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5万的刘封,离麦城并不远,为何不去营救关羽?

于涛


刘封是肯定没有五万人马的,关羽打樊城也就三万人马

整个蜀汉常规兵力也就十万人马,还需要防守东吴和曹魏,刘封在上庸是和孟达、审家兄弟共同掌握的,小小的弹丸之地怎么可能养活五万大军,而且在没有大规模战事爆发的时候,也不可能陈兵五万。

赤壁之战,东吴周瑜也才三万人马,曹操号称八十万与孙权会猎与吴,也不过是诈称,资治通鉴和江表传都言明曹操实际上不过七八万人马,而周瑜的人马更是非常明显的三万人。那么整个蜀汉常规兵力也就十万左右的人马,刘封能统帅五万人马怎么可能呢?

《资治通鉴》: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孤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关羽打荆州实际上是防守反击,刘备是未料到会战事扩大,关羽原本是任务是牵制曹魏一部分军队,为刘备拿下汉中做掩护的

很多人对为何刘备对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不闻不问,而感到疑惑,有以为关羽是眼看张飞、黄忠、马超、魏延、赵云在汉中之战都立了功勋,急不可耐想要建功立业这才私自发动襄樊战役。

实际上襄樊战役之初,是曹操主动让曹仁攻击关羽,牵制关羽不会乘汉中之战焦灼之际而兴兵北上。所以实际上关羽是防守反击,先是打败了曹仁,曹仁不得已采取守势,关羽岂是挨打不还手的,因此这才发动襄樊之战。

那么这里面的时机其实非常不巧,汉中之战方兴未艾,蜀中困难到“女子当运,男子当战”的境地,根本无力再支持关羽发动荆州战役。很显然刘备是没有交代过刘封有责任和义务来支援关羽的,那么关羽有请示刘备要援兵么?很显然时间和程序上关羽是没有做到位的,那么刘封实际上没有权利来支援关羽。私自出兵,胜利了是关羽的功劳,损兵折将甚至丢了上庸,责任很显然在刘封自己,以刘封作为养子的身份来说,守规矩比立功劳要重要的多,因此刘封不支援关羽在军事制度上是合乎规矩的。

刘备以此为借口实际上是一种迁怒,认为如果刘封支援了关羽,关羽应该不至于身首异处,其次诸葛亮的建言也是刘封身死的重要原因,诸葛亮认为刘封刚勇后而难制,意思就是说会威胁阿斗的地位,这才让刘备下定决心除掉刘封。

刘封实际上也没能力支援关羽,即使支援关羽也非常有限,而且上庸之地刘封想要固若金汤也是非常困难的,根本没有余力支援关羽

上庸之地处于曹魏、东吴、蜀汉的交界地区,势力可谓犬牙交错,一着不慎就是一个满盘皆输的后果。主要势力有东州系的孟达,忠心程度和能力成反比,审家兄弟是当地的士族势力最为强大的表率,和徐州的陈登父子一样,谁想占领徐州得先过他们这一关。

还有就是刘封自己的势力了,刘封一来就非常霸道的抢了孟达的仪仗队,两人面和心不和。审家兄弟是地头蛇也是墙头草,只会听命强大的势力的摆布。后来徐晃和夏侯尚进攻上庸三郡,审家兄弟和孟达都背叛了刘封,刘封轻易被打败就可以看出,孟达和审家兄弟联手就足以打败刘封。刘封手上的军队不会超过一万人,却要和孟达和地头蛇审家兄弟以及面临曹魏和东吴的威胁,特别是蜀汉和曹魏刚刚才打完汉中之战,边塞依旧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刘封根本没能力支援关羽。

少了根本打不过任何一路人马,多了上庸还要不要,而且实际上并不是在麦城关羽要求刘封支援的,一是根本来不及再求援,关羽在麦城已经是被包围的水泄不通了,二是也没办法再去求援,败走麦城的时候,关羽手下只有几百人马,除非再来个过五关斩六将去求援不然根本冲不出去。

真正要求刘封支援是在关羽攻击襄樊,总是差口气就要攻下的时候求的援,所以根本不是刘封见死不救,而是关羽求援的时候,是占据上风的。那么刘封很显然对帮助这个不亲近的二叔立下盖世功勋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更何况刘封自己没有余力来支援关羽,东三郡的局势微妙,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民心未付,士族林立,刘封能站稳脚跟的同时还要消弱孟达,拉拢士族根本没什么余力来支援关羽。

也就是说在刘封看来,一来我有自己的任务,关羽虽然有节制荆州军政的权利,但是我刘封的地盘和军队不归你管啊!二来刘备肯定是没有下过命令要求刘封支援关羽的,任何历史文献都没有一星半点的相关记录。三来关羽当时占据上风,襄樊指日可下,刘封派兵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并不是关羽败走麦城之际还能传递消息要刘封支援的,因此刘封私自帮关羽立功是违抗命令的,也是不感兴趣的,于公于私刘封都有足够的理由不支援关羽。四来上庸势力复杂,能帮关羽的军队有限,去的多了上庸可能有失,去的少了一样得罪关羽。

刘封的死因真是不支援关羽么?显然不是

刘封在关羽死后,依旧是上庸的老大,但是很显然,关羽之死需要有人负责人,孟达作为和法正黄权齐名的东州系,自然消息灵通,蜀中很多人将关羽失败上升到刘封和孟达不支援关羽头上。孟达一不做二不休降了曹魏,然后得到曹丕和夏侯玄等人的礼遇有加,信誓旦旦要为曹魏劝降刘封,然而刘封将孟达的信使斩立决,表示绝不投降之意。

后来在审家兄弟的里通外合之下,刘封不得已兵败回到成都,刘备开始是不忍处罚刘封的,结果诸葛亮说刘封刚猛后而难治,刘备为了阿斗这才杀死了刘封。而流传出来的却是为了关羽杀了刘封,等到后来刘封杀了孟达的信使决不投降的消息传来,刘备是非常后悔的。

由此可见,原本刘备就没有因为关羽兵败而要大力处罚刘封的,因为关羽兵败整个蜀汉以及关羽本人都有莫大的责任,这一点刘备心知肚明。刘备伐吴固然有为二位兄弟报仇的考虑,未尝没有改变策略,吞并东吴的想法,毕竟东吴实际上屡次都在拖后腿,曹丕新登基,地位不稳,出兵一定没有曹操那样果断,刘备如果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东吴,天下自然是一番新气象,不然就如同诸葛亮和姜维一样,越打越穷,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否应该放弃?

蜀汉虽然国力最小,却显然是最有抱负的国家,王业不偏安,汉室不苟存的理念始终在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姜维的身上流传。只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逆天而行终究导致华夏百姓十不存一,南北朝的悲剧早在三国鼎立就埋下了伏笔。


尘子渝



进攻东三郡的是孟达,孟达当时的兵力只有四千部曲。所以孟达只是进攻了房陵,攻杀了房陵太守蒯祺,上庸和西城两郡就不战而降了。因为房陵在襄阳和上庸中间,房陵被攻占了,襄樊无力救援,而西城和上庸上游的汉中也被刘备占领了,曹魏已经没有能力救援他们,所以他们才投降了。

刘备派刘封去的时候,名义上是害怕孟达没有能力单独完成任务,实际上是对孟达不放心。所以刘封去上庸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统达军”,也就是夺取孟达的军权,成为东三郡的军政主帅,就像关羽在荆州的地位一样。这也是刘封到东三郡之后,完全不把孟达放在眼里,敢于夺走象征孟达大将地位的“鼓吹”的原因。

西城和上庸本来就是申耽申仪兄弟在占领,无论是割据汉中的张鲁,还是荆州的刘表,还是后来接收了荆州北部的曹操,都对西城和上庸采取了高度自治的政策,也就是承认申氏兄弟的地位,让他们继续当都尉。之所以是都尉而不是太守,也是因为曹操把这里视为自己不能完全控制的边境地区。


刘封去上庸的时候,本身也没有带什么兵,只是夺走了孟达的部曲,至于申氏兄弟的军队,听调不听宣,用他们来对付三郡内部的蛮夷还可以,用他们打外战,那肯定是靠不上的,刘备,刘封,孟达都很清楚这一点。只要他们不搞武装叛乱,公然反抗,就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刘封虽然年轻,但是他的身份和地位并不低。他被刘备收为义子的时候,刘备还没有儿子,所以是一度被视为接班人的。后来刘备有了阿斗,接班人当然就是刘禅了,刘封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但刘封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依然不低,也很受刘备信任。

刘备入蜀的时候,所带的将领主要就是刘封,魏延这些人,入蜀之后封为副军中郎将,地位很高。到上庸之后,又晋升为副军将军,地位就更高了。东三郡在东汉属于汉中郡的县,后来才升为郡,和汉中平级。攻占汉中之后,刘备让魏延做太守,让刘封做东三郡最高军政负责人,保证汉中和荆州之间的联系通道,意图是形成对曹魏的完整防线。

所以,刘封虽然年纪轻,但是地位和身份都不低,是直属于刘备的高级将领,并不是关羽的下属,也不归荆州战区管辖。如果考虑到孟达原来归属于荆州战区,就可以理解,刘备让刘封出镇东三郡,其目的就是要让东三郡成为一个独立的战区,而不是附属于荆州战区。因此,刘封也没有救援关羽的义务,而孟达如果是在刘封到来之前,其实是有这个义务的。


而孟达已经通过刘备派刘封来镇守东三郡察觉了刘备对他不信任,在关羽兵败之后,东吴又截断了他原来出发的根据地秭归,成了孤军,就算他对刘备忠诚,如果他身后的上庸和西城投降曹操,他就完全被魏吴双方包围了,等他的就是全军覆没,兵败身死,所以就决计投降了,这样可以保存实力和地盘。后来黄权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综合来看,刘封不救关羽的理由其实是很充分的。

第一,刘封自己没兵,申氏兄弟靠不上,要救援就只能是让孟达去拼命,孟达不肯,他也无能为力。

第二,孟达是关羽下属,而刘封不是,刘封直属于刘备,所以孟达有义务救援,而刘封没有。

第三,刘封驻地在西城,也就是东三郡中离襄樊前线最远的一个郡,要救援的话孟达比他更近更方便,孟达不救,他也救不了。

第四,也就是他说的理由,也没问题,申氏兄弟是地头蛇,本土豪强,刚投降没多久,如果孟达出兵,离开房陵,随时都有被申氏兄弟抄后路的危险。

所以孟达在知道关羽兵败的消息后就投降曹魏了,并且写信劝刘封一起投降,而刘封认为自己理由充分,加上他所在的西城的太守申仪也叛降曹魏,刘封就逃走了,而他这时得逃跑路线也只能是取道汉中,返回成都。这样,东三郡就全归曹魏了,而曹丕则合并三郡,设置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


萧武


公元219年十月,关羽率兵攻打樊城,东吴吕蒙便乘机占领了荆州。关羽及关平趁机带兵偷偷从北门逃出,吕蒙料到关羽逃走必然会走麦城北边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关羽率兵到达此处被吴将马忠设伏而擒,随行将士也一起被杀,并砍下关羽首级。


一,很多人就要问了,能征善战的关羽怎么会败走麦城的?

论关羽单打独斗能力,除吕布之外,关羽当属第二,几乎再无敌手,但是论智力论情商,关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了,他最后的败走麦城,也是必然的结果。

1.关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汉多人关系并不好,东吴对他也是恨之入骨

举一个事例,有一次,东吴孙权想要和蜀国搞好关系,为了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就想办法和蜀汉联姻,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关羽对孙权有意见,看不上他,还特意说一句“我家的虎女怎么会嫁给你家犬子?”。要知道,关羽作为武将女儿嫁与作为东吴国君的孙权儿子,本来就已经是高攀,没想到居然还说出这样的话,你说孙权能不能容忍,视关羽为死敌,可见,关羽情商有多低。


2.关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这些缺点对他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

关羽拒绝与东吴和亲,称“虎女怎么能嫁犬子”,引起了东吴国君孙权的恼怒,还声称东吴三军为鼠辈,还称自己同僚黄忠为老将军,不屑与之为伍,马超投降,封为平西将军,关羽大为不满。种种这些导致关羽人际关系极差。


二,拥兵五万的刘封为什么不及时去解救关羽,有什么原因吗?

关羽战败,离麦城不远的刘封为什么不及时救援呢?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刘封与关羽本身就不和睦,见死不救也属于正常

前文就说了,关羽生性高傲目中无人,情商极差,素来看不起蜀汉一些武将,刘封就是一个,和关羽关系并不好,早就有嫌隙。最初,当刘备有意要收刘封作为义子时,就遭到了关羽反对,当时关羽说:“兄长即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意思很明确啦,大哥已经有孩子了,为何还要收个义子,以后难免会出乱子。大家看,刘封要做刘备义子就被关羽硬生生阻挠,刘封能不恨关羽嘛,怎么可能去救他。


2.刘封刚刚拿下上庸,刚站稳脚跟况且,真的要救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五万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问题在于,虽然上庸离麦城不远,关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但是考虑到本身兵力不足,一旦分兵贸然前去营救关羽,万一没有救成,自己可能反遭攻击,导致失利承担后果还不如不救。


综上所述,关羽败走麦城以属必然,自己性格情商所致,东吴视他如死敌,死命的打,自己又刚愎自用,偏偏最近的援军刘封,又是自己得罪过的死对头,试问,关羽不败谁败。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刘封救不了关羽的,别说刘封当时手上没有5万兵马,实际上连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关羽,因为关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条绝路。前有徐晃,后有吕蒙,所以麦城才会成为一座孤城。这个时候,就算刘备从四川发兵来也无济于事。



我们看地图就知道,上庸在襄阳的西面,中间还隔着新城,房陵。而关羽当时已经走到了襄阳南面的当阳。上庸是现在湖北的竹山县,这里地处陕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处。从这里要进入湖北复地,必须要经过襄阳,否则就只有走神农架,这里至今还有野人出没,何况当时?就算刘封真的率军过来,徐晃的大军就在襄阳驻扎,那时的关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对手,刘封一来恐怕就得送命了。

尽管廖化可以单人单骑突破襄阳,前往上庸,可是刘封不行。当时的形势已经是一个犄角之势,刘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为刘备对孟达不放心,因此,刘封做为刘备的义子,副军将军,到上庸一方面是监视孟达,夺其兵权。另一方面,也是以东三郡牵制曹操。



对于东三郡,曹操也十分清楚,如果襄阳守不住,东三郡就是进入中原的最大威胁。但是,只要守住了襄阳,东三郡就只能憋在大巴山里。所以,刘封的悲剧也在这里。一方面他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 他去上庸的时候刘备并未给他兵马,只是让他看住孟达和申氏兄弟。尽管他缴了孟达的部曲,也不过4000人而已。



关键就这4000人也不听刘封的,后来孟达反叛攻击刘封的时候,手下人纷纷倒戈,这才导致刘封被孟达击败,退回成都。之所以刘封会因为不救关羽而获罪,完全是因为刘封回到成都之后,地位非常尴尬,刘封如果不死,刘禅很可能难以顺利继位,所以诸葛亮才与刘备商量,治了刘封死罪。


傅斯鸿


1、刘封有多少兵力?

刘封的兵力主要来自攻取汉中后带走的部分水师(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具体兵力不详。但考虑到汉中之战时,张飞这样的重要将领,统辖兵力也不过1.5万(黄忠甚至不足1万),以当时刘封的官职以及资历,是绝不可能统辖5万之众的,刘备也不会蠢到将重兵给一个弃儿统辖。

为什么说弃儿呢?因为刘备此前无子,刘封是作为养子出现的,但亲儿子刘禅出生以后,刘封的身份就尴尬了,所以,刘备的处理方式是将其“发配”到远离成都核心区的上庸、房陵一带,作为一般将领对待。

而刘封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监视和控制孟达以及降将申耽、申仪等人。

2、关羽北伐时,刘封为什么不相助?

关羽北伐时,兵力明显不足,所以,距离樊城最近的上庸、房陵就成了关羽唯一可以指望的援军,但刘封、孟达却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不肯发兵。其实他们二人说的也是实情,这三郡的确刚刚攻下,而且上庸太守申耽是不战而降的,也就是说这个人还保存着相当的实力。后来申耽降魏,也证实了此前刘封、孟达的顾虑确实存在。

此外,史书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刘封、孟达二人是不和的,孟达投降后,刘备还批评刘封不该欺凌孟达,两个不和的人,却能意见一致的拒绝出兵相助关羽,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关羽对待这两个人都很傲慢;二是孟达想保存实力,刘封作为监视他的人,更是不能轻易离城而去。

3、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在做什么?

关羽败走麦城时,孟达已经降魏,而刘封正忙着与孟达、徐晃交战,守卫上庸三郡,这个时候他是没有精力去救援关羽的,但还是派出一支偏师,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前往救援,但被陆逊击败。

所以,刘封并未有意不救援关羽,而是实在无能为力。


秦皇汉武


这个问题有几点说明一下:

一,整个关羽控制的荆州不到四万人马,关羽领了三万兵北进, 除刘备自自己领的攻汉中主力外,关羽的兵是最多的,刘封远不可能有五万人马。

二,秦及汉初的汉中郡辖区含三国时的汉中全部,上庸新城全部,巴中少部,武都一部。刘备攻取的汉中郡只是秦及汉初汉中郡的三分之一不到。 上庸新城在汉末及后魏晋已划到荆州,本来也属汉中和荆州交界的地方,有点不清不楚,且多山地少平原,加上是后面才取得上庸,在原则上,上庸或者说刘封孟达不归关羽管,相当于跨战区了,只能是请求,而不能算刘封抗命。真要从行政区严格论起来,上庸应该受魏延节制才对,汉中郡太守,督汉中(地区,诸郡)镇北将军,这也是为什么历来认为魏延像关羽一样是封疆大吏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小)汉中太守。

三,客观因素存在,孟达小有才能但以利(个人升迁)为先,申家兄弟墙头草也是安稳为上,加上上庸本身山野小城,孟达加原本申氏兄弟的兵马合起来约万余。

刘封孤身(应该有几个随从)并未带部队去,三国志记载 让刘封 “统达兵”,刘封夺了孟达本部兵马,二者定有矛盾存在,实际上刘封勇则勇矣,政治手腕不足,虽然表像上孟达下风或者俯首,那是因为刘封手上有令箭,也因法正还在,不得不低头,真要怼起来,看关羽死后,刘封根本就斗不过孟达就知道了。

换言之,如果关羽求救之时刘封一意孤行,死得还不知道是谁。

在关羽求救之时孟达的靠山法正刚死,孟达杀了孔明的姐夫,我这里不去猜度孔明,至少孟达这种人会认为法正不在了,如果诸葛以后要报复没人能保自己,得留条后路。好歹刘封是义子,结果到后面因为关羽的死,刘备迁怒刘封,这靠山自己也不牢靠了,就果断降魏了。

四,至于关羽反对刘备收刘封的事是演义上的,正史上没有记载,所以不做为凭据。

总结,题主的问题不恰当,刘封没有五万人马,真能调动的最多三五千。 刘封不救关羽,主观原因应该占的比重很小,客观原因在于政治能力太低,操不起东三郡的盘。与其说刘封不愿救,不如说刘封能力不足而孟达不愿救。






文说三国


1.性格决定命运!关二爷自己的口无遮拦,让刘封早没有了救他的意愿,刘封当初被刘备收为养子的时候,恃才傲物的关羽就直言不讳地反对过,明眼人都知道,从那个时候起,关羽就已经亲手切断了刘封救自己的这条路。

2.刘封有自知之明,他是救不了关羽的,刘封作为螟蛉之子,根本不可能拥有重兵,纵使上庸有5万兵马,他也调不出来,孟达是足智多谋的主,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轻而易举地把兵权交给他!



他个人能掌控的军力有限,充其量其麾下也就在5000人左右,而且当时的形势是,关羽已处四面楚歌境地,前有曹操能征惯战的部将徐晃,后有孙权文韬武略的将军吕蒙,刘封的运筹帷幄和对阵实力与这二位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他去麦城救二叔属以卵击石。

3.尽管廖化为搬救兵能突破襄阳防线,因为他当时廖名不见经传(还不是大将,还没为先锋),又是单人匹马出城、目标小、引起不了注意;如果刘封想率大军浩浩荡荡地通过襄阳去救当阳的关羽,正中以逸待劳的徐晃下怀,刘封无异自投罗网!

4.养爸刘备当初派他去上庸的目的不是领兵而是当监军,因为刘备对才干突出,性情反复无常的孟达很不放心,才派养子来上庸监控他,属副军将军,没决断权!


希望星晨58298869


先来推断一下刘封到底有多少人马?

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自封汉中王,几乎是同时,刘备下令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打房陵郡,拿下房陵后,孟达接着攻打上庸郡,然后刘备让刘封乘船从汉水东下到上庸与孟达一起逼降上庸太守申耽,占据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三郡。



在孟达后来投降曹魏的记录中,我们知道孟达有四千余家部曲,就算每家抽出一人当兵,孟达也有四千人的兵力,刘封是被刘备派出去统领孟达的兵力,因此带到上庸的兵力大于或等于孟达的兵力,就算等于吧,刘封也有四千人,合在一起共有八千人,这是刘封和孟达的军队总数。

刘封、孟达所在的上庸郡是今天湖北省的竹山县一带,而关羽败走的麦城是今天湖北省当阳市的两河镇一带,两地相距有300多公里,而且多是崎岖山路,就算是骑马,从上庸到麦城也要走10天左右,这还是比较快的速度了。



刘封并非不能救关羽,只是时机不对。

刘封救关羽的最好时机,就是关羽刚刚从樊城前线退到汉水南岸的襄阳地区时,这个时候如果关羽向西直奔上庸,或者此时刘封出兵救援关羽,关羽都是能得救的,但这个时候,关羽对收回荆州还有希望,这个时候也是关羽军队数量最多的时候。



关羽刚从樊城前线撤退到汉水南岸时,尚有5万左右的军队,也就是全部参与襄樊之战的荆州军,关羽在一路南逃的时候,不断派出使者到江陵城打探消息,这些打探消息的人都受到了吕蒙的欺骗,因为关羽手下士兵的家属全部都在江陵城,根本无心应战,因此在关羽南下麦城的过程中,很多人开小差离开了关羽选择投降吕蒙及孙权。

等关羽到达麦城时,手下的士兵只剩下数百人,大部分人都离开投降了。



在关羽南下麦城的前后,与此同时,东吴的军队也并没有闲着,孙权派出陆逊攻打夷陵、秭归,东吴军队一直打到与蜀汉交界的巫山,这里对面就是白帝城,陆逊实际上是切断了关羽逃回益州的路线。

同时孙权派出朱桓、潘璋等人对关羽实行包围,在关羽有可能逃亡的路上设伏,等到东吴军队完成一系列的部署后,关羽逃到了麦城,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被包围,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这个时候关羽即使向刘封求援,刘封愿意救,也根本救不了,因为救援关羽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关羽被包围,刘封也并不清楚关羽的具体位置,整个荆州南郡都已经是东吴的势力范围,刘封就算真有五万军队,也不敢冒失的闯入荆州去救人,何况刘封还并不知道关羽在哪里呢?

那么刘封和孟达为什么不救关羽呢?

这就要分情况来说了。



1、关羽在围攻襄樊时,因为兵力不够,曾向刘封和孟达要求支援兵力,刘封和孟达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关羽是参与进攻方,而且前期关羽都是捷报,打了胜仗,如果去支援关羽,刘封和孟达担心上庸三郡会造反。

从上庸三郡的土著申仪、申耽兄弟的脾性来看,投降就是暂时的,他们随时在找着机会反叛,从后来与孟达一起降魏就能看出来,申仪、申耽兄弟对蜀汉没有任何忠心的,对曹魏反而有些卖力,如果刘封和孟达真的去支援关羽,随时会面对申仪、申耽兄弟的反叛,从而失去上庸三郡这个汉水中部的重要据点,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刘封与孟达拒绝关羽的建议也没有错。



2、关羽到达麦城后向刘封援。

在关羽从樊城撤军时,刚开始关羽也没有意识到荆州问题的严重性,他选择了南下荆州查看情况,况且还带着近五万的军队,进攻不够数,撤退回荆州总应该没有问题吧,关羽就继续南下,直到麦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关羽又向刘封求援了。

可这个时候,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一是东吴已经形成了包围圈,刘封真要救关羽,难度极大,弄不好要把自已赔上,刘封不愿意冒这个险。

二是刘封这个时候已经与孟达不和,上庸三郡这个时候只有刘封一人及其直属部队是忠心于刘备的,刘封如果这个时候救援关羽,不仅上庸三郡肯定要丢失,而且包括刘封本部的四千人马,估计也折扣或者全部被消灭,这是刘封也不愿意看到的。



救人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机才能救援适当的人,错过了,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并不是刘封不愿意救,是真的没有机会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首先我们先分析问题本身,刘封当时并没有可能拥有5万重兵。我们结合当时背景环境,刘封接下刘备的命令攻取上庸等郡县,当时他手中最多只有5千兵力,就算加上投降的魏国军队,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5万兵力的。



再谈谈上庸与麦城的距离近,这也只能是相对于其他地方蜀国军队较近,也不能谈之为不远。毕竟两者也有着大约500公里的距离,以当时的行军速度,就算出兵救援,马不停蹄,也最少需要10天。

当然,刘封在接到关羽求救信后,确实是没有行动,就算距离很远,也应当出兵救援才正常。那么当时刘封为什么不去营救支援关羽呢?

在我觉得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奸人挑拨,使刘封关羽生有间隙 大家都知道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而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从纲常伦理上说,关羽是刘封的叔父。叔父有危难,侄子应该全力营救才对。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刘备攻取益州和汉中称帝后,想要立一个太子,但是不知道该选择立谁。亲子刘禅年岁尚小,当时且无过人之处。义子刘封虽然勇冠三军,很有威望,但是却无血缘关系。

所以刘备很纠结,并曾经询问过诸葛亮和关羽,但是诸葛亮以这是刘备的家事为由并没有回答。

而关羽则回答,立太子怎么能立一个义子呢?这是不符合纲常伦理的,所以刘备最后在立储上就放弃了刘封,立了刘禅为太子。

但是这件事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传到了与刘封共同镇守上庸的孟达耳中。据说在刘封收到关羽求救信后,本来是打算出兵救援关羽的。但是孟达却在这时向刘封说明了关羽当年在立储上的所为,使刘封与关羽之间有了间隙,这才让刘封迟迟不肯发兵救援关羽。

这个原因似乎有些感性,但有些时候做出决定就是一念之间,当时刘封由于这个原因而不出兵也是有可能的。

二、新城刚破,根基不稳,必须镇守。在关羽在东线进攻曹魏政权时,而刘封刚好接到配合关羽进攻上庸等郡县的命令。而因为关羽在东线势如破竹,导致曹魏兵力大多被派往东线支援,这就让上庸等郡县防务空虚。

刘封当时并没有花什么力气就攻克了上庸等郡县,但是这时因为吴国对荆州的偷袭,让关羽败走麦城,恰巧这时刘封收到关羽的求救信。


但是刘封这时已经把仅有的兵力都布防在新占领的城池中,如果撤回布防,刚被攻破的城池难免不会出现反叛的现象。并且在关羽败走麦城后,曹魏政权被派往东线的支援部队也相继回援。

再加上上庸等城是刚被攻破的新城,刘封在此处的根基并不稳固。如果此时派兵去支援关羽,成不成功尚且不说,但是上庸的城防一定会空虚,并且抵挡不住曹魏的进攻。

这样拿几座城池为代价去做一场成功率很低的救援赌博,站在当时刘封的立场上,是十分不明智的。这也可能是刘封为何迟迟不肯出兵去营救关羽的原因之一。


夏目历史君


其实主客观原因,原著都说得非常明显了,剧情如下:

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 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 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 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 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 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

刘封之所以不救关羽,主要都是听孟达的话。而孟达则从两方面讲述了不救的原因。

首先是客观方面,关羽的处境太危险,面临的敌人太强大。当时荆州的关羽军团,基本已经全军覆没,只剩下麦城的区区几百人马。而东吴方面为了拿下荆州,则是以全部精锐倾巢出动。从阵容便可看出:孙权亲自接应,吕蒙陆逊两大都督统兵,主力战将皆出。而曹操方面也是四五十万大军,一线就有曹仁、徐晃、张辽等名将。上庸区区五万兵马确实没法和这些人玩。而且,上庸刚刚夺取,确实也存在人心未定(从后面来看,上庸本地豪强申耽、申仪是确实有贰心的)。这时候出大兵去救关羽,确实可能关羽救不下来,反而把上庸都丢了。

然而,这些客观因素,其实并不能得出“不能救关羽”的结论。如果刘封把五万大军倾巢出动去救关羽,确实存在丢失上庸的风险。但这并不等于刘封不能分派两万、一万或者五千人马跟随廖化去救援关羽。实际上对拥有五万守军的上庸而言,分出五千或者一万人马,不至于搞的城池守不住。相反,对于只剩三百人在麦城的关羽而言,如果廖化带着五千人马回到麦城附近,无论是冲进去还是在外面接应,理论上都能大大增长其突围的希望(从千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一也是大增)。所以,刘封最后不发一兵一卒救关羽,核心还在主观方面,就是不想救关羽。

主观方面也很简单,就是关羽对刘封一向看不上眼,当初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关羽就表示反对。后来更多次劝刘备削弱刘封权力。这样一来,对刘封而言,实际上关羽变成了己方阵营的潜在敌人。把关羽弄死,反而符合刘封利益。前面的客观因素其实只是不发救兵的借口而已。

当然,刘封其实思维还是短路了。就算关羽是你的潜在敌人,但却是刘备的兄弟。你如果发一部分兵力去救关羽,没救出来,至少有姿态,有借口。现在你听了孟达的话,一兵一卒都不发,回头不管关羽死活,刘备那关你还能过么?

果不其然,关羽死后一年,刘封也被迫自杀。

顺便说一下,如果不看三国演义,而看三国志,则历史上的刘封作为其实没有演义中恶劣。

首先,历史上刘封只有几千人马,而且和孟达还不对路,两个人互相敌视,处境可以说很艰难。

其次,历史上刘封拒绝的不是救关羽(那时候估计已经来不及了),而是在关羽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拒绝其出兵增援关羽。换言之,拒绝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第三,按真实的地理,上庸(今湖北竹山)距离麦城(今湖北当阳东)的距离是200余公里。走近乎直线的公路也得将近300公里,在三国时代并不是一个很近的距离。作为一个对比,关羽北伐从江陵到襄阳,距离都比这个要短一点。

考虑到上庸本身的意义,历史上的刘封选择坚守上庸而非增援关羽并不算太过分。可惜,关羽后来败亡了,总得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加之刘封这个义子地位在蜀汉集团的尴尬,被诸葛亮借机处死也就并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