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烏鎮美食|三珍齋傳奇歷史

說起烏鎮的特產,就不得不提已經傳承近150年的三珍齋滷製品,三珍齋滷製品是在秉承烏鎮一千多年飲食文化傳統的基礎和前人的經驗上,博採眾長,又歷經多年的摸索和創新,逐步形成了“三珍齋”自己獨特的加工工藝,是當地自食乃至送禮佳品。

百年烏鎮美食|三珍齋傳奇歷史

三珍齋醬味

據傳,100多年前,烏鎮有姓王的一戶人家開設了名為三槐堂的熟食店,售賣的一些東西也都是家常下酒菜,像豬頭肉、白斬雞、爆魚等等,與如今大街小巷上的熟食店也是大同小異,不過入冬之後還能賣一些麻雀等野味,所以生意也是過得去。某日,店主貪便宜,從農家進了十幾只雞,誰知道買回來發現卻是病雞。連忙斬殺,有的雞甚至不見血滴。店主無奈,這雞燒白斬雞鐵定不行,只能加入黃酒、白糖,外加一些桂皮香料等燒製。燒製之後發現,雞呈醬紅色,聞起來十分香,人家一吃比醬豬肉還好吃。沒兩天的功夫,十幾只雞全部售罄。

百年烏鎮美食|三珍齋傳奇歷史

此後,店主選用母雞做原料,加工時用原汁燒製,加入醬油、白糖、黃酒以及香料,出鍋的時候還在雞身上淋上一層麻油。這般燒製的醬雞,色香味俱佳。當時的人們送禮都選用他家的醬雞。店主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店主將自家店名三槐堂改為三珍齋,創辦第一家醬雞店。三珍齋醬雞講究包裝,用荷葉包裹,再裝進籃子裡,最後以紅紙封面。從此三珍齋的醬雞聲名鵲起。到了民國初期,三珍齋形成了一定規模,不僅是醬雞,還加工了像醬鴨、鹽水鴨、叫花雞、八寶鴨等等十多種產品。其產品風味獨特,肉嫩味美,成為了江浙滬一帶熟食珍品。

百年烏鎮美食|三珍齋傳奇歷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當時亞洲最大的大都市上海的大陸商場特設“三珍齋”專櫃,利用當時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由每天傍晚的客輪將當天加工生產的醬滷禽製品運往上海,第二天一早供應市場,深受青睞,名動一時,影響頗大。當年寓居上海的茅盾、徐冠南、盧學博等,便常以購買三珍齋老店每天乘快班輪船送往上海銷售的新鮮“三珍齋”牌產品自食或作為家鄉的土特產,饋贈親朋好友。三珍齋產品在當時深得京、滬人士以至國外友人的讚賞,被譽為“家中三珍”。

百年烏鎮美食|三珍齋傳奇歷史

此後,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市道蕭條,三珍齋老店經營陷入困頓,艱難度日,直到解放。解放後“三珍齋”參加公私合營,但由於歷史的原因,“三珍齋”逐漸被塵封了起來,一直默默無聞。

1992年,烏鎮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掛牌,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徐春橋博採眾長,並且經過多年的摸索創新,逐步形成了三珍齋特有的加工工藝以及配方。2009,三珍齋的滷製技藝被列為第三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百年烏鎮美食|三珍齋傳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