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在1960年代的歐洲,藍旗亞與現代的普遍認知不同,他們是高級車的象徵,更是當時科技發展超前的品牌之一。而在市售車方面,藍旗亞也分別取得了世界第一家量產V4與V6引擎的頭銜;早在1920年代就以Lambda車系推出了量產V4引擎的車型,1950年則是以藍旗亞Aurelia車系首先打造的量產型的V6引擎,不只科技先進,藍旗亞過去也在拉力賽的成就非凡,例如小巧精悍的Fulvia也是最早的拉力冠軍車之一,更不用提之後的037、Delta等經典戰馬。對意大利人來說,藍旗亞是他們最自豪的國產品牌,也是豪華與性能的代名詞。

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但是繁華光景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凋零,由於過高的定價策略與出口銷售不利,導致藍旗亞財務面臨困難,因此在1969年,藍旗亞被迫躲在意大利品牌龍頭菲亞特的旗下以求延命。菲亞特的銷售實力絕非空穴來風,即便是最不景氣的時刻,菲亞特的銷售數字仍然可以超過藍旗亞數十倍左右,比起一頭熱就卯起來專注研發科技的藍旗亞,菲亞特可說是是相對理性的意大利品牌,他們懂得利用合作開發來節省成本,並且瞭解顧客的喜好。

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在菲亞特/藍旗亞合作開發背景之下,1972年藍旗亞Beta於是誕生,它以希臘字母β(Beta)為名,致敬藍旗亞最早的產品1908款Alpha。Beta發展出多款車系,並以實惠的價格與超群的駕駛性能吸引買家,渾然不知這將是一系列品牌公關噩夢的開始。

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Beta使用大量與菲亞特共享的零組件打造,配備在1970年代相當超值:DOHC雙頂置凸輪軸引擎、五速手排變速箱、獨立懸掛與四輪碟剎等等。Beta還提供了非常多元的車型讓消費者選購,有四門轎車的”Trevi”、斜背轎車”Berlina”、2+2雙門跑車”Coupé”、敞篷車”Spyder”、雙門獵裝車風格的”HPE”與大幅強化運動性能跑車”Montecarlo”。其中Montecarlo與Beta家族差異相當巨大,將Beta的前驅設定改為後輪傳動,引擎移置車輛中心,變更為中置引擎的車輛設定,2.0L版本有著133匹馬力的輸出,Montecarlo掛著藍旗亞的售價,卻享有入門法拉利的稱號。

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最初幾年的Beta車系確實以操控性能著稱而受到許多好評,由於價格策略的成功,Beta甚至成為當時藍旗亞品牌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車型。這也讓菲亞特考慮其出口的可能性,所以他們開始將Beta車系運往美國,修改部分產品名稱適應市場,1975年在美國市場登陸。

但恐怖的故事現在才要開始,由於菲亞特/藍旗亞所謂的”意大利組裝質量”,前期型的Beta Series 1開始傳出一系列災情。基於當時菲亞特與拉達的合作關係,他們自蘇聯運來一匹鋼鐵來打造車體,這批沒有經過驗證的鋼材比其他產地的鋼材更容易造成鏽蝕,更糟糕的是意大利人似乎非常不擅長處理車體防鏽,因此在出廠銷售了多年之後,幾乎所有的Beta像是收到指令一般,開始自我崩解。

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這些過薄的車體鈑件無一倖免,連帶對車體相當重要機腳與變速箱等部位,甚至連結構的副梁都有可能受到鏽蝕,雖然在80年代前期,實際上並沒有人真的因為鏽蝕而造成車體瓦解的情況,但車體結構因為鏽蝕受損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是藍旗亞有史以來最大的公關危機,在1980年代Beta最主要的出口地區英國,藍旗亞甚至需要花費數百萬英鎊,只為了從顧客手上將車子買回報廢,而原先的Beta車主則能夠從當地代理商,替換一輛新的藍旗亞或是菲亞特車型。

嚴重質量缺陷毀所有 藍旗亞Beta如何差點毀掉整個品牌

藍旗亞Beta車系持續生產到1984年,雖然後期車型的質量已經過修正,不再是前期的可以比擬的程度。更諷刺的是,在70~80年代拉力賽場上風光許久的藍旗亞Stratos與037 Rally,雖然讓藍旗亞在某些特定的領域依舊維持著主導地位,但財務情況仍然對藍旗亞非常不樂觀,大量的保證金支出以及難以挽回的鏽蝕名聲,只能讓藍旗亞黯淡的退出高獲利的北美與英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