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管理放大招“解放”99%外資企業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夏賓北京報道】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創出新高之後,中國外匯管理方面近期出臺了12條“新政”,繼續為中外企業的經營放出“大禮包”。縱覽12條新措施,離不開“簡化”“取消”“放開”等關鍵詞,與中國政府持續推進的“放管服”一脈相承。

“解放”99%的外商投資企業

新規定中有一條將拓寬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選擇空間:允許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以資本金開展境內股權投資。

“在中國的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佔比不高,不到1%,剩下超99%的都是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允許這部分企業運用資本金去投資的話受益面是非常大的。”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此便利化管理,可強化外商投資企業深耕細作中國市場的信心,對於當前穩外資的效果作用會比較明顯。

同時,新規定也包括放寬資本項目外匯資金結匯使用限制,賦予外資更多便利。

具體措施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項下境內股權出讓方接收外國投資者股權轉讓對價款時,可憑相關業務登記憑證直接在銀行辦理賬戶開立、資金匯入和結匯使用手續;外國投資者從境外匯入或從境內劃入的保證金,在交易達成後,可直接用於其境內合法出資、境內外支付對價等。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上述措施一方面便利優化了外商投資企業併購中方企業的流程,另一方面,將過去外國投資者的保證金充分靈活利用起來,避免了過去重複匯入資金的麻煩。

惠及超95%的跨境電商

做跨境小生意的老闆未來將會節約不少時間和成本。

簡化小微跨境電商辦理有關資金收付手續的新措施出臺,允許年度貨物貿易規模在2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可不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手續。

外匯局預計這一政策將惠及支付機構95%以上的跨境電商企業客戶。

不僅是跨境電商,更多的企業將享受“腳底成本”降低的福利。

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在新規定之列,其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為信用良好的企業辦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收支時,自主優化業務辦理流程。

外匯局已於2019年初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浙江開展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

根據試點銀行反映,可節約企業單證準備和審核時間50%以上。本次改革將試點地區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其他地區,並將試點業務範圍從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擴大至服務貿易外匯收支。

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客戶,該行交易銀行部副總經理馬雲嵐記得,在試點便利政策實施前,交銀金融租賃辦理超期限退匯業務時,需要先去外匯局辦理審批手續,拿到退匯相關文件後,再去銀行辦理退匯,最後錢真正入賬需要較長時間。

“有了便利措施,企業就不用去外匯局審批,像交銀金融租賃就可以直接到銀行來辦理,當天就入賬,對於企業來說是切實的利好。”馬雲嵐說。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認為,從意義上看,此次外匯管理改革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政策紅利,將為境內企業和境外投資者創業創新活動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