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00+100項目:亞洲及西方社會殘疾人保障制度

2019年9月15日,西華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四川省康復服務公益慈善促進會首席專家顧問蕭宗琦博士受四川七彩陽光康復服務中心“公益傑出人才工作室100+100+100”團隊的邀請,為“瀾森&佑學&行之康養”助殘聯盟的近50名團隊成員主講了“亞洲及西方社會殘疾人保障制度”,蕭教授來自臺灣,訪學和工作期間,走遍了很多國家和地區,他希望一天課程的學習,每一位為殘疾人的服務者及管理者能夠通過制度的對比,追尋助殘政策演變、殘疾人保障制度健全、助殘組織發展的軌跡,不斷優化自我,尋求新的發展。

100+100+100項目:亞洲及西方社會殘疾人保障制度

殘疾的理論模型,個體模型是將殘疾界定為殘疾者的個人問題,可分為身心分離、道德模型、社會達爾文主義模型、優生學模型和醫學模型;社會模型是將殘疾歸咎於環境,這一環境由各種不同的事物組成,如自然環境、人造環境、社會機構、社會價值觀、人和殘疾文化,可分為壓迫模型、多元主義模型和社會建構模型。但不管是哪一種模型,他們之間都是可以共存的。

社會保障制度經歷了五大時期,原始慈善時期——濟貧時期——社會保險時期——福利國家時期——調整時期,到現在發展中國家逐步建立健全社保制度,中國在經歷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中,各種殘疾人社會保險制度日趨完善。

蕭教授因去歐美國家經常考察,對殘疾人相關保險制度非常瞭解,他以瑞典、美國、日本、香港地區四個非常成熟和典型的殘疾人保障制度為例,深入地講解。

瑞典殘疾人保障制度內容包含了社會保險、殘疾人津貼、醫療康復、殘疾人教育、殘疾人就業、無障礙設施、殘疾人服務等領域。

美國殘疾人保障制度框架包含了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就業、醫療康復、生活照料等領域。

日本的殘疾人保障制度包含了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公共衛生和醫療、老人保健、狹義的社會保障、撫卹金、戰爭受害者援救、住房政策、僱傭政策等領域。

香港地區的殘疾人保障制度包含了收入保障(傷殘津貼、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特定基金),

康復服務(學前兒童康復服務、殘疾學齡兒童服務、就業與業務拓展、職業康復、日間訓練服務、住宿照料服務、無障礙設施建設、社區支持等)

蕭教授分別詳盡的闡述了各國殘疾人事業,包括康復、就業、託養等相關領域的服務保障政策,最後,以上四個國家殘疾人保障制度的建設和發展,說明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哪些基本規律和趨勢?

大家紛紛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