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初的俄国人曾以为长城是中国的“院墙”,肯定是个小国家

“根据见到过长城的俄国人分析,这应该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家,一个靠砖墙围起来的国家,能有多大面积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1年,咸丰皇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专设中央机构。

到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的相关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这也是清政府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交部”。

在此之前,大清一直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不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地球是方的,大清国正好位于中间,周围环绕的都是些蕞尔小国、蛮夷之地

17世纪初的俄国人曾以为长城是中国的“院墙”,肯定是个小国家

清朝官员和外交使节

所以清朝一直没有“外交部”,他们不认为和其它国家应当维持平等的外交关系,大清有“藩务”、“夷务”,就是没有“外务”。

基于这种自大情结,经常因为外国使团是否应该向中国皇帝行叩拜礼产生长时间的争执,有时甚至得不到皇帝的接见而打道回府。

在清朝这种傲慢自大的天朝上国情结下,17世纪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了解却极其有限。

17世纪初的俄国人曾以为长城是中国的“院墙”,肯定是个小国家

俄国人征服西伯利亚

在16世纪中叶,俄罗斯的探险者、冒险家就已抵达乌拉尔山脉一带地区,在那里争取到一些部落酋长的归顺。

在1558年,富商斯特罗加诺夫家族获得沙皇特许,开发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开始了俄国人穿越、征服西伯利亚的历程。

17世纪初的俄国人曾以为长城是中国的“院墙”,肯定是个小国家

西伯利亚的征服者们

到1648年抵达白令海峡,用了不到70年时间,就征服了400多万平方英里的领土。

而早在17世纪初期,俄国就向中国派过一些试探性的外交使团,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根据见到过长城的俄国人分析,这应该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家,一个靠砖墙围起来的国家,能有多大面积呢?

17世纪初的俄国人曾以为长城是中国的“院墙”,肯定是个小国家

万里长城

不知道是不是受这种浮浅认识的影响,1618年俄国沙皇派人访问这个被“砖墙围起来”的国家,因为没有带礼物(贡品),明朝皇帝拒绝接见他们。

1654年,俄罗斯派出第一位正式使臣白克夫访问北京,但命其不得向中国皇帝行磕头礼。

由于拒绝中国人要求的觐见皇帝的礼仪,白克夫也没能获得陛见,带的礼物也被退回。

直到1675年,俄罗斯使臣帕塞理又被派往北京,帕塞理因为磕头的事儿,和礼部争执僵持了26天之后,他作出了让步,向康熙皇帝行了叩拜礼,成为中国皇帝接见的第一位俄罗斯使臣。

17世纪初的俄国人曾以为长城是中国的“院墙”,肯定是个小国家

康熙皇帝

作为一个东方神秘的儒教大国,中国在几乎全为外部压力的冲击下,开启了艰难的近代转型进程,充满了痛楚和不安。

而所谓的外部力量,主要就是从南面渡海而来的欧洲人和北面从陆路来的俄国人,而在这之前,无论是中国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让现代人看起来都显得幼稚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