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

于濤


劉封是肯定沒有五萬人馬的,關羽打樊城也就三萬人馬

整個蜀漢常規兵力也就十萬人馬,還需要防守東吳和曹魏,劉封在上庸是和孟達、審家兄弟共同掌握的,小小的彈丸之地怎麼可能養活五萬大軍,而且在沒有大規模戰事爆發的時候,也不可能陳兵五萬。

赤壁之戰,東吳周瑜也才三萬人馬,曹操號稱八十萬與孫權會獵與吳,也不過是詐稱,資治通鑑和江表傳都言明曹操實際上不過七八萬人馬,而周瑜的人馬更是非常明顯的三萬人。那麼整個蜀漢常規兵力也就十萬左右的人馬,劉封能統帥五萬人馬怎麼可能呢?

《資治通鑑》: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孤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願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從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關羽打荊州實際上是防守反擊,劉備是未料到會戰事擴大,關羽原本是任務是牽制曹魏一部分軍隊,為劉備拿下漢中做掩護的

很多人對為何劉備對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不聞不問,而感到疑惑,有以為關羽是眼看張飛、黃忠、馬超、魏延、趙雲在漢中之戰都立了功勳,急不可耐想要建功立業這才私自發動襄樊戰役。

實際上襄樊戰役之初,是曹操主動讓曹仁攻擊關羽,牽制關羽不會乘漢中之戰焦灼之際而興兵北上。所以實際上關羽是防守反擊,先是打敗了曹仁,曹仁不得已採取守勢,關羽豈是捱打不還手的,因此這才發動襄樊之戰。

那麼這裡面的時機其實非常不巧,漢中之戰方興未艾,蜀中困難到“女子當運,男子當戰”的境地,根本無力再支持關羽發動荊州戰役。很顯然劉備是沒有交代過劉封有責任和義務來支援關羽的,那麼關羽有請示劉備要援兵麼?很顯然時間和程序上關羽是沒有做到位的,那麼劉封實際上沒有權利來支援關羽。私自出兵,勝利了是關羽的功勞,損兵折將甚至丟了上庸,責任很顯然在劉封自己,以劉封作為養子的身份來說,守規矩比立功勞要重要的多,因此劉封不支援關羽在軍事制度上是合乎規矩的。

劉備以此為藉口實際上是一種遷怒,認為如果劉封支援了關羽,關羽應該不至於身首異處,其次諸葛亮的建言也是劉封身死的重要原因,諸葛亮認為劉封剛勇後而難制,意思就是說會威脅阿斗的地位,這才讓劉備下定決心除掉劉封。

劉封實際上也沒能力支援關羽,即使支援關羽也非常有限,而且上庸之地劉封想要固若金湯也是非常困難的,根本沒有餘力支援關羽

上庸之地處於曹魏、東吳、蜀漢的交界地區,勢力可謂犬牙交錯,一著不慎就是一個滿盤皆輸的後果。主要勢力有東州系的孟達,忠心程度和能力成反比,審家兄弟是當地的士族勢力最為強大的表率,和徐州的陳登父子一樣,誰想佔領徐州得先過他們這一關。

還有就是劉封自己的勢力了,劉封一來就非常霸道的搶了孟達的儀仗隊,兩人面和心不和。審家兄弟是地頭蛇也是牆頭草,只會聽命強大的勢力的擺佈。後來徐晃和夏侯尚進攻上庸三郡,審家兄弟和孟達都背叛了劉封,劉封輕易被打敗就可以看出,孟達和審家兄弟聯手就足以打敗劉封。劉封手上的軍隊不會超過一萬人,卻要和孟達和地頭蛇審家兄弟以及面臨曹魏和東吳的威脅,特別是蜀漢和曹魏剛剛才打完漢中之戰,邊塞依舊摩擦不斷的情況下,劉封根本沒能力支援關羽。

少了根本打不過任何一路人馬,多了上庸還要不要,而且實際上並不是在麥城關羽要求劉封支援的,一是根本來不及再求援,關羽在麥城已經是被包圍的水洩不通了,二是也沒辦法再去求援,敗走麥城的時候,關羽手下只有幾百人馬,除非再來個過五關斬六將去求援不然根本衝不出去。

真正要求劉封支援是在關羽攻擊襄樊,總是差口氣就要攻下的時候求的援,所以根本不是劉封見死不救,而是關羽求援的時候,是佔據上風的。那麼劉封很顯然對幫助這個不親近的二叔立下蓋世功勳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更何況劉封自己沒有餘力來支援關羽,東三郡的局勢微妙,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民心未付,士族林立,劉封能站穩腳跟的同時還要消弱孟達,拉攏士族根本沒什麼餘力來支援關羽。

也就是說在劉封看來,一來我有自己的任務,關羽雖然有節制荊州軍政的權利,但是我劉封的地盤和軍隊不歸你管啊!二來劉備肯定是沒有下過命令要求劉封支援關羽的,任何歷史文獻都沒有一星半點的相關記錄。三來關羽當時佔據上風,襄樊指日可下,劉封派兵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之舉,並不是關羽敗走麥城之際還能傳遞消息要劉封支援的,因此劉封私自幫關羽立功是違抗命令的,也是不感興趣的,於公於私劉封都有足夠的理由不支援關羽。四來上庸勢力複雜,能幫關羽的軍隊有限,去的多了上庸可能有失,去的少了一樣得罪關羽。

劉封的死因真是不支援關羽麼?顯然不是

劉封在關羽死後,依舊是上庸的老大,但是很顯然,關羽之死需要有人負責人,孟達作為和法正黃權齊名的東州系,自然消息靈通,蜀中很多人將關羽失敗上升到劉封和孟達不支援關羽頭上。孟達一不做二不休降了曹魏,然後得到曹丕和夏侯玄等人的禮遇有加,信誓旦旦要為曹魏勸降劉封,然而劉封將孟達的信使斬立決,表示絕不投降之意。

後來在審家兄弟的裡通外合之下,劉封不得已兵敗回到成都,劉備開始是不忍處罰劉封的,結果諸葛亮說劉封剛猛後而難治,劉備為了阿斗這才殺死了劉封。而流傳出來的卻是為了關羽殺了劉封,等到後來劉封殺了孟達的信使決不投降的消息傳來,劉備是非常後悔的。

由此可見,原本劉備就沒有因為關羽兵敗而要大力處罰劉封的,因為關羽兵敗整個蜀漢以及關羽本人都有莫大的責任,這一點劉備心知肚明。劉備伐吳固然有為二位兄弟報仇的考慮,未嘗沒有改變策略,吞併東吳的想法,畢竟東吳實際上屢次都在拖後腿,曹丕新登基,地位不穩,出兵一定沒有曹操那樣果斷,劉備如果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併東吳,天下自然是一番新氣象,不然就如同諸葛亮和姜維一樣,越打越窮,夢想總是遙不可及,是否應該放棄?

蜀漢雖然國力最小,卻顯然是最有抱負的國家,王業不偏安,漢室不苟存的理念始終在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姜維的身上流傳。只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逆天而行終究導致華夏百姓十不存一,南北朝的悲劇早在三國鼎立就埋下了伏筆。


塵子渝



進攻東三郡的是孟達,孟達當時的兵力只有四千部曲。所以孟達只是進攻了房陵,攻殺了房陵太守蒯祺,上庸和西城兩郡就不戰而降了。因為房陵在襄陽和上庸中間,房陵被攻佔了,襄樊無力救援,而西城和上庸上游的漢中也被劉備佔領了,曹魏已經沒有能力救援他們,所以他們才投降了。

劉備派劉封去的時候,名義上是害怕孟達沒有能力單獨完成任務,實際上是對孟達不放心。所以劉封去上庸的時候,主要目的就是“統達軍”,也就是奪取孟達的軍權,成為東三郡的軍政主帥,就像關羽在荊州的地位一樣。這也是劉封到東三郡之後,完全不把孟達放在眼裡,敢於奪走象徵孟達大將地位的“鼓吹”的原因。

西城和上庸本來就是申耽申儀兄弟在佔領,無論是割據漢中的張魯,還是荊州的劉表,還是後來接收了荊州北部的曹操,都對西城和上庸採取了高度自治的政策,也就是承認申氏兄弟的地位,讓他們繼續當都尉。之所以是都尉而不是太守,也是因為曹操把這裡視為自己不能完全控制的邊境地區。


劉封去上庸的時候,本身也沒有帶什麼兵,只是奪走了孟達的部曲,至於申氏兄弟的軍隊,聽調不聽宣,用他們來對付三郡內部的蠻夷還可以,用他們打外戰,那肯定是靠不上的,劉備,劉封,孟達都很清楚這一點。只要他們不搞武裝叛亂,公然反抗,就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

劉封雖然年輕,但是他的身份和地位並不低。他被劉備收為義子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兒子,所以是一度被視為接班人的。後來劉備有了阿斗,接班人當然就是劉禪了,劉封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但劉封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依然不低,也很受劉備信任。

劉備入蜀的時候,所帶的將領主要就是劉封,魏延這些人,入蜀之後封為副軍中郎將,地位很高。到上庸之後,又晉升為副軍將軍,地位就更高了。東三郡在東漢屬於漢中郡的縣,後來才升為郡,和漢中平級。攻佔漢中之後,劉備讓魏延做太守,讓劉封做東三郡最高軍政負責人,保證漢中和荊州之間的聯繫通道,意圖是形成對曹魏的完整防線。

所以,劉封雖然年紀輕,但是地位和身份都不低,是直屬於劉備的高級將領,並不是關羽的下屬,也不歸荊州戰區管轄。如果考慮到孟達原來歸屬於荊州戰區,就可以理解,劉備讓劉封出鎮東三郡,其目的就是要讓東三郡成為一個獨立的戰區,而不是附屬於荊州戰區。因此,劉封也沒有救援關羽的義務,而孟達如果是在劉封到來之前,其實是有這個義務的。


而孟達已經通過劉備派劉封來鎮守東三郡察覺了劉備對他不信任,在關羽兵敗之後,東吳又截斷了他原來出發的根據地秭歸,成了孤軍,就算他對劉備忠誠,如果他身後的上庸和西城投降曹操,他就完全被魏吳雙方包圍了,等他的就是全軍覆沒,兵敗身死,所以就決計投降了,這樣可以保存實力和地盤。後來黃權其實也是這麼做的。

所以,綜合來看,劉封不救關羽的理由其實是很充分的。

第一,劉封自己沒兵,申氏兄弟靠不上,要救援就只能是讓孟達去拼命,孟達不肯,他也無能為力。

第二,孟達是關羽下屬,而劉封不是,劉封直屬於劉備,所以孟達有義務救援,而劉封沒有。

第三,劉封駐地在西城,也就是東三郡中離襄樊前線最遠的一個郡,要救援的話孟達比他更近更方便,孟達不救,他也救不了。

第四,也就是他說的理由,也沒問題,申氏兄弟是地頭蛇,本土豪強,剛投降沒多久,如果孟達出兵,離開房陵,隨時都有被申氏兄弟抄後路的危險。

所以孟達在知道關羽兵敗的消息後就投降曹魏了,並且寫信勸劉封一起投降,而劉封認為自己理由充分,加上他所在的西城的太守申儀也叛降曹魏,劉封就逃走了,而他這時得逃跑路線也只能是取道漢中,返回成都。這樣,東三郡就全歸曹魏了,而曹丕則合併三郡,設置新城郡,以孟達為太守。


蕭武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2.關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些缺點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關羽拒絕與東吳和親,稱“虎女怎麼能嫁犬子”,引起了東吳國君孫權的惱怒,還聲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種種這些導致關羽人際關係極差。


二,擁兵五萬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去解救關羽,有什麼原因嗎?

關羽戰敗,離麥城不遠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救援呢?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劉封與關羽本身就不和睦,見死不救也屬於正常

前文就說了,關羽生性高傲目中無人,情商極差,素來看不起蜀漢一些武將,劉封就是一個,和關羽關係並不好,早就有嫌隙。最初,當劉備有意要收劉封作為義子時,就遭到了關羽反對,當時關羽說:“兄長即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意思很明確啦,大哥已經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收個義子,以後難免會出亂子。大家看,劉封要做劉備義子就被關羽硬生生阻撓,劉封能不恨關羽嘛,怎麼可能去救他。


2.劉封剛剛拿下上庸,剛站穩腳跟況且,真的要救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五萬兵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問題在於,雖然上庸離麥城不遠,關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但是考慮到本身兵力不足,一旦分兵貿然前去營救關羽,萬一沒有救成,自己可能反遭攻擊,導致失利承擔後果還不如不救。


綜上所述,關羽敗走麥城以屬必然,自己性格情商所致,東吳視他如死敵,死命的打,自己又剛愎自用,偏偏最近的援軍劉封,又是自己得罪過的死對頭,試問,關羽不敗誰敗。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劉封救不了關羽的,別說劉封當時手上沒有5萬兵馬,實際上連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條絕路。前有徐晃,後有呂蒙,所以麥城才會成為一座孤城。這個時候,就算劉備從四川發兵來也無濟於事。



我們看地圖就知道,上庸在襄陽的西面,中間還隔著新城,房陵。而關羽當時已經走到了襄陽南面的當陽。上庸是現在湖北的竹山縣,這裡地處陝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處。從這裡要進入湖北復地,必須要經過襄陽,否則就只有走神農架,這裡至今還有野人出沒,何況當時?就算劉封真的率軍過來,徐晃的大軍就在襄陽駐紮,那時的關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對手,劉封一來恐怕就得送命了。

儘管廖化可以單人單騎突破襄陽,前往上庸,可是劉封不行。當時的形勢已經是一個犄角之勢,劉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為劉備對孟達不放心,因此,劉封做為劉備的義子,副軍將軍,到上庸一方面是監視孟達,奪其兵權。另一方面,也是以東三郡牽制曹操。



對於東三郡,曹操也十分清楚,如果襄陽守不住,東三郡就是進入中原的最大威脅。但是,只要守住了襄陽,東三郡就只能憋在大巴山裡。所以,劉封的悲劇也在這裡。一方面他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 他去上庸的時候劉備並未給他兵馬,只是讓他看住孟達和申氏兄弟。儘管他繳了孟達的部曲,也不過4000人而已。



關鍵就這4000人也不聽劉封的,後來孟達反叛攻擊劉封的時候,手下人紛紛倒戈,這才導致劉封被孟達擊敗,退回成都。之所以劉封會因為不救關羽而獲罪,完全是因為劉封回到成都之後,地位非常尷尬,劉封如果不死,劉禪很可能難以順利繼位,所以諸葛亮才與劉備商量,治了劉封死罪。


傅斯鴻


1、劉封有多少兵力?

劉封的兵力主要來自攻取漢中後帶走的部分水師(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具體兵力不詳。但考慮到漢中之戰時,張飛這樣的重要將領,統轄兵力也不過1.5萬(黃忠甚至不足1萬),以當時劉封的官職以及資歷,是絕不可能統轄5萬之眾的,劉備也不會蠢到將重兵給一個棄兒統轄。

為什麼說棄兒呢?因為劉備此前無子,劉封是作為養子出現的,但親兒子劉禪出生以後,劉封的身份就尷尬了,所以,劉備的處理方式是將其“發配”到遠離成都核心區的上庸、房陵一帶,作為一般將領對待。

而劉封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監視和控制孟達以及降將申耽、申儀等人。

2、關羽北伐時,劉封為什麼不相助?

關羽北伐時,兵力明顯不足,所以,距離樊城最近的上庸、房陵就成了關羽唯一可以指望的援軍,但劉封、孟達卻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由,不肯發兵。其實他們二人說的也是實情,這三郡的確剛剛攻下,而且上庸太守申耽是不戰而降的,也就是說這個人還保存著相當的實力。後來申耽降魏,也證實了此前劉封、孟達的顧慮確實存在。

此外,史書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劉封、孟達二人是不和的,孟達投降後,劉備還批評劉封不該欺凌孟達,兩個不和的人,卻能意見一致的拒絕出兵相助關羽,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關羽對待這兩個人都很傲慢;二是孟達想保存實力,劉封作為監視他的人,更是不能輕易離城而去。

3、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在做什麼?

關羽敗走麥城時,孟達已經降魏,而劉封正忙著與孟達、徐晃交戰,守衛上庸三郡,這個時候他是沒有精力去救援關羽的,但還是派出一支偏師,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前往救援,但被陸遜擊敗。

所以,劉封並未有意不救援關羽,而是實在無能為力。


秦皇漢武


這個問題有幾點說明一下:

一,整個關羽控制的荊州不到四萬人馬,關羽領了三萬兵北進, 除劉備自自己領的攻漢中主力外,關羽的兵是最多的,劉封遠不可能有五萬人馬。

二,秦及漢初的漢中郡轄區含三國時的漢中全部,上庸新城全部,巴中少部,武都一部。劉備攻取的漢中郡只是秦及漢初漢中郡的三分之一不到。 上庸新城在漢末及後魏晉已劃到荊州,本來也屬漢中和荊州交界的地方,有點不清不楚,且多山地少平原,加上是後面才取得上庸,在原則上,上庸或者說劉封孟達不歸關羽管,相當於跨戰區了,只能是請求,而不能算劉封抗命。真要從行政區嚴格論起來,上庸應該受魏延節制才對,漢中郡太守,督漢中(地區,諸郡)鎮北將軍,這也是為什麼歷來認為魏延像關羽一樣是封疆大吏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小)漢中太守。

三,客觀因素存在,孟達小有才能但以利(個人升遷)為先,申家兄弟牆頭草也是安穩為上,加上上庸本身山野小城,孟達加原本申氏兄弟的兵馬合起來約萬餘。

劉封孤身(應該有幾個隨從)並未帶部隊去,三國志記載 讓劉封 “統達兵”,劉封奪了孟達本部兵馬,二者定有矛盾存在,實際上劉封勇則勇矣,政治手腕不足,雖然表像上孟達下風或者俯首,那是因為劉封手上有令箭,也因法正還在,不得不低頭,真要懟起來,看關羽死後,劉封根本就鬥不過孟達就知道了。

換言之,如果關羽求救之時劉封一意孤行,死得還不知道是誰。

在關羽求救之時孟達的靠山法正剛死,孟達殺了孔明的姐夫,我這裡不去猜度孔明,至少孟達這種人會認為法正不在了,如果諸葛以後要報復沒人能保自己,得留條後路。好歹劉封是義子,結果到後面因為關羽的死,劉備遷怒劉封,這靠山自己也不牢靠了,就果斷降魏了。

四,至於關羽反對劉備收劉封的事是演義上的,正史上沒有記載,所以不做為憑據。

總結,題主的問題不恰當,劉封沒有五萬人馬,真能調動的最多三五千。 劉封不救關羽,主觀原因應該佔的比重很小,客觀原因在於政治能力太低,操不起東三郡的盤。與其說劉封不願救,不如說劉封能力不足而孟達不願救。






文說三國


1.性格決定命運!關二爺自己的口無遮攔,讓劉封早沒有了救他的意願,劉封當初被劉備收為養子的時候,恃才傲物的關羽就直言不諱地反對過,明眼人都知道,從那個時候起,關羽就已經親手切斷了劉封救自己的這條路。

2.劉封有自知之明,他是救不了關羽的,劉封作為螟蛉之子,根本不可能擁有重兵,縱使上庸有5萬兵馬,他也調不出來,孟達是足智多謀的主,不是省油的燈,不會輕而易舉地把兵權交給他!



他個人能掌控的軍力有限,充其量其麾下也就在5000人左右,而且當時的形勢是,關羽已處四面楚歌境地,前有曹操能征慣戰的部將徐晃,後有孫權文韜武略的將軍呂蒙,劉封的運籌帷幄和對陣實力與這二位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他去麥城救二叔屬以卵擊石。

3.儘管廖化為搬救兵能突破襄陽防線,因為他當時廖名不見經傳(還不是大將,還沒為先鋒),又是單人匹馬出城、目標小、引起不了注意;如果劉封想率大軍浩浩蕩蕩地通過襄陽去救當陽的關羽,正中以逸待勞的徐晃下懷,劉封無異自投羅網!

4.養爸劉備當初派他去上庸的目的不是領兵而是當監軍,因為劉備對才幹突出,性情反覆無常的孟達很不放心,才派養子來上庸監控他,屬副軍將軍,沒決斷權!


希望星晨58298869


先來推斷一下劉封到底有多少人馬?

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後,自封漢中王,幾乎是同時,劉備下令宜都太守孟達率軍攻打房陵郡,拿下房陵後,孟達接著攻打上庸郡,然後劉備讓劉封乘船從漢水東下到上庸與孟達一起逼降上庸太守申耽,佔據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三郡。



在孟達後來投降曹魏的記錄中,我們知道孟達有四千餘家部曲,就算每家抽出一人當兵,孟達也有四千人的兵力,劉封是被劉備派出去統領孟達的兵力,因此帶到上庸的兵力大於或等於孟達的兵力,就算等於吧,劉封也有四千人,合在一起共有八千人,這是劉封和孟達的軍隊總數。

劉封、孟達所在的上庸郡是今天湖北省的竹山縣一帶,而關羽敗走的麥城是今天湖北省當陽市的兩河鎮一帶,兩地相距有300多公里,而且多是崎嶇山路,就算是騎馬,從上庸到麥城也要走10天左右,這還是比較快的速度了。



劉封並非不能救關羽,只是時機不對。

劉封救關羽的最好時機,就是關羽剛剛從樊城前線退到漢水南岸的襄陽地區時,這個時候如果關羽向西直奔上庸,或者此時劉封出兵救援關羽,關羽都是能得救的,但這個時候,關羽對收回荊州還有希望,這個時候也是關羽軍隊數量最多的時候。



關羽剛從樊城前線撤退到漢水南岸時,尚有5萬左右的軍隊,也就是全部參與襄樊之戰的荊州軍,關羽在一路南逃的時候,不斷派出使者到江陵城打探消息,這些打探消息的人都受到了呂蒙的欺騙,因為關羽手下士兵的家屬全部都在江陵城,根本無心應戰,因此在關羽南下麥城的過程中,很多人開小差離開了關羽選擇投降呂蒙及孫權。

等關羽到達麥城時,手下的士兵只剩下數百人,大部分人都離開投降了。



在關羽南下麥城的前後,與此同時,東吳的軍隊也並沒有閒著,孫權派出陸遜攻打夷陵、秭歸,東吳軍隊一直打到與蜀漢交界的巫山,這裡對面就是白帝城,陸遜實際上是切斷了關羽逃回益州的路線。

同時孫權派出朱桓、潘璋等人對關羽實行包圍,在關羽有可能逃亡的路上設伏,等到東吳軍隊完成一系列的部署後,關羽逃到了麥城,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關羽,已經被包圍,已經是甕中之鱉了。



這個時候關羽即使向劉封求援,劉封願意救,也根本救不了,因為救援關羽已經失去了最佳時機,這個時候關羽被包圍,劉封也並不清楚關羽的具體位置,整個荊州南郡都已經是東吳的勢力範圍,劉封就算真有五萬軍隊,也不敢冒失的闖入荊州去救人,何況劉封還並不知道關羽在哪裡呢?

那麼劉封和孟達為什麼不救關羽呢?

這就要分情況來說了。



1、關羽在圍攻襄樊時,因為兵力不夠,曾向劉封和孟達要求支援兵力,劉封和孟達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候關羽是參與進攻方,而且前期關羽都是捷報,打了勝仗,如果去支援關羽,劉封和孟達擔心上庸三郡會造反。

從上庸三郡的土著申儀、申耽兄弟的脾性來看,投降就是暫時的,他們隨時在找著機會反叛,從後來與孟達一起降魏就能看出來,申儀、申耽兄弟對蜀漢沒有任何忠心的,對曹魏反而有些賣力,如果劉封和孟達真的去支援關羽,隨時會面對申儀、申耽兄弟的反叛,從而失去上庸三郡這個漢水中部的重要據點,從這個方面來考慮,劉封與孟達拒絕關羽的建議也沒有錯。



2、關羽到達麥城後向劉封援。

在關羽從樊城撤軍時,剛開始關羽也沒有意識到荊州問題的嚴重性,他選擇了南下荊州查看情況,況且還帶著近五萬的軍隊,進攻不夠數,撤退回荊州總應該沒有問題吧,關羽就繼續南下,直到麥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時候關羽又向劉封求援了。

可這個時候,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一是東吳已經形成了包圍圈,劉封真要救關羽,難度極大,弄不好要把自已賠上,劉封不願意冒這個險。

二是劉封這個時候已經與孟達不和,上庸三郡這個時候只有劉封一人及其直屬部隊是忠心於劉備的,劉封如果這個時候救援關羽,不僅上庸三郡肯定要丟失,而且包括劉封本部的四千人馬,估計也折扣或者全部被消滅,這是劉封也不願意看到的。



救人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要在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時機才能救援適當的人,錯過了,就真的沒有機會了,並不是劉封不願意救,是真的沒有機會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首先我們先分析問題本身,劉封當時並沒有可能擁有5萬重兵。我們結合當時背景環境,劉封接下劉備的命令攻取上庸等郡縣,當時他手中最多隻有5千兵力,就算加上投降的魏國軍隊,也是絕對不可能達到5萬兵力的。



再談談上庸與麥城的距離近,這也只能是相對於其他地方蜀國軍隊較近,也不能談之為不遠。畢竟兩者也有著大約500公里的距離,以當時的行軍速度,就算出兵救援,馬不停蹄,也最少需要10天。

當然,劉封在接到關羽求救信後,確實是沒有行動,就算距離很遠,也應當出兵救援才正常。那麼當時劉封為什麼不去營救支援關羽呢?

在我覺得有下面幾點原因。

一、奸人挑撥,使劉封關羽生有間隙 大家都知道劉封是劉備的義子,而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從綱常倫理上說,關羽是劉封的叔父。叔父有危難,侄子應該全力營救才對。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劉備攻取益州和漢中稱帝后,想要立一個太子,但是不知道該選擇立誰。親子劉禪年歲尚小,當時且無過人之處。義子劉封雖然勇冠三軍,很有威望,但是卻無血緣關係。

所以劉備很糾結,並曾經詢問過諸葛亮和關羽,但是諸葛亮以這是劉備的家事為由並沒有回答。

而關羽則回答,立太子怎麼能立一個義子呢?這是不符合綱常倫理的,所以劉備最後在立儲上就放棄了劉封,立了劉禪為太子。

但是這件事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傳到了與劉封共同鎮守上庸的孟達耳中。據說在劉封收到關羽求救信後,本來是打算出兵救援關羽的。但是孟達卻在這時向劉封說明了關羽當年在立儲上的所為,使劉封與關羽之間有了間隙,這才讓劉封遲遲不肯發兵救援關羽。

這個原因似乎有些感性,但有些時候做出決定就是一念之間,當時劉封由於這個原因而不出兵也是有可能的。

二、新城剛破,根基不穩,必須鎮守。在關羽在東線進攻曹魏政權時,而劉封剛好接到配合關羽進攻上庸等郡縣的命令。而因為關羽在東線勢如破竹,導致曹魏兵力大多被派往東線支援,這就讓上庸等郡縣防務空虛。

劉封當時並沒有花什麼力氣就攻克了上庸等郡縣,但是這時因為吳國對荊州的偷襲,讓關羽敗走麥城,恰巧這時劉封收到關羽的求救信。


但是劉封這時已經把僅有的兵力都佈防在新佔領的城池中,如果撤回佈防,剛被攻破的城池難免不會出現反叛的現象。並且在關羽敗走麥城後,曹魏政權被派往東線的支援部隊也相繼回援。

再加上上庸等城是剛被攻破的新城,劉封在此處的根基並不穩固。如果此時派兵去支援關羽,成不成功尚且不說,但是上庸的城防一定會空虛,並且抵擋不住曹魏的進攻。

這樣拿幾座城池為代價去做一場成功率很低的救援賭博,站在當時劉封的立場上,是十分不明智的。這也可能是劉封為何遲遲不肯出兵去營救關羽的原因之一。


夏目歷史君


其實主客觀原因,原著都說得非常明顯了,劇情如下:

劉封謂孟達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達曰:“東吳兵精將勇;且荊州九郡,俱已屬彼,止有麥城,乃彈丸之地;又聞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 屯於摩陂:量我等山城之眾,安能敵得兩家之強兵?不可輕敵。……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 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 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 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封曰:“君言雖是,但以何詞卻 之?”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

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主要都是聽孟達的話。而孟達則從兩方面講述了不救的原因。

首先是客觀方面,關羽的處境太危險,面臨的敵人太強大。當時荊州的關羽軍團,基本已經全軍覆沒,只剩下麥城的區區幾百人馬。而東吳方面為了拿下荊州,則是以全部精銳傾巢出動。從陣容便可看出:孫權親自接應,呂蒙陸遜兩大都督統兵,主力戰將皆出。而曹操方面也是四五十萬大軍,一線就有曹仁、徐晃、張遼等名將。上庸區區五萬兵馬確實沒法和這些人玩。而且,上庸剛剛奪取,確實也存在人心未定(從後面來看,上庸本地豪強申耽、申儀是確實有貳心的)。這時候出大兵去救關羽,確實可能關羽救不下來,反而把上庸都丟了。

然而,這些客觀因素,其實並不能得出“不能救關羽”的結論。如果劉封把五萬大軍傾巢出動去救關羽,確實存在丟失上庸的風險。但這並不等於劉封不能分派兩萬、一萬或者五千人馬跟隨廖化去救援關羽。實際上對擁有五萬守軍的上庸而言,分出五千或者一萬人馬,不至於搞的城池守不住。相反,對於只剩三百人在麥城的關羽而言,如果廖化帶著五千人馬回到麥城附近,無論是衝進去還是在外面接應,理論上都能大大增長其突圍的希望(從千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一也是大增)。所以,劉封最後不發一兵一卒救關羽,核心還在主觀方面,就是不想救關羽。

主觀方面也很簡單,就是關羽對劉封一向看不上眼,當初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時,關羽就表示反對。後來更多次勸劉備削弱劉封權力。這樣一來,對劉封而言,實際上關羽變成了己方陣營的潛在敵人。把關羽弄死,反而符合劉封利益。前面的客觀因素其實只是不發救兵的藉口而已。

當然,劉封其實思維還是短路了。就算關羽是你的潛在敵人,但卻是劉備的兄弟。你如果發一部分兵力去救關羽,沒救出來,至少有姿態,有藉口。現在你聽了孟達的話,一兵一卒都不發,回頭不管關羽死活,劉備那關你還能過麼?

果不其然,關羽死後一年,劉封也被迫自殺。

順便說一下,如果不看三國演義,而看三國志,則歷史上的劉封作為其實沒有演義中惡劣。

首先,歷史上劉封只有幾千人馬,而且和孟達還不對路,兩個人互相敵視,處境可以說很艱難。

其次,歷史上劉封拒絕的不是救關羽(那時候估計已經來不及了),而是在關羽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拒絕其出兵增援關羽。換言之,拒絕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第三,按真實的地理,上庸(今湖北竹山)距離麥城(今湖北當陽東)的距離是200餘公里。走近乎直線的公路也得將近300公里,在三國時代並不是一個很近的距離。作為一個對比,關羽北伐從江陵到襄陽,距離都比這個要短一點。

考慮到上庸本身的意義,歷史上的劉封選擇堅守上庸而非增援關羽並不算太過分。可惜,關羽後來敗亡了,總得有人為此承擔責任。加之劉封這個義子地位在蜀漢集團的尷尬,被諸葛亮藉機處死也就並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