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蔬菜,在这其中,辣椒是一种很受到人们欢迎的食用性蔬菜,在市场上经常供不应求。"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说的便是辣椒,辣椒在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虽然栽培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宠儿,它的价值不可估量,自然也被农户们大范围种植。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但是辣椒很容易生病,特别是像辣椒疫病这种病害,对于辣椒这种蔬菜来说,是一种致命的疾病。辣椒疫病的发生具有起病短、病程快的特点。特别是在现在的8、9月份,常常处于多雨天气,通常,雨水积累在有植物的土壤中,引起通风不良,这样就容易引起流行疫病。

一般来说,辣椒发生疫病后会导致植物死亡20%到30%之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病害发生在整个生长期,在成株期发生最重。那么到底什么是辣椒疫病?它有哪些危害症状和发病规律?什么条件下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住病害?

今天,小何就从辣椒疫病的症状诊断、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这四个方面来为大家做一下介绍,希望能给广大农户朋友们带来帮助。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一、什么是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一种常发生性的病害,发生在各个辣椒种植地区,辣椒患有疫病后常造成植株死亡,甚至引起大范围种植棚死亡,损失极为严重,辣椒疫病作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生在彩色甜椒的生产中,辣椒疫病也是我们常常说的烂秧或死秧。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二、 辣椒疫病的症状诊断

辣椒疫病发生于辣椒生长的各个时期,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

1. 幼苗发病

苗期发病,茎基部形成暗绿色的病斑,呈水渍状,之后迅速变褐、腐烂,进而猝倒。有时病斑呈黑褐色,幼苗失水枯萎死亡。成株期的叶片受害,发病部位为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的病斑,呈近圆形至圆形,直径约为2-3cm。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2. 果实发病

果实受害一般从蒂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期逐渐扩展,可覆盖整个果实,空气潮湿时,病部表面形成白色稀疏的粉状霉层。果实失水变成僵果,挂在枝上不脱落。茎干和枝条发病往往从树杈交叉处开始,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的病斑,后期病斑环绕一圈,使病部以上部位的枝叶迅速枯萎凋落。病症随着发病时期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3. 注意区别类似病害

辣椒疫病成株期的病症与枯萎病的病症类似。枯萎病发病时全株枯萎,但不落叶,维管束变成褐色,根系发育不良;而辣椒疫病会造成叶片逐渐凋零,茎基部的皮层变呈褐色,根系长势良好。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三、
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

(一)根本原因

包括侵染性流胶病非侵染性流胶病2种,侵染性流胶病是由子卵菌门辣椒疫霉所致,非侵染性流胶病是一种由冻害、病虫害、雹灾、冬剪过重,机械伤口多等引发的。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二)影响辣椒疫病发生轻重的原因

1. 连茬或套作种植发病重

前茬种植葱、蒜、小麦、玉米的田块发病轻,辣椒与大蒜套种发病明显较轻。露地栽培,田园不卫生、根茬过多,施肥未经腐熟、氮肥施用过多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 温度适宜发病重

病菌生长发育温度最高达38℃,最低为8℃,最适温度为25~28℃。冬季保护地昼夜温差较大,抑制了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植株发育不良,抗病能力差,加之棚内潮湿,为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植株迅速枯萎死亡,种植户损失严重。

3. 湿度大发病重

越冬后的病菌经灌溉水粘附在茎基部或近地面的果实上,引起发病。保护地浇水后,加上适宜的温度,更容易造成病害在田间的暴发流行。土壤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病情发展迅速;土壤湿度保持在95%以上4~6小时后,病菌就能够成功侵染植株,仅需2~3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侵染循环。

该病发生迅猛、周期较短,常给辣椒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四、辣椒疫病的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土壤中病残体带菌量大,是第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植株发病后形成中心病区,病部在高湿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并借助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少量病菌可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在田间可进行多次侵染,最终导致该病的暴发流行。

通常情况下,辣椒疫病在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特殊年份的高峰期可推迟到6月下旬至7月初。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五、辣椒疫病的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1. 选择适宜品种。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等条件,因地适宜的选种品质好、产量高的抗性品种,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培育出的杂种一代"9188"、"9119"、"94101","都椒1号"、"沈椒3号","苏椒2号"、"甜杂1号"、"西杂7号"、"牛角椒、"湘研5号"等品种或品系,既抗病毒病,又抗耐疫病。

2. 清洁田间。经常清洁田埂,不利于病菌的扩散与传播,同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在发病初期,若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将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能将病株和病残体随意丢弃在田间和沟渠中。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3.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适度蹲苗,定植苗龄以80天左右为宜,定植密度48000~52500株/hm2;增施有机肥料、磷肥,并保证氮、钾肥料和微量营养素的施用量,改良土壤情况,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充足的肥料促进植株根的发展,进行植物生长强化;

大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环境湿度;避免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连作,不与十字花科、粮食作物或豆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提倡垄作或选择坡地种植。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二)化学防治

1.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或用1%甲醛溶液浸种30分钟,捞出冲洗后催芽播种。

2.土壤处理。在保护地空茬时期,深耕土壤,精细整地。每亩在耕作层均匀撒施2~3cm长碎稻草1000kg、生石灰100kg;浇水要浇透,然后铺膜,再关闭棚室进行升温,高温闷棚10~30天,通过持续高温可杀灭病虫杂菌。

3.苗期用药。撒种后可用亮盾10毫升兑水3斤左右,一半药喷淋种子上,一半药喷淋盖种土上,可喷淋10-15个平方;移栽前2-3天,可用10mL的亮盾或阿米西达兑水30-40斤,喷淋苗床,可喷淋10-15个平方,然后带药移栽。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4.成株期防治。加强田间巡视,抓住发病初期,及时喷淋下部茎枝及茎基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可选用的药剂有:氰霜唑、精甲霜灵、氟菌·霜霉威、霜脲氰、氟噻唑吡乙酮、氟吗啉、烯酰吗啉等。

此外,高锰酸钾、蓝矾和高锰酸钾对辣椒疫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可在下雨前撒施,或浇水时随水冲施,一般每亩用蓝矾2-3斤,或者用高锰酸钾1-1.5斤,防效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种植户喜欢在辣椒地没有病株时就施药预防,其实这样的防效并不比发病初期施药防治要好。

5.移植后管理措施。同时进行根部冲洗和药液喷雾的组合。晚花苗可以在开花后使用500倍的20%的甲霜灵,500倍64%的杀毒矾。根源每隔5-7天一次或两次。在雨季开始前的5-7天,重复进行预防和控制,重复喷洒3次,确保效果。

各位种植户们应注意,在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应遵循"上喷下灌"的原则,用药强调保护作用,控制发病中心,避免疫病的扩散蔓延。

辣椒疫病发病猛,周期短,损失大,看有经验的老农都怎么做

综上所述,辣椒疫病是在蔬菜种植过程要特别注意防治的一种疫病,也是我国辣椒大面积种植地每年发生的常见辣椒病,不可忽视。近年来,随着温室面积的逐步扩大,辣椒生产的优势逐渐增强,辣椒产区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由于某些感病性品种和不合理的田间管理,辣椒疫病成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辣椒病。疫病发生严重时,它会导致大面积种植区域或是整个大棚辣椒的死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经济效益下滑,影响农民生产种植的积极性。小何在这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够给椒农朋友们的种植和栽培带来帮助,从而保障蔬菜生产种植获得经济效益。

图:网络、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