不同的人都能在「圍棋」中得到智慧。

「圍棋」漸隱的國粹

帝王的「圍棋」有統籌全局,看清臣子性格,清楚斷舍離,鍛鍊帝王思維;中國的帝王很少有不喜歡下「圍棋」的,能做開國之君的,水平都很高。從漢高祖劉邦,到三國的曹操、孫權、孫堅、孫策等,都是「圍棋」愛好者。曹操是一流的「圍棋」高手。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和楊貴妃也喜歡下「圍棋」,明朝皇帝朱元璋禁止全國人民下「圍棋」,怕老百姓玩物喪志,但自己卻天天下「圍棋」。

「圍棋」漸隱的國粹

文人雅士的「圍棋」,也叫"手談",文人除了將其當做雅技,還能借棋抒懷和隱喻,達到表達和交流的目的,勝負沒有勝負的方式或過程重要,如果贏棋了,但贏得方式猥瑣賴皮,與自己的志向、風度和格調不協調,那麼贏了也是輸了。文人之棋,棋是載體,棋背後的意涵才是他們最重視的內容。

我們熟悉的文人雅士跟「圍棋」相關的詩句有: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宋代 趙秀師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蔭清。 ——唐代 白居易

絕藝如君天下少,閒人似我世間無。——唐代 杜牧

當軒對棋弈,四面芙蓉開 ——唐代 王維

等等歷代知名人士大凡都有「圍棋」相關的詩句遺世。

「圍棋」漸隱的國粹

武將的「圍棋」則另有風味,很多有謀略的武將下棋,既是娛樂,也是"兵棋推衍",用來思考排兵佈陣和謀略,或是當做模型和沙盤,或是當做一種智慧啟發。《孫子兵法》中的很多內容就可以視作一篇棋理的闡述。

所以,武將的「圍棋」更看重勝利,殺氣重,講究氣勢,平時在軍營無聊,那些愛下棋的將帥也有空切磋磨練,棋下得說不定比文人更好。為求勝利,不拘小節,古代武士棋比文士棋更接近於當代的競技「圍棋」的價值觀。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的起源

「圍棋」起源於中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相傳,堯帝有個兒子叫丹朱,丹朱從小不聽話,長大後又不務正業。堯帝十分擔憂,為了教育兒子,就教丹朱下「圍棋」。丹朱十分喜歡下「圍棋」,連帝王也不感興趣,堯帝便將帝位傳給了舜。

春秋時期已有明確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圍棋」的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同時,孔子《論語·陽貨》也有載: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說明在春秋開始已經在社會廣泛流傳了。

「圍棋」漸隱的國粹

隋唐宋時期「圍棋」有進一步的發展第一個發展是:由19道棋盤代替了過去的17道棋盤,從此19道棋盤成為主流。第二個發展是:隋唐的開放性政策,「圍棋」得以廣泛傳播,高句麗、新羅、百濟把「圍棋」帶到了朝鮮半島;遣隋使把「圍棋」帶到了日本國。第三個發展是:由於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這時的「圍棋」,已不僅在於它的軍事價值,而主要在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智慧。弈棋與彈琴、寫詩、繪畫被人們引為風雅之事,成為"四藝"之一,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男女老少皆宜的遊藝娛樂項目。

「圍棋」漸隱的國粹

明清兩代,「圍棋」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名家眾多(鮑一中、程汝亮、過柏齡等),流派紛起(永嘉派、新安派等),還出現了《四子譜》這樣詳盡的著作問世。是我們「圍棋」史的一個高峰期。

到19世紀中葉後,因為各種原因,日本的「圍棋」水平趕上中國,並在其後的一百年間,將中國遠遠拋在後面。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成立了大力推廣、發展「圍棋」,實行了跟國際接軌的段位制,也誕生了聶衛平、江維傑、範廷鈺、時越等等領軍人才,極大的激發了民間學習「圍棋」的熱情。

「圍棋」漸隱的國粹

截至2017年,職業「圍棋」水平最高的國家是中國和韓國。韓國在對戰中國上漸居下風;而日本已經難以和中韓抗衡。

「圍棋」的規則

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棋子下在棋盤上的交叉點上。

棋子落子後,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動。

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而使用虛著。

「圍棋」漸隱的國粹

中國勝負規則

(一)貼3又3/4子的規則:

第一步,把死子提掉。

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數並記錄下來(一般圍得點以整十點為單位)。

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黑目數超過184.25子即勝,而白只需超過176.75子即勝。通俗來說為白棋177子為勝,黑棋184.5子為勝。

(二)讓先與讓子: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圍棋」的修養

中國的文化大都追求一種文雅,比如書法家寫字講究心平氣和,所以「圍棋」也是非常文雅,幾乎所有的雅用在「圍棋」上面都很合適:下棋的場所最好環境幽雅;對弈的身形要沉穩端莊,舉手落子姿勢優雅;棋盤棋子古色古香,式樣典雅。在下棋的過程中,要集中精神,心要靜、氣要定,久而久之,可以養成臨危不亂的鎮定功夫。同時,棋品的培養可以有助於個人思想品德修行的煅練。有利於個人品質的鍛鍊,修養。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展現中國獨特思維

「圍棋」棋盤是四四方方的,棋子是圓的,含有"天圓地方"的世界觀。棋盤縱橫各有19道,共計361個交叉點,表示農曆的361天;棋盤分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個部分都有90個交叉點,代表一個季度三個月的90天。把中國古代思想表現的淋漓盡致。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彰顯中國智慧

「圍棋」,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辯證法:衝突中的和諧。1、一人走一手,輪流下子,先行者貼目,它遵循的是公平原則。 2、兩眼活棋,棋以氣生,氣盡棋亡。它作為一種生命法則,它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以氣為本的生命觀。 3、空多、子多為勝。一切戰術以最大效率的圍空和保存子的存活來展開,這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財富觀,有土地有人,才算贏。這正是原始時代生存法則的再現。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講述做人道理

下「圍棋」有十個要訣: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爭先;五、舍小救大;六、逢危須棄;七、慎勿輕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勢孤取和。告訴我們道行於當行、止於當止的道理。贏棋,是因為對手輸給了你,是對手下錯了。想要不犯錯誤,就要修身養性,不要妄動殺機,要學會在任何形勢下保持平靜的心境,學會等待。及,「圍棋」先教人怎麼不輸,而不是贏,所以,「圍棋」是君子自省的藝術。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的氣節

「圍棋」之規,兩眼活棋:棋子放在棋盤上,便有了氣,旨在表明,從這一刻起,它有了生命 人活一口氣,有如「圍棋」棋盤上一棋子,無論唯心還是唯物,都是人生一真理。「圍棋」獨特的語言:氣。你在棋盤上的"氣"越多,表明你的棋子在棋盤上更有朝氣、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更有戰鬥力。這個"氣",你可以獨享,也可以與敵人共享,從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狀態。

「圍棋」上還有"眼","眼"是一種自私的東西,只為你所有,因為那是你生存的根本,是隻屬於你自己的氣,實則乃生命之氣,是敵之不可侵犯也侵犯不了的。 敵方的棋子放在你的眼位裡是要死掉的,而你的棋子放在你的眼位裡,你的整塊活的棋是要死掉的,換種說法,在兩眼活棋的情況下,敵人是無法置你於死地的,而你自己卻很容易就能自毀生命。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在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節選過一篇「圍棋」相關的矯健創作的短篇小說《天問》,氣勢磅礴,蕩氣迴腸,讀完令人感概萬千。

"眾人登山圍攏教師,見他異樣神情皆不解。紛紛問道:"你看什麼?渾沌幹啥?"教師答:"下棋。""深山曠野,與誰下棋?"教師沉默不語。良久,沉甸甸道出一字:"天!"

俗人淺見,喳喳追問:"贏了還是輸了?"

教師細細數目。數至右下角,見到那個決定勝負的劫。渾沌長跪於地,充當一枚黑子,恰恰劫勝!教師崇敬渾沌精神,激情澎湃。他雙手握拳沖天高舉,喊得山野震盪,林木悚然——

"勝天半子!""

「圍棋」漸隱的國粹

「圍棋」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哲思的精華,時常下下「圍棋」對我們修身養性,培養邏輯思維,提升個人修養都有莫大幫助,同時也希望這一國粹能夠弘揚光大,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喜歡上「圍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